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各位猜一下,12000英鎊在1967年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答案是82308元。

那如果這筆錢存30年,又會變成多少錢?答案是人民幣467162.89元。

無論是1967年,還是1997年,這筆錢都可以稱得上鉅款,但是,這鉅款卻靜靜地存在一個特殊的戶名下:“代周總理存”,多年來一直沒動過。

為什麼周總理沒花過這筆錢?那這筆錢真正的主人又是誰?這筆被銀行查賬發現周總理名下的神秘存款,揭開了30年前的感人往事。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30年前的神秘鉅款,周總理批示:把錢退回去

1997年,中國銀行進行內部審計,此時,一筆神秘鉅款,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這筆錢存入的時間和賬戶都很特殊:1967年7月8日,總額12000英鎊,戶名顯示“代周總理存”。

原中國銀行職員湯秉昆回憶:“因為錢在我們營業部存著,就在我們營業部存著,一直在那兒存著,它有一個單一的賬戶,這個專門帳戶是終年不動的。”

但是問題來了,這筆英鎊鉅款,怎麼看都不像是周總理的私人財產。而這也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測。

1958年前後,周總理每月的工資大約是400元,而鄧穎超的工資大約是340元,夫婦兩人合計740元上下,確實也不少,慢慢存也能存下一筆“鉅款”。

可是,他們的工資很大一部分都拿出來接濟他人了,很少花在自己身上。那十幾年間,他們幫助了很多烈士家屬,遺孤以及親戚朋友,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

而且周總理嚴於律己,非常積極地履行黨員的義務,對自己有個特殊的規矩:凡是積蓄夠5000元,若無急需,就交黨費。

所以,當週總理去世的時候,他們一家也僅有5000多元的存款。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如果說是普通人的捐款,那就更加“不可思議”了:1967年,整個中國都處於動盪時期,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很一般。

哪怕一個普通的國家幹部,月收入都一般都不會超過100元。大家都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這12000英鎊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讓我們回到30年前,那是1967年年中的一天。

周總理如往常一樣,在中南海西花廳忙碌地工作著,忽然,一封沒有署名的意外信件打斷了他的工作:

敬愛的周總理,我們今天透過銀行給您匯去英金一萬兩千鎊。

這些錢是我們這些年來從工資內節省下來的。我們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這些陸續積累下來的錢交給國家,用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

但是由於我們還不很清楚應該透過何人將這筆錢交給國家才穩妥可靠。萬不得已,我們才將此事交您處理,因為我們相信您。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隨信還有一張12000英鎊的匯票,摺合人民幣約82000多元。

周總理聽完工作人員的報告,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儘管這筆錢,對於龐大的國家建設來說,確實不太多,但是對於個人而言,足以表達他們的拳拳愛國情。

不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筆鉅款不能透過這樣的方式捐獻給國家。

於是,周總理很快就做出批示:精神可嘉,但是個人的收入交國家,國家不能收。要儘快查到捐款人,將錢退回去。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可惜,尋找捐款人的事情並不順利,一來,當時的科技並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不是查個監控就能把人找出來;二來,也因為特殊的時代原因,最終還是沒找到捐款人。

這筆錢,只好由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鬍立教代為保管,等有朝一日查清楚再退還,此款即用特殊戶頭存在銀行。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胡立教

後來,胡立教調上海工作,又委託原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中國銀行行長喬培新代為保管。

斗轉星移,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動盪時代終於結束,改革開放引領我們走上了好日子,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與世長辭…

但是那12000英鎊,仍然像30年前一樣,靜靜地存在中國銀行。

經過重重追查,真相終於浮出水面,答案就藏在中國銀行內部,這筆鉅額英鎊的第一任主人,原來是前中國銀行的員工劉本堃和妻子劉道蕊。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劉本堃和劉道蕊

中英夫妻匿名捐助國家,盡顯愛國情

按理說,當時應該很快就能查到捐款人是他們,畢竟就是本行職工嘛,但是他們夫妻十分低調,沒有聲張,所以在很久以後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他們是一對中英結合的夫妻,劉本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劉道蕊是不折不扣的英國人,他們是怎樣走到一起,又怎麼回國的?這又是一段曲折的故事了。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劉本昆和妻子劉道蕊

