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物的關係是主與從的關係,物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工具和手段,從“自在”的存在轉化為“為人”的存
在。當人與人的通訊需求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時,通訊技術服務物件主體一直是人,人與物、物與物的
通訊需求就放在次要的位置,無線通訊網路建設中規模最大的網路就是服務於人的行動通訊蜂窩網路,這
個網路覆蓋地球幾乎所有國家,這凸顯人在
通訊中的主體地位。
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0 年施樂公司的網路可樂販售機,其中含有程式能夠監視可樂機內的
可樂瓶數量以及是否是冰的等。到了 1991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 Kevin Ash--ton 教授首次提出物
聯網的概念,用以實現物與物之間的通訊連線,但物聯網發展一直處於行業發展、區域發展的狀態,並沒
有廣泛發展起來。物聯網的不溫不火與蜂窩通訊近十幾年的如火如荼對比起來相形見絀,這是因為在蜂窩
通訊發展階段,人仍然是社會的主體,而物的從屬地位沒有改變,物的智慧化和服務功能仍處於較低水平,
在人的通訊需求尚未滿足的前提下,從屬地位的物間通訊—物聯網更無發展機會。
這種狀況隨著 3G/4G 蜂窩網路部署和工業自動化、智慧化的發展正在逐漸改變:一方面是人的通訊問
題已經基本解決,現有通訊系統已經可以滿足 80%以上的人與人交流的需求,服務於人的通訊系統可挖掘
價值正在縮小;另一方面,物(機器)的功能和智慧化正在增強,人對物的依賴正在加深,隨著 5G 未來蜂窩網
絡研究的開啟,物聯網迎來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