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發出一條新聞,2月3日晚間,中國援建薩爾瓦多國家圖書館專案舉行了奠基儀式。 這條新聞引起了美國媒體的關注,更驚呼,中國進入了美國的後花園,引起美國警惕。
薩爾瓦多國家圖書館專案,以及國家體育場、拉利伯塔德碼頭、伊洛潘戈湖淨水廠等國家級的大專案,均由中方向薩方提供的無償援助專案。 這些專案是薩國布克爾總統,在2019年訪華期間,與中國達成的重要共識。
2019年4月底以來,薩爾瓦多連續遭遇暴雨,這場暴雨讓該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劇院及其收藏文獻都遭到了嚴重破壞。 這時,中國伸出了援手。 被美國媒體視作中國影響力在中美洲受到歡迎。 也認為,隨著美中關係緊張加劇,中國正在美國後院積極行動。
中美洲更多國家轉向中國
薩爾瓦多是在2018年與臺灣斷交後,轉而與中國建交。媒體認為,中國則提供了豐厚的投資幫助建設。 此舉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國家靠攏過來。
隨著中國國力增長,在南美洲的互動增多。 近年來也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雖然,這樣的行動更多出於商業和地緣政治原因,以尋找擴大其存在的機遇。 但在西方媒體眼中,也被視為是對美國將戰略重點投入印太地區的一種回應。 直插美國後院,以舒緩美國投向中國的壓力。
其實,對中國來說,視這樣的商業投入,為一舉兩得之效。 會有可能的經濟實效,也有政治利益。 這一區域長期以來,是臺灣的活躍區域,臺灣僅存的許多“邦交國”都在這個地區。 在臺灣伸手美國,在“美臺關係”不時拉近的狀況下。 中國爭取臺灣的盟友,展開中美洲、加勒比地區爭奪,可能會成為今年以後一段時期的焦點。
這樣的態勢下,承認臺灣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都分別減少,該地域不少國家,在過去三年的時間內改變了立場,包括巴拿馬、薩爾瓦多、多明尼加和尼加拉瓜。
在地域政治中,使用經濟砝碼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巴拿馬在2017年與臺灣斷交,成為與中國的建交國。 政府開始了自貿協定談判,簽署加入"一帶一路",成為該地區首個合作倡議的國家。 中國因此在該國投資建設,超過了20個大型基礎設施專案,涉及的範圍包括了橋樑、鐵路和電力設施等。
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在與中國建交後,加緊了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去年批准了與中國的新經濟合作協議,並讚揚中國的公共投資"不附加條件"。
近年來,中國進入薩爾瓦多的一個新的航運港口,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在巴哈馬的自由港,也投資了一個大型集裝箱碼頭。 這裡,讓美國煩惱的是,最近距離不到100英里。 中國還在該地區其他國家做了類似的港口和海港設施投資。
一段時間,中國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自然資源加大了投資。 北京看中了加勒比海盆地國家,他們擁有大量的鋁和稀土礦。 基於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的國家戰略,加大了投入。 中國投資者持有了牙買加兩個最大的氧化鋁精煉廠。
中國投入引起美國警惕
美國媒體報道稱,這引起美國的警覺。 美國對中國正在大力投資和經營的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港口專案,特別警惕。害怕未來北京極可能有用作軍事基地的打算。
報道中提到,美國海軍上將、南方司令部司令法勒曾經指出,他特別擔心中國對巴拿馬實施拉攏,以控制與巴拿馬運河相關的一些基礎設施,該上將認為,中國可以利用這些設施,來對該地區深水港的控制,以支援在全球軍事部署。
對此,美國也採取反制、遏制措施。 宏都拉斯新總統卡斯特羅在選舉時曾表示,勝選後有可能改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這讓美國大驚失色,不斷施加壓力。為了鞏固邦交,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和臺灣副領導人賴清德,1月尾出席卡斯特羅的就職典禮,對宏都拉斯提出安扶的財政和發展支援。
在2019年,薩爾瓦多準備將沿海的佩里科島賣給中國公司,美國對薩爾瓦多施壓,阻止了該國的交易。 中國提議,要在那裡建造一個深水港和製造中心。 但有報道稱,中國的國有公司並沒有放棄這個計劃。
不過,美國媒體認為,許多中美洲和加勒比國家,並非不十分了解中國示好的意圖,尤其是地緣政治考量。 但他們也忌憚愈加嚴重的經濟依賴,加上大多數國家沒有興趣去激怒美國,而是希望在美中之間不損利益,保持斡旋平衡。 這對中國來說,仍然可能是要不斷努力改變的挑戰。
還有分析指出,儘管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迫切需要基礎設施投資,但對他們來說,其維持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是缺乏管理、治理不善。 該地區,美國的幫助仍有望成為更值得信任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