(一)一個正義善良的外國姑娘

劉道蕊,原名叫Dorothy May Smith(多利·史密斯),是個出生於1918年英國倫敦的外國姑娘。她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一直留在首都工作生活。

直到40年代前後,二戰戰火蔓延到了倫敦,德國的飛機經常轟炸倫敦,多利的家被夷為平地,之前工作的貿易公司也被迫停業。

多利只得重新找工作,幸運的是,她在前公司的同一棟大樓裡找到了工作,成為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的一名外籍僱員。

多利剛進去倫敦分行時,她既要做櫃檯出納,應付日常業務,還要為上百名中國海員發放工資,辦理匯款等等。

平日裡,多利接觸了很多中國海員,也知道有些人有不良嗜好:在國民黨管理的俱樂部裡活動,打牌,嫖娼,染上了當時英國的壞風氣。

為人正直的多利不願意看到他們就這樣揮霍,所以又生氣,又同情他們,在交流過程中,會勸他們把辛苦掙來的工資寄回國內。

只要他們接受多利的勸說,這位善良的姑娘,會在許可權範圍內,幫他們減免一部分匯款手續費。

不知不覺,多利已經在中行倫敦分行工作了好幾年,同事們都非常認可她的工作和為人,試問會有誰不喜歡這麼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呢?

但偏偏還是有人討厭甚至憎恨她的正直,因此對她下黑手。

那是1944年的冬天,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最緊張的關頭,而且由於戰事連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為了幫助中國走向勝利,幫助那些抗戰受害者,中行倫敦分行設立了兩個募捐箱。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這兩個募捐箱可大有不同,一個是由蔣介石的愛人設立的,名義上是中國政府的募捐箱,另一個則是紅十字會的。

儘管多利是個外國人,但在長期的接觸中,也不是完全不知道民國政府官員的那些貓膩。

中國政府募捐箱的錢,十有八九會被無恥之人盜走,中飽私囊,最後無法用在中國和中國人民身上。

多年以後,多利回憶道:我把蔣介石夫人的那隻募捐箱放到了櫃檯底下,因為我不相信他們,我可以肯定那裡的錢都得裝進[那些官員的]腰包。我把紅十會的那隻募捐箱留在了櫃檯上面。

多利的行為,真的激怒了有心之人,募捐官以私藏政府募捐箱為由,要求銀行經理開除多利。

儘管,經理知道多利的行為是正義的。但是迫於壓力,還是打算辭退多利。

此時,另外一個同樣充滿正義感的人站了出來,他就是多利日後的丈夫-劉本堃。劉本堃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在他的幫助下,銀行留下了多利,讓她繼續工作。

兩個熱誠的富有正義感的年輕人,因為這個募捐箱事件相識,相知,相愛了。劉本堃欣賞多利的善良正直,多利喜歡劉本堃的騎士精神,兩個志趣相投的青年人,自然就走在一起了。

說完了多利的故事,相信也有人好奇,劉本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不惜得罪募捐官,也願意為一個外國人撐腰?

(二)無懼無畏的中國小夥子

劉本堃生於1913年的中國,比劉道蕊大5歲。1932年時,成績突出的他,同時被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南京中央政治學院錄取了。

最後,他決定入讀清華大學經濟系,為當時貧窮落後的國家,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然而,到了他學有所成,即將開始工作的時候,“七七事變”爆發,整個國家風雨飄搖,動盪不堪。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而劉本堃也成為時代洪流裡的一株浮萍,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和祖國一起經歷了這艱難的歲月。

一開始,劉本堃憑著紮實的知識,通過了上海中國銀行總行在北京的招考,到了上海,準備參加工作。

但事情並不順利,上海淪陷了,他們並沒能入職,只能保留行籍,一律遣散。

無奈下,劉本堃只好到南京碰碰運氣,可是南京也兵荒馬亂,哪裡能找到工作,只好又回到北京。

直到1939年春天,才迎來轉機,他接到中國銀行的通知,到上海報到,當年冬天入行當使用員,並於一年之後成為正式行員。

相比之下,劉本堃的入行經歷要比劉道蕊艱難得多。

然而,艱難只是開始,1941年年底,他去了香港中行工作,結果遇上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中行慘遭轟炸。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劉本堃和同事們趕緊保護銀行資產,與同胞們一起向國內撤退。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回到了相對安全的大後方-重慶。

