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拋棄“舊我”萬里尋黨幹革命,朱德深深謝母親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廳,有一張編號為“第001128號”的黨證,這是朱德1933年7月親筆填寫的。1922年11月,他在德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直到八一南昌起義,他的黨員身份才公開。

曾一度擔任舊軍隊高階將領的朱德,拋棄高官厚祿,萬里尋黨,雖然入黨過程一波三折,但他始終沒有改變對中國共產黨的追隨和信仰。這與他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生活貧苦,同時也目睹被剝削、被壓迫的勞苦大眾的艱難生活,這個過程中,母親對他產生重要影響。

1944年朱德母親去世後,中共中央歷史上唯一一次為一位平凡的農家婦女開追悼會。毛澤東親筆題寫輓聯“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

朱德在《母親的回憶》(後改名為《回憶我的母親》)中寫道:“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除夕夜家人被迫分離

在川東北方向,嘉陵江東岸有一個群山環繞的縣城——儀隴縣。1886年12月,朱德出生在儀隴縣馬鞍場李家灣。由於出生佃農世家,小小年紀的朱德就開始分擔家庭的重擔。

他的父親朱世林為人忠厚,老實、勤勞。母親是客家人,身材高大,身強體壯,吃苦耐勞,思想開明。她出生於民間流浪藝人家庭,經常走南闖北,見過不少世面。

母親每天為全家20多口人做飯,還要種田、餵豬、養蠶、挑水、挑糞、紡棉花。她用過的紡車如今還保留在朱德故居。小時候的朱德經常坐在母親的紡車旁一邊看著母親紡線,一邊聽母親講故事。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館長陳良平認為,母親對朱德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給朱德生產生活的知識;二是鼓勵朱德認真學習,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支撐門戶”的男子漢。朱德同志故居二樓是一間黑得幾乎看不見陽光的矮木樓,為了通風透光,方便讀書,朱德親手在土牆上挖了一個窗戶。室內陳列著他當年用過的條形書桌、木椅、木床等。

陳良平介紹,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是母親仍然賙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在年少的朱德心中種下了要為貧苦勞動人民求解放的種子。

他還講到了少年朱德經歷的一件悲慘的事情。1894年秋天,朱家租種土地的地主丁邱川要求加租加押,並規定押金必須在年前交清。由於連年乾旱,收成減少,每年的收成交了地租後所剩無幾。1895年1月25日,農曆臘月三十,丁家管家帶人闖進朱家,告訴他們:租的田地要收回另外招租,欠的租債要還清,否則必須搬出這裡。全家人商議到半夜,為了活命只能一些人離開這裡自謀生路。

多年後,回想到那個夜晚,朱德寫道:“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

接受民主思想的啟蒙

由於朱德的大伯父朱世連沒有子嗣,朱德過繼給大伯父。9歲的朱德隨養父母移居大灣一年後,具有遠見的養父送他進席家砭私塾讀書。

受私塾先生席聘三影響,朱德不僅熟讀古籍,還廣泛閱讀新書,開闊了眼界,萌發出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開始關心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席聘三是個懷才不遇的寒士,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考中,於是在家設館教學。”陳良平介紹,“他經常講授‘國家大事’,這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啟發了他們愛國憂民的思想。”

1905年朱德年滿19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追求進步、尋求新學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地處窮鄉僻壤的私塾已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一心要到外面去看看。恰逢清朝政府宣佈從1906年開始廢科舉,各種新式學堂不斷出現。

在席聘三先生的勸說下,家人同意朱德去上新學堂,並給他籌了一筆錢,供他讀書時使用。

1906年秋,朱德在順慶府官立中學堂求學,這是他接受“讀書不忘救國”進步思想的開端。在這裡,張瀾、劉壽川曾擔任學校的監督(即校長)。朱德經常和同學們到張瀾家討論反對舊制度、拯救國家等問題。劉壽川向朱德介紹日本如何透過明治維新成為強國以及日本科學事業的發展情況,還向他介紹了孫中山先生在海外創辦的同盟會。

朱德曾作詩《順慶府中學堂留別》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驪歌一曲思無窮,今古存亡憶記中。汙吏豈知清似水,書生便應氣如虹。恨他狼虎貪心黑,嘆我河山泣淚紅。祖國安危人有責,沖天壯志付飛鵬。”

