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詠者
編輯|史作詠者
盤點中國古代十位著名的惡人,個個都是作惡多端,遺臭萬年之輩。
正是他們的存在,讓其所在的王朝走向衰落,甚至滅亡。
那麼,他們都是誰?他們又做出了怎樣人神共憤的事情呢?
第一位 和珅
和珅,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藉助門蔭進入官場,初為官時,十分精明強幹。透過李侍堯案,鞏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寵信。甚至將十公主許配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促使和珅大權在握,一舉成為了皇親國戚。並且先後兼任眾多關鍵職務,涉及數十個重要職務,還被拜為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
然而,隨著權力地位的成長,他私慾日益膨脹,開始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而乾隆帝為了所謂帝王心術,對此聽之任之,使得清廷吏風益壞,埋下清廷衰敗的隱患。
直到乾隆帝死後15天,嘉慶帝才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並賜其自盡而亡。而當查抄和珅家產時,才發現他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 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第二位 梁冀
梁冀,東漢時期有名的外戚,權臣。因其在朝廷裡橫行二十幾年,人稱“跋扈將軍”。
他出身世家大族,是大將軍梁商之子,而他的兩個妹妹梁妠,梁女瑩為順帝,桓帝皇后。正是因為貴戚的身份,初入官場便是黃門侍郎,拜河南尹。後來接替父親成為大將軍,襲爵乘氏侯。
而當順帝死後,梁太后臨朝,他更是藉此獨攬大權,百官莫敢違令,甚至先後選立衝、質、桓三帝,專斷朝政近二十年。其中漢質帝因稱其“跋扈將軍”而被鴆死,並且當時大臣李固、杜喬在立帝問題忤逆他的意思,均直接被其誣害。
而擁有大權後的梁冀與其妻的生活極其奢華,拓建林苑等同皇家,方圓近千里,並且強擄千名民女充當奴婢 稱“自賣人”。
不過,他的“跋扈之路”終將走向盡頭,桓帝在中常侍們的幫助下,成功誅滅梁太后勢力,梁冀也因此被收繳了大將軍印綬。同時他和妻子被迫自裁,滿門老少皆被斬首。其家產查抄變賣後,竟然高達30多億銀錢,相當於當時東漢朝廷半年稅收了。
第三位 李林甫
李林甫,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
他早年擔任千牛直長,因其善音律,會機變,懂鑽營,一路累任為黃門侍郎。後又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李林甫藉此開始在朝廷攪風攪雨。
先是在玄宗耳邊吹風,迫使張九齡,裴耀卿被罷相貶黜。而他則代替張九齡出任中書令,擔任右相一職。後又干預皇儲訂立,致使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廢為庶人,進而他被封為晉國公,兼尚書左僕射(pū yè)。
他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然而,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使得朝綱紊亂。又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勢力坐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雖然李林甫最終病逝,但他死後卻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第四位 慶父
慶父,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莊公異母弟。
身為魯國上卿,慶父最為專橫 ,並且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莊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而且二人還私下裡商量要毒死魯莊公 。但還沒等他們下手魯莊公就病死了。
魯莊公死後,原本慶父想當魯國的國君,但魯莊公臨終前立了庶子姬般,這讓慶父很不爽。因此,他先後派人殺害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政治內亂,企圖藉此登上王位。但卻讓魯國動盪不安,並且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使得他無法在魯國立足。
於是慶父選擇逃亡莒國,而魯僖公繼位後,深知慶父的存在,始終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於是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而莒國國君接受賄賂,便遣送慶父回國,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魯國沒有好下場。於是,在途中自縊而死。此後,世人常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作為“慶父” ,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第五位 董卓
董卓,東漢末年權臣。
早年跟隨匈奴郎將張奐討伐漢陽羌人,因粗猛有謀,力建戰功,被拜為郎中。而後又參與了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都頗有功勳,後來董卓受大將軍何進的徵召,進京討伐十常侍。
恰逢京中動亂,在北芒山立下了救駕大功,開始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使其實力大增,甚至肆無忌憚地廢殺漢少帝及何太后,擁立漢獻帝劉協即位,出任太師。選用名士蔡邕等人,專斷朝政,威震天下。