1943年,劉本堃又被付以重任,這次是遠渡重洋,前往中國銀行倫敦分行了。

說到中國銀行倫敦分行,不得不說一下它的歷史價值:它是中行三大海外機構之一,管理的範圍不僅有英國本土業務,還囊括了整個歐洲與非洲大陸的銀行業務。

就算在戰爭時期,中行依舊在堅持營業,因為它是中國政府特許的唯一一家國際匯兌銀行。

劉本堃的赴英之旅,走走停停足足有半年之久,不僅旅途勞累,更時常有戰火襲擊的危險。最驚險的一次是他乘坐的貨船,在出地中海的時候,差點遭到飛機轟炸。

無論是劉本堃還是劉道蕊,兩人都是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有切身的體會,自然對家國大事都有格外深刻的見解。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所以,當劉本堃看到多利不惜得罪募捐官,都想保護那些籌集給中國的捐款時,他自然而然、發自內心地想要幫助多利,感謝她為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家出力。

捐款箱風波結束後的日子裡,他們攜手並進,一起在中行倫敦分行勤懇工作,過著相對安定的日子。

劉本堃在英國的時候,依然時常關注祖國的命運。而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硝煙再起,這讓他為祖國的前途感到非常擔憂。

在此過程中,劉本堃開始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並慢慢明白:共產黨才是中國的未來,這可直接影響著他後來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

在高興之餘,遠在倫敦分行的中行人,都要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在英國承認新中國之前,到底是倒向臺灣的國民黨政府,還是迴歸祖國的懷抱?

而且,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掌握著大量的外匯,這筆資金對國家經濟恢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長期關注祖國情況的劉本堃,當然是要求迴歸祖國,堅決擁護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他聯合銀行副經理樓福卿等進步員工,團結一致,經過曲折的鬥爭,並於1950年初宣佈起義!他們聯絡上北京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接受總行的領導,保護銀行以及資產,等待接收。

最終成功避免了國家財產的損失。因為這個明智的決定,劉本堃中行總行任命為襄理,事業上更進一步了。

命運交織的兩人,同甘共苦一起回國

1949年,相戀5年的劉本堃和多利在倫敦舉行了婚禮,結為夫妻。而後,多利為自己起了箇中國名字:劉道蕊。

劉本堃他們的起義結束後,中行倫敦分行的工作逐漸穩定,夫婦兩人的生活也慢慢好起來了。

戰後的歐洲經濟恢復得很快,加上他們在中行勤勤懇懇地工作,業務能力出色,他們的收入都有提升,還在倫敦買了公寓和汽車。

安居樂業,劉本堃已經做到了,但是還有一個希望,他一直沒能實現,那就是落葉歸根。

當時,劉本堃已經離開祖國十年有餘了,他的家人都在國內,只能透過書信往來,沒法親眼回去看看他們。

而且透過平時的瞭解,劉本堃知道國內正在開展如火如荼的生產建設,他是多麼想回去祖國,親歷這歷史性的時刻。

終於,到了1953年,組織安排劉本堃回到祖國觀光。回到倫敦後,他把所見所聞告訴了同事,告訴他們新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鼓舞大家一起在海外多為祖國奮鬥。

這一次回國,讓劉本堃下定決心,他鄭重地和妻子商量:他想回中國去,為建設他心愛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道蕊心中不是沒有過顧慮,正如前面所說,他們已經安居樂業,孩子都快要上學了,在英國有這麼穩定的生活,現在才放下這一切,回去剛剛新生的國家,值得嗎?

而事實證明,這值得!因為劉道蕊長期和劉本堃在一起,自然也很清楚,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這讓她產生了深深的嚮往。

而且,她愛著她的丈夫,愛著這個品格高尚,充滿智慧的有志青年,在長期與中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劉道蕊深知中國人落葉歸根的愛國情懷,所以她支援她丈夫的決定。

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能和劉本堃一起回國,她在1957年的時候,放棄了她的英國國籍,要求加入中國國籍。

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天荒夜談,連移民局的工作人員都不願意相信,怎麼會有人願意這樣做?他們還勸劉道蕊慎重考慮。在劉道蕊一再堅持下,他們才肯幫她辦理改籍手續。

