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時的德軍來說,頂住蘇軍攻勢是極端困難的,而撤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軍已經分頭從本茲瑙(Bunzlau)渡口,以及位於維魯斯佐夫(Wieruszow)和格拉布(Grabow)的橋樑上跨過了波茲南河(the Prosna),由此切斷了A集團軍群殘部一路向西撤往奧德河西岸的路線。此時,德軍只能繞道西南而行,企圖從佈雷斯勞方向闖出一條活路。
為了完成撤退,德軍開始從三個方向趕往瑟楚夫(Sycow)。然而,與此同時,構成烏克蘭第1方面軍進攻左翼的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在科羅捷耶夫上將(Koroteyev)的第52集團軍支援下擊退了當面的德軍,然後轉向奧珀倫,切斷了德軍最後一條退路。
至此,一支數量龐大的德軍部隊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所謂的“瑟楚夫包圍圈”之中。實際上德軍從未在瑟楚夫構築過防禦工事,也從未計劃在這裡組織防禦。因此,在經過三天戰鬥後,蘇軍第52集團軍的部隊將德軍逐出了這座城鎮。在被迫離開瑟楚夫之後,德軍試圖朝佈雷斯勞以東30千米的奧爾斯(Oels)方向突圍。
奧爾斯是通往佈雷斯勞道路上的最後一座較大的城鎮了。假使蘇軍佔領了這座城鎮,將可以抽出兵力向佈雷斯勞要塞發動進攻,而這樣的危局恰恰正是德軍盡全力延緩發生的。奧爾斯的重要性基於這樣一個現實,即從該城乘坐火車可以輕易地通往下西里西亞和上西里西亞的大多數主要城市,並且城鎮附近還有幾座大型機場。
此外,德軍已在城內的倉庫裡儲存了大量軍用物資,城中規模很大並且較為現代化的房屋建築也可以被迅速改造成兵營和醫院。上述情況對德軍意味著什麼是顯而易見的,於是德軍立即調遣第269步兵師封鎖了通往奧爾斯的道路,並儘可能長地固守這座城鎮。第269步兵師是一支在1939年組建的老部隊,曾先後在法國和蘇聯作戰,後駐防挪威,此時剛剛在西線經歷了殘酷的戰鬥後調往東線,師長是漢斯·瓦格納中將(Hans Wagner)。
該師還得到一些來自第17裝甲師的坦克、裝甲車和摩托化部隊的支援,這些機動部隊由阿爾博特·布魯克斯上校(Albert Brux)指揮。在上述部隊的掩護下,其餘德軍部隊全都撤往沿奧德河構築的堅固防線。佈雷斯勞之戰的前哨戰就在奧爾斯城下打響了。
■1945年1月蘇軍向西裡西亞發動攻勢的路線圖,可見佈雷斯勞以東奧爾斯的位置。
早在1月11日,蘇聯空軍大約在下午6時向奧爾斯發起了第一輪空襲,目標是火車站。雖然炸彈在距離目標很近的地方爆炸了,但沒有對火車站造成嚴重損傷。
1月17日,蘇聯空軍開始轟炸城內的德軍軍事設施、鐵路和公路。由於空襲非常猛烈,居民從1月19日開始撤離奧爾斯,兩天後城內僅剩下不足300名平民和少量被迫服役的勞工。1月20日夜,第269步兵師的部隊進駐奧爾斯,該部很快就和蘇軍偵察部隊發生了交火。
與此同時,德軍工兵和破壞分隊開始用炸藥摧毀城內一切可以為蘇軍所用的建築物,被摧毀的設施包括附近機場的修理庫、遺棄的戰鬥機、供水系統和發電設施等。1月22日,奧爾斯成為蘇軍火炮和轟炸機的雙重目標,炸彈和炮彈爆炸時產生的氣浪將城內所有未經防護的玻璃窗全都震碎了,許多炮彈命中了城內的市政建築。
密集的彈雨在奧爾斯所產生的巨大聲響甚至在佈雷斯勞都能聽見,無意中打擊了佈雷斯勞守軍計程車氣。在炮火準備之後,蘇軍第52集團軍第73步兵軍部分兵力在馬爾季羅相少將(Martirosyan)指揮下向奧爾斯發起突擊。該軍下轄第254、第50和第294步兵師及其他支援部隊。
■二戰時期,蘇軍圖-2轟炸機編隊的彩繪,蘇軍對奧爾斯的進攻以空襲揭幕。
