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公元前135年,年輕的漢武帝決定不再用和親的方式,來維護與匈奴之間脆弱的和平。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但令漢武帝感到難堪的是,漢帝國的很多將軍們顯然還不具備攻擊一個未知敵人的能力,多次戰役中都有漢軍迷路,或者找不到敵人的情況發生。

然而,有兩個人卻是例外。

衛青前後出擊匈奴7次,霍去病前後參戰4次,竟無一次迷路,每次都能有斬獲。

這是什麼原因呢?

01

事實上,漢武帝決定攻打匈奴的時候,對蒙古高原知之甚少,而蒙古高原廣袤無垠,四周祁連山、陰山、賀蘭山、胭脂山等連綿不絕,也並不完全是平原。

因此,漢軍在草原中迷路是常事。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公元前123年2月,陰山會戰前夕,漢軍對匈奴發動春季試探性攻擊,蘇建這支部隊迷路,沒有見到匈奴蹤跡。

公元前121年,第二次河西之戰,公孫敖配合霍去病攻擊河西走廊,然而,公孫敖卻在祁連山以南迷路,錯過了與霍去病軍匯合的時間。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與匈奴作戰多年的飛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率軍與衛青兵分兩路攻擊匈奴王庭,卻因迷路沒能與大軍匯合,導致衛青獨對匈奴單于大軍。

同樣是漠北之戰,公孫賀向西遠走2000裡,到達浮苴井卻連匈奴的影子都沒見著,只能無功而返。

在公元前129-119年,漢武帝前後進行了大約9次大規模遠征匈奴的戰役,但迷路和找不到敵人的情況至少有4例,漢軍迷路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其實這事,也不全怪漢軍。

從漢朝到明朝,中原帝國不斷地與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發生戰爭,而迷路和撲空的情況時有發生。

最顯著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北伐蒙古。

朱元璋時期,明軍曾前後13次大規模北伐,其中大約有7次北伐都是徒勞無功的,根本沒找到蒙古人的蹤影;

朱棣時期,先後有5次大規模親征蒙古,有3次都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敵人,以致於朱棣本人含恨而終。

甚至於連草原上的部落自己偶爾也會迷路,鐵木真早年弱小之時,就因為敵人沒找到他而得以重整旗鼓。

所以,在那個沒有GPS的時代,中原帝國的軍隊在草原上迷路是正常現象。

但衛青霍去病數次出擊匈奴,卻從來不迷路,還總能獲得勝利。

02

在漢武帝9次遠征匈奴的戰役中,衛青參與了7次,霍去病參與了4次。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公元前129年,四將軍出擊匈奴,三路無功而返,唯有衛青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

這是漢帝國第一次遠征,也是衛青第一次率軍對匈奴作戰,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元朔元年,衛青再次斬獲數千;

元朔二年,衛青率軍從雲中包抄河南地,大敗匈奴,俘獲3000人,奪取河南地;

元朔五年,衛青率軍對右賢王部發動突襲,俘敵15000人;

元朔六年,衛青統軍兩次遠征匈奴,與匈奴主力會戰,斬敵萬餘人;

元狩四年,漠北之戰,衛青與匈奴單于主力大戰,斬敵19000餘人,自身亦損失慘重。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衛青的7次參戰記錄中,他的直屬大軍從沒有迷路的困擾,而霍去病則更甚。

在互有傷損的陰山會戰中,霍去病第一次參戰,卻率800騎兵遠離主力大軍數百里斬敵2000。

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先是從隴西打穿河西走廊,再從陰山以北繞行至河西走廊以北,從敦煌貫通隴西。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單獨率軍行動,直抵左賢王部,斬敵7萬有餘,並追擊其殘部到狼居胥山腳下而回。

其他將軍都曾迷路,衛青、霍去病先後多次參加對匈奴的作戰,為何他們二人卻從不迷路,這是不是巧合?