夢繞故鄉月,心飛故園樓,在兩人一再努力之下,1967年初,中行總行終於同意他們回國工作生活,圓了他們的心願。

批准下來之後,劉本堃馬上準備歸國的事情:他們把多年積累下來的家產半賣半送,連那套生活多年的公寓也以12000英鎊低價出售,那只有市場價的2/3,就是為了趕緊變現,儘快回國。

帶著多年的積蓄以及美好的憧憬,夫妻二人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成立基金會,鉅款終於發揮作用

回國後的劉本堃和劉道蕊,繼續在中國銀行工作,儘管生活沒有在英國那麼安穩,甚至過得不那麼如意,但是他們還是堅持初心,一如既往地踏實工作。

當生活穩定下來了之後,他們就開始計劃了一項秘密的行動。

還記得他們變賣公寓的那12000英鎊嗎?他們計劃著把這筆錢捐給國家,為國家的建設奉獻出自己的一點心意。

可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複雜,這麼一大筆錢,要怎麼捐,捐給誰?這可把他們難住了。

再三思量,他們決定把錢寄給最可靠的周總理,希望透過周總理,把這筆錢用在該用的地方。

果然,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周總理並沒有亂用這筆錢,而是靜靜地打算找回它的主人,等待它的主人光明正大地處置這筆鉅款。

而這一等,就是幾十年過去了。

在這個時間裡,他們夫妻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獲得了不俗的成就。劉道蕊還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等。

而兩位老人最終都實現了自己的追求:劉本堃在197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劉道蕊在1985年也加入中國共產黨。

時間到了1988年,經過多方打聽求證,大家總算知道那筆鉅額英鎊的捐贈者,原來就是身邊的劉本堃和劉道蕊。

陳慕華同志批示,遵照周總理生前指示精神,將款退還本人。劉老夫婦堅決不收。

又到了1994年,步入老年的劉本堃生病住院了,喬培新老行長建議,要不然這次他們正是用錢之際,給劉本堃再做做思想工作,讓他取回這筆資金?

但是,兩位長者還是不願意收,他們認為,這筆錢應該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在多方協調之下,他們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決定將捐款奉獻給中國銀行,成立劉本堃基金,用於獎勵優秀的青年員工。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劉道蕊壽宴現場

這樣,這一筆鉅額捐款,終於用在了最實在的地方。

基金會成立以後,有記者採訪兩位老人,他問道,明明這筆鉅款可以改善兩位的生活條件,為什麼你們還是堅持捐出來呢?

兩位睿智的長者是這樣回答的:

錢,在某種意義上能表明一個人的 ‘身價’,但不能體現一個人所創造的價值。一個人如果將個人所得全部用於享受,就失去了人生奮鬥的真正意義。

我們捐贈了這點錢,沒有什麼值得宣揚的,能夠接受獎勵的人才是值得慶賀的。

青年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中國的偉大要靠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努力和奮鬥。

能夠為年輕有為的青年人更上一層樓提供一點幫助和鼓勵,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他們的回答充滿了溫度,儘管歲月流逝,歷盡波折,但是依然沒有失去青年時那種炙熱的愛國之情,激勵著當代年輕人奮起直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1998年,劉本堃老先生逝世,留下了劉道蕊和兒子,而兒子又在香港工作,不能時常在老人身邊。

每當有人問她想不想念孩子,她都這樣回答:

“他們都想接我去香港生活,但我一生都愛著這片土地,這裡有我所愛的人和我的事業,我不能離開。”

儘管劉道蕊老奶奶不是黑頭髮黃面板,但是她有著一顆赤誠的中國心,用她的話來說:“中國是我們的家,我是中國人。”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一筆30年前鉅額存款,調查結果引淚奔


晚年劉本昆和劉道蕊

結語:

縱觀劉本堃和劉道蕊的一生,都是和祖國、和共產黨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熊熊燃燒的愛國之情,看到了共產主義的光芒,他們執著於追求,執著於信仰。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正如前輩們,哪怕遇到更多的艱難險阻,心中有國家,有信念,再多的困難都能克服。

他們的精神和故事也將鼓舞著我們新一代年輕人,不斷奮進。

參考文獻:

《50年前,中國銀行的一對“活雷鋒”驚動了周總理》

《悠悠中國心_中國銀行劉本堃優秀青年獎背後的故事_楊世海》

《一對中英夫妻的中國心與中行情_記中國銀行“劉本堃優秀青年獎”基金捐贈者劉本堃、劉道蕊夫婦_楊世海》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10

相關文章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名下有一筆鉅額存款,這是怎麼回事?