後來朱德又去成都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求學,畢業後,1908年他回到家鄉,在儀隴縣辦高等小學擔任了一年的體育老師。

但是抱著科學民主的思想,想在家鄉做點事情的朱德卻常遭守舊豪紳們的反對。“我決心瞞著母親離開家鄉,遠走雲南,參加新軍和同盟會。我到雲南後,從家信中知道,我母親對我這一舉動不但不反對,還給我許多慰勉。”朱德曾回憶。

重新審視人生道路和中國出路

1909年,23歲的朱德再次離開家鄉到雲南昆明。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他參加了同盟會。在辛亥革命和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護國戰爭以及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戰爭中,朱德馳騁疆場,戰功卓著,成為滇軍名將。

可是,此時的朱德反而陷入懷疑和苦悶。他在《朱德自述》中寫道:“那時正苦於打仗,打來打去,卻沒有出路,很多從前革命的分子、同盟會的同志們都升官發財,革命沒有人來搞了,實際革命也並沒成功。”在極度苦悶與彷徨中,朱德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中國的出路。

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讓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朦朧地感覺到“有必要學習俄國的新式革命理論和革命方法,來從頭進行革命”。1922年,他毅然拋棄高官厚祿,斬斷過去的舊生活,踏上尋找新革命的道路。他先在上海見到了陳獨秀,後又遠赴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尋找革命真理。在德國,經張申府、周恩來介紹,朱德加入中國共產黨。

自此,朱德費盡周折、歷經艱辛,終於實現了夙願,走上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的偉大道路。他在自述中這樣寫道:“我當時真高興極了。從此,我拋棄了舊我,開始了最有意義的革命的新生。”

走上革命道路的朱德直到母親去世都沒能回過家鄉。他曾說:“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直到1960年,走出家鄉的朱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到儀隴,他在母親墳前站了很久,喃喃自語:母親啊,孩兒回來晚了。

如今,在偉人的故鄉儀隴,朱德和母親的故事被人們傳誦,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追尋紅色文化。七一前後,陳良平格外忙碌。很多單位從外地趕來,在朱德故里學黨史、上黨課。他的課程被安排得滿滿的,經常一場講完,來不及休息就迎來下一場。

紅色的種子也在偉人故里生根、發芽。儀隴縣馬鞍小學2014年2月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儀隴朱德紅軍小學總校”,這裡正以“紅·德”文化為引領,厚植紅色基因。“學校編排以朱德同志精神為核心的傳統文藝曲目,編撰以我國近代革命史、朱德生平經歷、當代德行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故事書,作為‘紅·德’校本課程主要內容。”儀隴朱德紅軍小學總校校長袁仕國說。

參考文獻:

《朱德自述》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朱德傳》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文獻出版社

朱德:《母親的回憶》(後改名為《回憶我的母親》)

本報記者張海磊、李力可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7-15

相關文章

萬里尋先烈 百年續忠魂

萬里尋先烈 百年續忠魂
王團長和他的戰友們 楊文懌 繪 大別山視覺中國 供圖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座標. 為了一所村小30多名師生一個樸素的願望--送長眠在校園裡的32位無名烈士回家,從4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國教育報開展 ...

一位志願軍妻子的傳奇事蹟:獨自一人從廣西趕赴朝鮮戰場萬里尋夫
1950年冬,在廣西大苗山的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個叫張志山的年輕人報名參加了志願軍,不日將開赴朝鮮戰場打擊美帝國主義,此時他與新婚妻子周曉蘭結婚才3天. 轉眼半年時間過去了,這半年時間裡,周曉蘭除了第一 ...

共和國元帥的1921
1921年,一群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突破追蹤阻撓,克服種種困難,聚集一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黨的成立.這一年,當時的"80後""90 ...

羅哲為黨犧牲,毛主席尋他數十年,得知他妻子還活著,寄上300元

羅哲為黨犧牲,毛主席尋他數十年,得知他妻子還活著,寄上300元
羅哲 前言 毛主席一向重感情,對於為革命做出貢獻的英雄,更是銘記心中,不忘關心他們的家人. 在眾多為革命獻出生命的英雄中,有一位曾深得毛主席賞識,與毛主席建立深厚友誼,情同兄弟.兩人失去聯絡後,毛主席 ...