從第二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的行軍路線可以看出,這絕非巧合。

經過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對河西地理有所熟悉,決定率騎兵長距離迂迴,從朔方出發,沿賀蘭山北進,繞道居延澤,然後南下,從敦煌對河西走廊上的匈奴發起攻擊。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如果霍去病能夠不迷路,全靠運氣和巧合的話,那麼這條路絕對會耗光他所有的運氣。

連比他路線簡單得多的公孫敖都迷路了,但霍去病卻沒有。

這足以證明,衛青霍去病不像其他將軍那樣經常迷路,不是靠運氣而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訣竅的。

03

衛青霍去病為什麼不迷路,有幾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1)因為漢帝國戰馬的豐富,衛青霍去病得以在戰役中大量使用騎兵。比起步兵兩條腿,四條腿的騎兵顯然具有更快的速度,在草原上也就更不容易迷路。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2)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的張騫回到長安。漢廷對匈奴和河西有了基礎的認知,從此以後對匈奴的戰役,至少比以前瞎子摸象要好得多了。

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我們查閱相關記錄,會發現在衛青、霍去病麾下,長期存在著這樣一群人。

河西之戰中,霍去病麾下封侯的將領有3人,分別是趙破奴、高不識和僕多;漠北之戰中,有4人因軍功封侯,分別是路博德、復陸支、伊即靬、衛山。

在這7人之中,高不識、僕多、復陸支、伊即靬4人,都是匈奴降將。

由於某種原因,這些人被隱藏在了歷史的記載之中,大家都不熟悉,但有兩個人大家是很熟悉的。

一個是趙信,本是匈奴小王,後投漢,參與了3次北伐匈奴的戰役,後在陰山會戰中被匈奴俘獲,再次悖反匈奴。

另一個是堂邑父,匈奴人,張騫出使西域的副使者,後來回到漢朝,也曾多次參與漢軍北伐,後來死在長安。

歷史學家也曾做過統計,在漢武帝即位的前20年裡,因軍功封侯的有32人,其中的匈奴投降者佔了18人之多,超過半數。

種種資料表明,漢軍中存在著大量的匈奴降將。

他們本身就是匈奴人,很多還是匈奴的高層貴族,因此對蒙古高原的地理形勢等等非常熟悉。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而正是有了他們做帶路黨,漢軍才能夠遠距離迂迴,發動像河西之戰、漠北之戰這樣的遠距離襲擊。

那麼,為何有如此多的匈奴人願意背叛自己的民族,為漢軍充當帶路黨呢?

04

在歷史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漢奸,一直以來,大家對漢奸都是深惡痛絕的。

這是因為,背叛自己的民族和祖宗,在任何民族都是難以容忍的行為。

然而,事實上,在漢匈對峙時期,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漢匈都在不遺餘力地招降納叛,似乎誰都沒有以背叛民族為恥。

漢帝國先後投降匈奴的有,漢高祖時期的燕王盧綰家族、韓王信家族;漢文帝時期的中行衍;漢武帝時期的衛律、李陵、李廣利。

這些人在匈奴的待遇也很高,李廣利、李陵都娶了匈奴單于的女兒,據說李陵甚至成為了僅次於匈奴單于而存在的副王。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而漢帝國這邊,早在漢文帝時期,賈誼曾提出了著名的三表五餌,晁錯也曾系統闡述如何招降匈奴人的辦法。

雖然因為後來的種種原因,這些投降的匈奴人大多被雪藏了,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漢景帝時期有8位匈奴降將封侯,同時期的漢將封侯也不過10人。

漢武帝時期,前面已經說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匈奴太子金日磾後來甚至成為了僅次於霍光的託孤大臣。

這樣的現象很普遍,當時漢匈皆是如此,雖然作戰數十年,不僅沒有民族歧視,反而對投降者信任有加。

不僅如此,後來魏晉時期,南匈奴貴族還以漢廷的女婿為榮,以李陵後裔為榮,可見,2000年前的東亞,只是兩個國家的爭雄,完全沒有兩個民族的偏見。

究其原因,當時還沒有形成所謂的民族這個概念。

匈奴把所有信奉中原文化的人都叫做漢人或者中原人,而漢帝國也把匈奴統轄的匈奴人、烏桓人、鮮卑人、西域三十六國等統統叫做匈奴人。

不管是漢人、匈奴人,都不是一個民族概念,而是一個地域和文化概念。

投降漢廷的匈奴人便也可以叫做漢人,投降匈奴的漢人便也是匈奴人,他們隨著效忠的政權和居住地域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會帶著這種印記一輩子。

民族的形成,其實是近代的事情。東亞歷史上,一直都只是兩個或者幾個政權的爭霸,而沒有民族間的鴻溝。

古代沒有GPS,李廣多次迷路,為何衛青霍去病卻總能找到匈奴?