1997年,中行查賬發現周總理名下有一筆鉅額存款,這是怎麼回事?
1997年,中國銀行總行在進行內部審計查賬時,發現了一筆12000英鎊的存款,而這筆存款竟是在1967年7月8日以周總理的名義存的! 從1958年開始周總理每月的工資是400元錢,他的夫人鄧穎超每月工 ...

1997年,中行發現周總理存有46萬“私房錢”,調查真相引人淚目

1997年,中行發現周總理存有46萬“私房錢”,調查真相引人淚目
1959年,因自然災害及多方面的原因,國家進入3年困難時期,全國人民都開始吃定量,如當時我國成年男性每月是28斤的糧食定量,而中學生因處於長身體的關鍵階段,每個月有30斤的糧食定量.但這個定量想吃飽是 ...

周總理竟是武林高手?武術師父與霍元甲齊名,難怪能統領中央特科

周總理竟是武林高手?武術師父與霍元甲齊名,難怪能統領中央特科
在我國的開國將領中,有一些人曾是武林高手,他們身手好,武藝高強,在作戰中因為這種特殊的才能輔助更是如虎添翼,如出身於少林寺的上將許世友,先輩曾是綠林好漢的賀龍元帥等.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新中國的重要領 ...

他是周總理鮮為人知的“兒子”,晚年回憶: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他是周總理鮮為人知的“兒子”,晚年回憶: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1938年,周恩來堂弟周恩彥將自己的兒子周保章.女兒周保莊過繼給周恩來和鄧穎超,並在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舉行了過繼儀式. 大眾對周總理子女的認知僅限於此,不為人知的是,周恩來在回鄉祭祖時,也認了一個&q ...

1976年,周恩來逝世,看看世界對於周總理逝世報道文字裡的溫度

1976年,周恩來逝世,看看世界對於周總理逝世報道文字裡的溫度
1976年1月8日,時間彷彿永遠的定格在這一天,偉大的新中國總理周恩來在這一天離開了人世.國內外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此事,一時間整個國家炸開了鍋.有人不願接受這個事實,有人為巨星隕落而傷心,有人為此哭泣不 ...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查賬發現他名下有1.2萬英鎊,這是誰存的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查賬發現他名下有1.2萬英鎊,這是誰存的
周恩來總理 前言 1997年,在中國銀行的一次內部審計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周總理名下有一筆1.2萬英鎊存款.算上利息摺合成人民幣,這筆錢在當時數額高達467000元!即便是在現在,40多萬也是一筆鉅款, ...

爺爺失蹤78年後,09年退休老漢網上得知:爺爺是周總理領導的特工

爺爺失蹤78年後,09年退休老漢網上得知:爺爺是周總理領導的特工
爺爺失蹤78年後,09年退休老漢網上得知:爺爺是周總理領導的特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1969年9月10日,一位名叫陳三發的老太太去世了.在臨終前一直唸叨著一個人的名字:連德生. 圖 | 連德生 老人 ...

74年彭德懷逝世後,骨灰該如何處理?周總理得知後作出16字批示

74年彭德懷逝世後,骨灰該如何處理?周總理得知後作出16字批示
圖丨彭德懷舊照 前言 "孩子們,不要哭,你們應該為有這樣的好爸爸自豪,我也為有這樣的好兄弟而驕傲!"彭德懷看著眼前14歲的彭鋼,強忍著已經滑落眼角的淚水,聲音沙啞地說道. 戎馬一生 ...

美國記者故意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製鋼筆,總理回答讓其羞愧

美國記者故意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製鋼筆,總理回答讓其羞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無數人為了今天付出了生命,活下來的人還要為新中國的建設鞠躬盡瘁,每當想起這些偉人,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偉大的毛主席,第二個一定就是敬愛的周總理. ...

