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行動#患者性別:男性
患者年齡:68歲
簡要病史:患者因高處墜落致右腕部畸形、腫痛,胸肋部及髖部疼痛,活動受限,急就診於外院,拍片及CT示:右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多發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外院建議手術治療,患者拒絕手術治療,轉來我院住院治療。
治療經過:予以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指導功能鍛鍊。
患者就診時外院拍片示:右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骨折線波及關節面,關節面破碎不平整。
外院CT示:橈骨遠端粉碎骨折,關節面破碎分離。
予以手法整復,首先,將患肢取前臂旋前位,助手與術者對抗牽引。牽引的同時進行牽抖。
充分牽引後極度屈腕。
維持牽引下在斷端的掌背側及橈尺側對向擠壓,使碎骨片靠緊。
術者一手穩住骨折端,一手握患掌部反覆進行腕關節屈伸活動,可以透過完整的腕骨關節面磨造擠壓橈骨關節面,達到恢復橈骨關節面平整的目的。
最後外敷傷藥消腫止痛,小夾板配合棉墊外固定。具體固定方法:分別在遠折端背側及近折端掌側放置一個方形棉墊,四塊小夾板外固定。
固定完成注意檢查患肢末梢血運、感覺及運動情況,即刻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握拳伸掌功能鍛鍊,患肢前臂中立位固定於胸前或放置於身側,告知患者注意避免患肢旋前位放置。
定期更換外敷藥,及時調整夾板鬆緊度,治療後每週複查一次X線片。一般建議在治療兩週後逐步將患肢固定於旋後位,有利於前臂旋轉功能的早期恢復。
拍片複查示:斷端對位對線良好,橈骨關節面恢復平整。
總結:
科雷氏骨折(Colles fracture)是指發生於橈骨遠端骨松質,並向背側移位的骨折。為人體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其發生率佔各種骨折的6.7%~11%。好發於中老年,女性多於男性。老年人的Colles骨折是在老年骨質疏鬆的基礎上發生的。
絕大部分科雷氏骨折均可以採用手法復位外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但對於波及關節面的科雷氏骨折,大部分學者還是認為關節內骨折,需要開放手術恢復關節面的解剖對位,雖然開放復位有利於恢復關節面平整,但對於粉碎的關節面固定較為困難,亦不敢早期進行功能鍛鍊,容易遺留腕關節功能障礙。
雖然橈骨遠端骨折並不一定要強求解剖復位,但可以透過相應的手法技巧儘量恢復關節面平整,配合合理固定,及時指導功能鍛鍊,最快的恢復患者的腕關節屈伸及前臂旋轉功能。對於科雷氏骨折,臨床上發現持續固定在前臂旋前位將極大可能影響到患肢前臂旋後功能的恢復。我們建議在前臂旋前位復位,但應固定在前臂中立位,兩週後循序漸進改為前臂旋後位固定,這樣可以更快恢復前臂旋轉功能。
@生命召集令@頭條闢謠@頭條健康#2021加油帶頭人##謠零零計劃#
歡迎各位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