近年來所謂衛青霍去病、岳飛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說法大行其道,但從這些這裡來看,這種說法的根本在於,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歷史的問題。

當時民族都沒有,怎麼能說他們只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而不是我國的英雄呢?

他們是他們效忠政權的英雄,而他們效忠的政權,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起源,你們說,他們是不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呢?

文/子彧

參考資料:《匈奴通史》《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18

相關文章

漢朝,一個開疆擴土對抗外敵的王朝

漢朝,一個開疆擴土對抗外敵的王朝
漢朝君主:指的是漢朝皇帝,包括西漢皇帝.東漢皇帝.蜀漢皇帝和漢趙皇帝外加追尊皇帝和自立的宗室,但嚴格說蜀漢和漢趙已不屬於漢代. 說到漢朝,這絕對是一個歷史上最值得讓人驕傲的朝代,現如今我們之所以叫做漢 ...

東漢的滅亡,真的是因為桓靈二帝昏庸無能嗎?
說起皇帝昏庸無能的,那歷史上真的是數不勝數,不理朝政,任用奸佞,排斥忠良,致使國家動盪,以至於最終讓國家走向滅亡. 漢朝的桓靈二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諸葛亮就在<出師表>中說過,先帝在時,每 ...

比廈門古早、比福州安靜,這個低調內斂的世界遺產地,你去過嗎?

比廈門古早、比福州安靜,這個低調內斂的世界遺產地,你去過嗎?
說到福建, 我們總是會先想到廈門, 卻忽略了一個與它只有20分鐘動車距離, 被譽為中國最美海岸之一的城市. 這個城市深藏在閩南, 獨居在廈門隔壁, 它是如此的低調, 卻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它北承 ...

甘肅的“甘”究竟是哪裡?

甘肅的“甘”究竟是哪裡?
"我走過,玉門關外祁連山上飄的雪:也走過,長城邊上瀟瀟吹過來的風--"這首在短影片平臺火爆一時的歌曲<驍>,在網友們大漠戈壁.長河落日.雪山丹霞等西部風光的影片中,已成 ...

趙尚志遇害後:頭顱被埋62年無人發現,父親以他為傲,兄弟不簡單

趙尚志遇害後:頭顱被埋62年無人發現,父親以他為傲,兄弟不簡單
"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這12個字,是日本關東軍當年形容趙尚志將軍的話.半生戎馬,很多人都認為趙將軍跟楊靖宇將軍一樣,都是1米9的大高個.直到多年後,這樣一張照片被發現: ...

《三國演義》無意中貶低了劉備,美化了曹操

《三國演義》無意中貶低了劉備,美化了曹操
從正史到民間故事,三國人物的形象經歷了怎樣的流變.這個看上去平常的命題,卻直接關乎我們對大部分三國問題的解答. 今天做客硬核讀書會的是<天下英雄誰敵手>的作者劉勃,他將展開那個被文學.歷史 ...

老農下葬後連降三日暴雨,路過相士感慨這家後人要發達,果然應驗

老農下葬後連降三日暴雨,路過相士感慨這家後人要發達,果然應驗
晚清時節湧現出來的名臣還是有不少的,自詡"風雨裱糊匠"的李鴻章,還有"千古完人"曾國藩,都是聲名不小的人物.曾國藩作為曾子的70世孫,少年時候組建湘軍擊敗太平天 ...