1965年,毛主席跟周總理說了一個絕密計劃,37年後秘密被公之於眾

1965年,毛主席跟周總理說了一個絕密計劃,37年後秘密被公之於眾
1965年10月下旬的一天,毛主席突然給周總理打電話,約他到自己的辦公室見面. 電話那頭的毛主席語氣略顯嚴肅,這位與其並肩作戰將近半個世紀的老戰友,還是第一次在電話裡感受到主席如此嚴肅. 掛掉電話,他 ...

1956年陳賡帶一少年走進中南海,碰見周總理,陳賡:你看他像誰?

1956年陳賡帶一少年走進中南海,碰見周總理,陳賡:你看他像誰?
1956年的5月份,忙於籌建哈軍工學校的陳賡大將接到黨中央的指示,要求他迅速動身前往北京開會,陳賡收拾好行李後登車出發,他的警衛員發現這次和陳賡大將一起前往北京的還有一位少年,警衛員上前打聽這位少年的 ...

1964年,張愛萍要參加一個外事活動,但周總理為何要搜他的口袋?

1964年,張愛萍要參加一個外事活動,但周總理為何要搜他的口袋?
開國上將張愛萍晚年時曾說過:"彭德懷教我做人,周恩來教我做事." 張愛萍 周恩來是張愛萍衷心敬仰.終生擁戴的良師益友和卓越領導人,他們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有著長達40多年的友誼, ...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遇襲,10餘名警衛壯烈犧牲,幕後主謀究竟是誰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遇襲,10餘名警衛壯烈犧牲,幕後主謀究竟是誰
1937年4月25日,周恩來決定親身深入險境,乘車從延安出發前往南京,與蔣介石商議國共兩黨合作事宜.這天早飯過後,毛澤東與周恩來握手作別,之後一直站在土窯洞的坡地上,目送周恩來一行漸漸遠去. 不料,周 ...

塗伯毅:活著的“邱少雲”,毀容後周總理親自接見,稱他是藝術家

塗伯毅:活著的“邱少雲”,毀容後周總理親自接見,稱他是藝術家
在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榮軍路86號,坐落著"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 這座始建於1951年的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至今供養過2800多名殘疾軍人,其中參加抗 ...

1972年,74歲的周總理得了膀胱癌,2年經13場手術,體重只剩61斤

1972年,74歲的周總理得了膀胱癌,2年經13場手術,體重只剩61斤
這一天,鄧穎超隨手拿了一件衣服就急急忙忙地出了門,坐在車上的她心神不定,隨從的趙秘書緊緊握住她的手.鄧穎超的手心是冰冷的,冷汗從面板沁出,像是暗示著粘稠複雜的心情 汽車飛速地往前開,鄧大姐兩鬢的白髮甩 ...

46年,美國上將在飛機上撿到我黨特工資訊,周總理:別慌,看我的

46年,美國上將在飛機上撿到我黨特工資訊,周總理:別慌,看我的
前言 對於一個打入敵人內部的特工來說,其身份資訊是絕對保密的東西,一旦其身份被察覺,那之前做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了. 在黨史中,曾經就發生過一件特別驚險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在國共即將展開內戰的時候 ...

1971年,氫彈空投失敗,飛行員放棄跳傘,周總理:人員全撤入地道

1971年,氫彈空投失敗,飛行員放棄跳傘,周總理:人員全撤入地道
1967年6月17日早上,新疆羅布泊地區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引爆.這顆氫彈威力巨大,TNT當量達到300萬噸.訊息傳出,全國上下一片歡騰. 這一事件被載入史冊,但很少有人關注到,當 ...

1960年,模仿周總理筆跡詐騙20萬鉅款的人,結局怎麼樣了?

1960年,模仿周總理筆跡詐騙20萬鉅款的人,結局怎麼樣了?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各地災情頻發,周總理為此事憂心不已,可在這個時候竟然發生了一件驚天詐騙案,有人偽造他的公文從中國人民銀行騙走了20萬元人民幣,這讓周總理憤怒不已,責令公安部徹查此事, ...

1961年楊虎城之子當眾提請求,稱“不甘心”,周總理的處理很高明

1961年楊虎城之子當眾提請求,稱“不甘心”,周總理的處理很高明
1961年12月上旬,39歲的楊拯民從西北趕到北京開會. 11號的晚上,他接到了中央的通知,邀請他出席第二天將舉行的"西安事變25週年"招待會.作為楊虎城將軍的長子,這樣的招待會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