蘇軍的進攻分為兩步展開:蘇軍第一波進攻的目標是機場,第二波進攻的目標才是城鎮本身。城外的機場被潘科夫少校(Pankov)指揮的第359步兵團攻克,該團隸屬於尼古拉•呂班上校(Nikolai Ryban)的第50步兵師,戰鬥過程並不激烈。
蘇軍在機場中發現了許多德國飛機的殘骸,包括數架Ju87俯衝轟炸機、7架DFS 230型滑翔機、6架Bf ll0G戰鬥機以及Ju52運輸機和Fi 156“鸛”式偵察機若干架,這些飛機全都被炸塌的鋼筋混凝土機庫砸得粉碎。隨後,第50步兵師第49步兵團向奧爾斯城區發動了進攻,該團遇到了德軍的激烈抵抗。由馬雷舍夫少校(Malyshev)和彼得羅夫上尉(Petrov)指揮的幾個步兵營在伊什米科夫少校(Ishymcev)指揮的SU-100自行火炮和BA-64裝甲車的支援下與德軍展開逐屋巷戰,他們不僅要和德軍步兵作戰,還要對付那些偽裝良好的四號坦克,蘇軍最終從城南進入奧爾斯。
由於德軍事先沒有料到蘇軍會從這個方向襲來,防禦不嚴,彼得羅夫上尉的部隊得以迅速進入城內,在中午之前抵達了城內的集市廣場,但迎頭遭到猛烈的反撲,城內的德國警察和憲兵部隊在人民衝鋒隊員和殘餘國防軍部隊的支援下展開了極為兇猛的抵抗,在狹窄的街道上爆發了殘酷的戰鬥,雙方的坦克、自行火炮、反坦克炮和裝甲車激烈地衝撞在一起,城區中心的激戰一直持續了兩天,直到1月24日馬雷舍夫少校的營穿過城內的城堡公園(Castle Park),沿著要塞街(Fortress Street)抵達佈雷斯勞門(Breslauer Gate)一帶時,德軍才開始撤退。德軍縱火焚燬了市政廳和佈雷斯勞大街(Breslauer Street)、騎士大街(Ritter Street)等街道。
到當晚11時奧爾斯城區已經全部處於蘇軍控制下。在佔領奧爾斯之後,蘇軍開始逐步在城內修復設施,將這裡作為一處重要補給點,為準備向佈雷斯勞發起進攻的部隊提供醫療、運輸、彈藥和油料等支援。
來自第310戰鬥機師的部分作戰飛機也被部署到奧爾斯的機場上。奧爾斯的軍事價值對蘇軍來說同樣是重要的,它不但位於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補給線上,而且在1945年1月成為該方面軍重要的醫療基地。
■蘇軍對奧爾斯發起進攻,這座城鎮最後成為蘇軍圍攻佈雷斯勞的後勤基地。
在佔領奧爾斯及其機場後,蘇軍第50步兵師繼續向東南方向挺進。為了追擊正在撤退的德軍,蘇軍並未佔領奧爾斯北部地區,因而為數不少的德軍得以逃命而去,其中包括第269步兵師,瓦格納將軍率領他的師後撤到16千米外的伯赫瑙(Bohrau),從東面通往佈雷斯勞的重要交通動脈六號高速公路就從該鎮穿過。
1月25日至27日,第269步兵師在此地連續擊退了蘇軍第73步兵軍的數輪進攻,擊毀了76輛坦克,為佈雷斯勞加強防禦爭取了時間。
後來,該師部分部隊撤到了佈雷勞斯,經過休整後成為了防守要塞的少數幾支正規軍之一。最終,蘇軍第73軍在第78軍支援下設法到達了位於奧得河東岸距佈雷斯勞大約9~16千米的外圍防禦圈,雖然這裡的野戰工事尚不完善,但守軍意志堅定,並得到城內的炮火掩護,使疲憊不堪的第52集團軍一時難以逾越。
然而,蘇軍的援兵——由格盧茲多夫斯基中將(Gluzdovsky)指揮的第6集團軍正在趕來,該集團軍此前一直作為預備隊留在後方。到2月初,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各部隊都抵達了奧得河一線,併成功地在河西岸奪取了幾處橋頭堡陣地,圓滿完成了預定的戰役企圖,而科涅夫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徹底摧毀德軍沿奧得河的防線,向西裡西亞腹地突擊,並奪取包括佈雷斯勞在內的各主要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