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蒼頡造字法》探尋“豫”字究竟
從大禹畫分九州開始,
河南就稱之為“豫”,
為什麼古人用這個字來代表河南?
這裡的地勢地形,
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物的特徵,
和這個字又有哪些關聯呢?
我們用《蒼頡造字法》,
來探尋一下河南這個“豫”字的究竟。
“豫”字是象形字,左邊是“予”,
篆書中象形為自上而下,承接相連,
並延續發展的狀態。
《詩經》中有“天子所予”,
指的就是由上及下的給予。
“豫”字的右邊是“象”,
河南沁陽有個地名就稱為“象河關”。
《禮記》中記載,商周時期,
宮廷之有“象舞”和“象樂” ,
說明上古時期,河南這個地方,
是群象生養棲息地方,
這裡的地貌,
也必定是地域廣闊,水草豐茂。
象的體型巨大,
又引申為特徵明顯,
容易識別的事物。
《易經繫辭》中講: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河圖洛書,被譽為"宇宙魔方",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之理,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
“天垂象”,就是天體運轉規律,
比如天上有北斗七星,
斗柄指東時就是春天,
斗柄指南時就是夏天,
斗柄指西時就是秋天,
斗柄指北時就是冬天,
根據星體變化就可以判斷季節與時令。
![]()
(北斗七星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圖片來源網路)
“聖人象之”,
就是聖人能夠發現並總結天體運轉規律,
告訴人們如何趨吉避凶,順天時而生。
“予”是承接,
“象”是巨大並易於識別,
“豫”字的本意,
就是能夠承接天地的道統,
將無形的天道,
總結為有形並可以識別的自然規律,
天道原本大而無形,
早期就是在“豫”這個地方
被觀察發現並得以總結辨識的。
![]()
(河南地理,星球研究所製作,底圖源自@MapsForFree)
《三皇本記》中記載,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畫八卦,造書契,制嫁娶,結網罟”,
所以,從“豫”字的本義可以推斷,
河南這個地方,
就是最早的人類文明發源地,
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切文明與文化,
都是以河南這個地方做為起點的。
02
由“豫”的造字法可知地理環境
環境造就人的個性
從地理形態上來講,
河南位於中國的第二階梯
向三級階梯的過度地帶,
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從上游奔流而下,
在這裡流速減緩,
長年累月地泥沙堆積,
形成了廣闊巨大的衝擊平原,
造就了千里膏腴之地。
“予”是承接,
“象”是巨大並易於識別,
“豫”這個字的含義,
又表示地勢由高至低,承接有序,
來自上游的泥沙,
在這裡形成了面積廣闊的可耕種土地,
所以河南自古就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區,
小麥產量佔全國的28%,
糧食總產量佔全國的10%。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因為這裡物產豐富,衣食無憂,
善生易養,人口眾多,
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
自然性情舒緩,寬厚平和,
胸懷博大,喜樂安逸,
所以“豫”字,
又代表喜悅安樂的意思。
但安逸的狀態時間久了,
生活這裡的人,
就容易變得與世無爭,反應遲緩,
喜歡安於現狀,奮鬥意識不足,
所以“豫”字,
後來又引申出遲疑不決,
缺乏果斷的意思。
這個字的含義,
充分表達了河南人普遍的個性。
03
地域環境滋生特產文明
物質豐富後必然發展文化,
能夠取名為“豫”,
就決定了這裡歷史悠久,
文華璀璨,名人輩出,繁衍不斷。
(因為此圖拍的好,今天韓愈做代表。感謝網路。)
上古的神話很多都發生河南,
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
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等,
河南歷史名人無數,
黃帝、蒼頡、老子、孔子、范蠡、
張良、杜甫、韓愈、司馬光、白居易等等
都是生於斯長於斯,
從夏商周到漢唐,
先後有20多個朝代,
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
建都歷史長達3600餘年,
就連“中國”這個名稱,
也是來源於河南,
這個建立在天地之中的國度。
![]()
(河南部分名勝古蹟,炎黃二帝、羑里城、龍門石窟、白馬寺、開封府、殷墟遺址等。圖片來源網路)
因此,稱為“豫” 的河南,
不僅有著與這個字
相對應的地形與人物特徵,
更重要的是,
這裡盛產能看懂並總結自然規律的聖人,
這裡盛產能引領歷史與民族發展的偉人,
這裡盛產能傳承我們民族智慧的文明與文化,
這裡盛產能滋養華夏文明繁衍萬世的胸懷與博大。
![]()
(中國3D地形圖區域性,攝影師@Anton Balazh/123RF)
“豫”之河南,
華夏文明根基,
滋養千秋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