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晉末期劉裕手下的將領中,傅弘之的家族背景算是強大的了。傅家從曹魏時期就已經是大官了,到了西晉時傅氏在朝堂就已經官至司徒。傅氏經過五胡十六國的動亂,最後算是回到了東晉。傅弘之初入仕途擔任的是一個小小的主薄,考了幾次功名也都落了榜。雖說文學方面差了點,但馬術方面可是一流的。出生於士族之家的傅弘之風流倜儻,一心想幹點大事出來重振祖上的榮光。
自古就有流傳這樣的一句話,時勢造英雄。盤踞荊楚之地的桓氏開啟了篡國之路,這也讓小小的主薄傅弘之有了上位的空間。桓玄舉兵攻打荊州刺史殷仲堪,並且逼迫殷仲堪自殺,殷仲堪的鐵桿粉絲南陽太守庾仄在南陽起兵為殷仲堪報仇。此時身處江陵的傅弘之和庾仄的侄子庾彬,計劃殺死桓玄委任的荊州刺史桓石康。以此來響應庾仄的起兵,他兩人的密謀卻被庾彬的堂弟庾宏所知。
於是庾宏為了邀功,便跑去向刺史桓石康告密。桓石康一聽自己眼皮底下的人想要謀害他,這怎麼得了,桓石康就抓捕了傅弘之和庾彬。庾彬是庾仄的大侄子,庾仄又在舉兵討伐桓氏,所以桓玄直接就處死庾彬。桓玄篡奪東晉皇位,始終還是要爭取世家門閥的支援。傅弘之雖然參與了謀劃,傅弘之官微而且手中並無兵權,桓玄沒有治他的罪。
劉裕領導舊北府兵討伐桓玄,此時劉裕的弟弟劉道規,在青州刺史桓弘的徵虜將軍府擔任中兵參軍。劉道規殺了桓弘佔據青州來響應劉裕,傅弘之聽聞後就去投奔了劉道規。傅弘之與劉道規兩人一見如故,都是心懷大志,劉道規就讓其做了自己的參軍。隨後的幾年,傅弘之跟隨劉道規討伐桓玄的殘餘力量,官位也升到了魏興太守。
劉裕北伐南燕之時,盧循乘劉裕帶走了晉軍主力之機,開始發兵攻打東晉。盧循一度殺死了何無忌,大敗劉毅,叛軍的兵鋒直指建康。就當盧循反叛牽扯晉軍目光之時,桓氏最後的一支力量,以桓石綏、桓謙為首的桓氏在洛口和荊州起兵討伐東晉。洛口在梁州的管轄範圍,時任梁州刺史的正是傅弘之的父親傅歆。桓石綏在自己家的地盤上作亂,傅歆命兒子傅弘之領兵平亂,傅弘之一戰擊潰了桓石綏並將其斬殺。
在荊州的桓謙也被劉道規斬殺,桓氏的殘餘力量就這樣被劉裕消滅乾淨。傅弘之一直是在劉道規麾下任職,並和劉道規成了好友。劉道規有心提拔傅弘之,便向哥哥劉裕推薦了傅弘之。在鎮壓桓氏叛亂,傅弘之斬殺桓石綏有功,加上弟弟的極力推薦,劉裕任命傅弘之為自己的行軍參軍。
跟在劉裕身邊的傅弘之,先後隨著劉裕滅了劉毅和司馬休之。傅弘之憑藉戰功官至建威將軍、順陽太守。在劉裕北伐後秦的時候,傅弘之領帶領大軍率先攻入後秦境內。傅弘之治軍嚴厲,在後秦晉內每攻下一城,士兵不得騷擾百姓。所以傅弘之得到了百姓的支援,有了百姓支援的晉軍,每戰都大敗後秦軍隊。
劉裕滅了後秦,正準備繼續發兵攻打胡夏時,鎮守建康的劉穆之病死了。劉裕不得不回師建康,剛佔據的後秦地盤讓兒子劉義真鎮守。傅弘之擔任西戎司馬、寧朔將軍。胡夏正準備抵禦劉裕來討時,卻聽說劉裕回師了。胡夏是匈奴的分支,漢朝時期用公主下嫁匈奴換取和平,所以很多匈奴都隨母姓姓劉。胡夏皇帝赫連勃勃是匈奴左賢王劉衛辰的兒子,赫連勃勃建立胡夏後把劉姓改為赫連姓。
赫連勃勃也是一個能征慣戰的主,原本以為要和劉裕大幹一場,現在劉裕退回建康了。只留下一個十歲小兒鎮守長安,這不是擺明了要把長安送給我。赫連勃勃讓他的兒子赫連璝率軍三萬襲擊長安,沈田子見赫連璝兵多將廣不敢迎戰。此舉遭到了王鎮惡的訓斥,沈田子與王鎮惡有矛盾,藉故此事沈田子用計殺了王鎮惡。
殺了王鎮惡的沈田子也被安西長史王修給殺了,原本協助劉義真鎮守關中的兩大將領就這樣死了。身在建康的劉裕擔心劉義真的安危,命劉義真放棄長安回建康。赫連勃勃得知劉義真要跑,舉全國之兵從後方突襲劉義真。傅弘之領兵斷後,傅弘之身穿甲冑,一馬當先殺得胡夏軍隊連連敗退,胡夏太子赫連璝見這勇冠三軍的敵將只好敗走。兩次擊敗了赫連璝,劉義真只給傅弘之留下少數士兵,幾仗下來也是死傷殆盡。
就算傅弘之再怎麼能打,在胡夏大軍的重重包圍下,最後寡不敵眾被赫連勃勃生擒了。赫連勃勃見傅弘之勇猛,有心想勸降傅弘之,讓其在自己麾下效命。傅弘之寧死不降,這讓殘暴的赫連勃勃大怒,北方的冬天異常的冷。見傅弘之如此的冥頑不靈,赫連勃勃命人脫了傅弘之的衣服,把傅弘之丟在雪地裡。
就算是如此,傅弘之還是不向赫連勃勃低頭。赫連勃勃見傅弘之如此,也就放棄了勸降傅弘之的心。這樣的猛將赫連勃勃自己用不了,更加不會讓其回去,於是下令殺了傅弘之。
赫連勃勃此次舉全國之兵來攻長安,打敗了東晉的一眾名將。比如蒯恩、傅弘之、毛修之、朱齡石、朱超石等人。這些東晉將領中只有傅弘之兩次戰敗他的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