為什麼中國的皇帝排名,秦始皇永遠排在第一位?
廟四聖十哲七十二將,憑什麼姜子牙排在第一位?憑什麼他是主祀呢? 別忘了武廟裡供著的都是些什麼怪物: 孫武,兵家始祖,煌煌一部<孫子兵法>,講的是大謀略大智慧,在兩千多年後的當今世界都有著超 ...

古時候鴿子是如何傳遞信件的?

古時候鴿子是如何傳遞信件的?
現在的我們互相通訊,只需要點擊發送就可以了,特別方便. 在古時候,通訊不發達,人們就利用信鴿來傳遞訊息. 是因為鴿子,尤其是"歸巢"的鴿子有很強的方向感.雖然它們無法準確記住或找出 ...

新石器時代的制玉工藝,複雜而又精緻

新石器時代的制玉工藝,複雜而又精緻
在5000年前,當時的人類,還身處在一個沒有任何金屬工具的年代.先人們以打磨石器的方式,製作生產工具.但就是這種,還處在非常原始的石器時代裡,一些複雜而又精緻.美麗的玉器,令人驚奇地出現了. 玉石,是 ...

實錘了!這15種設計zui不實用,白花好幾萬

實錘了!這15種設計zui不實用,白花好幾萬
我們總憧憬著把家裝成理想中的樣子,花費大量精力和金錢,入住後卻發現好多設計使用率低不說,甚至成了雞肋. 其實,有些地方"窮裝.簡裝"反而更實用和舒適.今天,為您整理了裝修中最不實用 ...

西出陽關
王維十七歲已經名動長安,我十九歲才第一次讀到他的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那時還沒有喝過酒,也不知道陽關在哪裡,但心底卻暗暗滋生了"西出陽關走一遭" ...

課外讀物:《秘密花園》第五篇(有人在哭……真的!)

課外讀物:《秘密花園》第五篇(有人在哭……真的!)
第二天又是大雨滂沱,瑪麗透過窗戶看到荒澤基本上全部隱藏在灰濛濛的雲霧中了.這樣的天氣肯定沒人出去. "像這樣的下雨天,你們會在農舍裡做些什麼呢?"她問瑪莎. "主要是要想 ...

為什麼許多孩子最終輸在起跑線上?從7萬研究生送快遞說起
"7萬研究生送快遞",這已不是新聞,而是舊聞.與此相關的資訊還有21萬本科生也在送快遞,有將近360萬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我們重提"7萬研究生送快遞"的原因 ...

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天朝(西漢)

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天朝(西漢)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 ...

海南一號被中國花費三億打撈,裡面的寶物價值多少?

海南一號被中國花費三億打撈,裡面的寶物價值多少?
一艘沉睡了800年的"神秘古船",被一個南海的漁民無意間發現,裡面全部都是中國價值連城的文物,可是英國得知訊息後,卻開始大肆宣揚,這是當年他們祖輩返航時丟失的物品,希望中國可以立刻 ...

門閥士族的誕生和消亡,古代世家大族知多少

門閥士族的誕生和消亡,古代世家大族知多少
一.姓氏來源 先聊聊姓氏,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氏族社會.氏族,也可以理解為部落,不同的部落生活在不同的區域,有各自的地盤.什麼叫部落?簡單說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一起. 比如張三他大爺爺.二爺爺.三爺 ...

廣西村民採藥在山中迷路,意外發現墜毀飛機,揭開塵封多年的歷史

廣西村民採藥在山中迷路,意外發現墜毀飛機,揭開塵封多年的歷史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很多時候,人們都往往是在不經意間,陰差陽錯地達成了另一種目的.曾經,廣西興安縣的兩位農民在農閒時節去深山採藥,可是卻在深山裡迷了路.這一迷路不 ...

為何現代人拉不動古代弓,體力退化了?還是大家不如古人力氣大?

為何現代人拉不動古代弓,體力退化了?還是大家不如古人力氣大?
古代因為生產力不發達,人們在戰場上使用的都是一些冷兵器,清朝是滿族出身,他們作為遊牧民族使用弓箭還是比較多的,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也有記載,主人公動不動就拉開了巨大的弓箭,甚至百米之外射中敵人. 如今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