然而,他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使得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他的種種倒行逆施,引得天怒人怨。於是遭到了袁紹組織的關東聯軍討伐,並被孫堅擊敗,退守長安。後來司徒王允施展離間計,董卓為部下呂布持矛刺死。
第六位 來俊臣
來俊臣,唐朝武周時期著名酷吏。
他無賴出身,善於告密,因而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先後委以重任。期間他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設立推事院 ,並聯合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採取刑訊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致使大臣和李唐宗室有數千家遭其枉殺滅族。
並且來俊臣貪贓枉法,橫行無忌,結黨營私。最後甚至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並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
不過遭到衛遂忠告發,而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等乘機揭露來俊臣種種罪惡,武則天無奈下令處死來俊臣,將其酷吏黨徒全部流放嶺南。延續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結束。
第七位 趙高
趙高,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也是秦朝著名宦官。
早年為秦始皇的內侍宦官,後被提拔為中車府令,掌控皇帝車攆。並被指派教導二公子胡亥判案斷獄,因而受到了胡亥的賞識和信任。
當秦始皇病死沙丘時,趙高策劃陰謀,巧言厲色拉李斯下水,瞞天過海,矯詔逼殺公子扶蘇。並將大將軍蒙恬及其弟下獄謀害,成功幫助胡亥篡位稱帝。事後升為郎中令,控制朝綱。緊接著趙高充分施展兇殘手段誅殺異已,腰斬同盟者李斯,取而代之成為丞相。
他指鹿為馬,玩弄秦二世於股掌之間,並且將秦朝的暴虐色彩推向了巔峰。秦始皇之所以能得到暴政的“威名”,正是拜佞臣趙高,坑爹的胡亥所賜。隨後趙高又發動政變,逼殺二世,另立秦王。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靈他怎能明白,鐵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毀於宦官趙高之手。不過,天道好輪迴,最後他還是死在了自己另立秦王的手裡。
第八位 秦檜
秦檜,南宋初年宰相,奸臣。
他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使得朝野上下烏煙罩氣,民不聊生。他還是南宋主和派的領頭羊,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而對於金國,奉行割地稱臣,納貢和親,跟近代簽訂的屈辱條約沒有什麼分別。
著名愛國將領岳飛在前線作戰,他卻在後方使絆子。甚至岳飛差點滅掉金國,收復中原以及眾多大好河山,救回被俘的徽欽二帝。然而,卻慘遭秦檜和金軍統帥完顏兀朮合謀,藉助宋高宗之手,以“莫須有”之罪名將其殺害。導致十年之功,一朝盡廢,徹底斷送了南宋揮師北上的可能。
第九位 明代嚴嵩
嚴嵩,明朝有名的大奸相,他把持朝政20多年。
在朝期間,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後快,同時他結黨營私,貪贓納賄。他貪也就算了,還拉上自己兒子一起貪。人們都說上陣父子兵,而嚴嵩父子則將這在貪汙這件事情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父子倆不僅利用權力到處斂財,甚至還先後控制了吏部,兵部,肆無忌憚地進行賣官鬻(yù)爵,讓貪汙腐敗之風席捲整個大明。而他的黨羽和子孫更是跋扈驕奢,橫行朝廷。
嚴嵩的專權亂政,使得明王朝的國力衰弱,邊疆防禦受到嚴重破壞,人民慘遭蹂躪。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勢。後因兒子嚴世藩惡跡敗露後,世宗下詔將他罷職,削籍為民,家產被抄,奸黨與家人被一一治罪。最終嚴嵩在舉國一片唾罵聲中死去,擠進《明史·奸臣傳》。
第十位 魏忠賢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入宮後被皇帝賜名魏忠賢。
他出身流氓惡棍,目不識丁。由於無法歸還賭債,遭到眾多賭徒的羞辱,無奈之下自閹入宮。
入宮後,他不斷透過巴結得勢太監,逐漸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太監,搖身一變成為有權有勢的大宦官。尤其是傍上了有機會繼承皇位的皇長孫朱由校,並且跟身為奶媽的客氏打得火熱。
而雙人深受朱由校的器重和信任,在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後,魏忠賢更是一飛沖天,直接出任了司禮秉筆太監,並且兼掌東廠,深得朱由校的寵信。
他恃寵而驕,開始排除異己,殘害忠良,並且獨攬朝政,漸漸將“九千九百歲”的名聲打響。以致於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而當明熹宗去世,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後,對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進行大清算,並擬定魏忠賢十大罪狀,對其進行法辦,最終魏忠賢畏罪自縊身亡。
結尾
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頂警鐘。明鏡可以映照別人的良知與邪惡,也可以映照自己的善良與醜陋。
警鐘長鳴,它不僅僅讓人們記住歷史的罪人及其下場,更重要的是告誡他們類似的後人:“多做惡必自斃,多貪腐必自毀”。
老百姓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那麼,你知道的惡人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