靳懷剛回憶自己脫離皖系直系北洋軍閥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經過
我出身於一個大軍閥.大資本家.大地主三位一體的家庭.伯父靳雲鵬系皖系軍閥,曾在北洋軍閥政府徐世昌執政時期兩次出任國務總理:父親靳雲鶚系直係軍閥,曾任吳佩孚的副司令.河南省省長:叔父靳雲鶴是北洋政府陸軍 ...

實事求是:百年大黨鑄就輝煌的法寶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的思想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鑄就輝煌的重要法寶.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確立實事求是 ...

誰設計的八寶山公墓?埋葬的除了革命先輩,為何還有外國人?

誰設計的八寶山公墓?埋葬的除了革命先輩,為何還有外國人?
要說中國最莊嚴肅穆的地方,那一定是八寶山革命公墓了.自八寶山公墓建成以來,無數的革命先輩被安葬在這裡,此後逝世的國家重要領導人也都在八寶山下葬.除了革命先烈,安葬在八寶山的還有對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社會 ...

刑場上的革命伴侶——吳澄與李國柱的生死戀

刑場上的革命伴侶——吳澄與李國柱的生死戀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在各地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28年2月,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周文雍和中共廣東省委常委陳鐵軍因叛徒告密被捕.他們就義前在刑場上舉行了一場特殊 ...

曉莊十英烈尋訪│沈雲樓:從“地主少爺”到革命戰士

曉莊十英烈尋訪│沈雲樓:從“地主少爺”到革命戰士
主播君的話 在江蘇省興化市湖西口村,至今還保留著沈雲樓烈士的故居,這座民國時期的民宅歷經風吹雨侵,早已斑駁老舊,烈士生活過的痕跡也蕩然無存,但走近它,卻總想了解這位出身富庶人家的青年是如何將似火的熱情 ...

紅色家風親人講述〡董必武之孫董紹新:從爺爺的革命人生中汲取信念與力量

紅色家風親人講述〡董必武之孫董紹新:從爺爺的革命人生中汲取信念與力量
家庭小傳 董必武,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新中國法制建設的奠基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和法學家.1886年出生於湖北紅安,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同盟會.1914年東渡日本學 ...

百歲老兵寄語百年大黨丨阮武昌:流下汗水,留下腳印

百歲老兵寄語百年大黨丨阮武昌:流下汗水,留下腳印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阮武昌(年齡92歲,黨齡78年) 寄語:青年人要在振興祖國振興中華的新時代裡,流下自己的汗水,留下自己的腳印. "你願不願意為黨為革命吃苦?&quo ...

宋月紅 | 百年曆史中黨對底線思維的運用和發展

宋月紅 | 百年曆史中黨對底線思維的運用和發展
底線思維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重要辯證哲學.在黨的百年曆程中,中國共產黨運用底線思維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宋月紅系統梳理了底線思維在各個時期的 ...

「黨史教育」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之道
中國共產黨領導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之道 □王曉雲 周文彰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只有56名黨員,如何把一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的舊中國締造成為社會主義新中國?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 ...

崔來儒給鄧小平幹了7年警衛員,始終牢記囑託:要為人民辦實事

崔來儒給鄧小平幹了7年警衛員,始終牢記囑託:要為人民辦實事
圖|鄧小平戰爭年代舊照 前言 1952年的一天,鄧小平把跟了自己7年的警衛崔來儒叫到身邊告訴他: "我要走了,你跟了我這麼多年,轉戰南北,保衛我的安全,照顧我的生活.如今全國解放,仗也打完了 ...

“華容劉胡蘭”怒斥匪徒,19歲孕期獻身革命,身中108梭鏢誓守言

“華容劉胡蘭”怒斥匪徒,19歲孕期獻身革命,身中108梭鏢誓守言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毛澤東 戰爭帶來的是親人的分散與離別,帶來的是朋友的散落與訣別,帶來的是無盡的 ...

毛主席人格魅力如何?作家嚴文井回憶說:他讓我為他去死,我都幹

毛主席人格魅力如何?作家嚴文井回憶說:他讓我為他去死,我都幹
前言 如何評判一個人的魅力?不能由他自己評說,需要在外人的看法中窺探一二. 毛主席是舉世矚目的軍事家.革命家,除了這些眾所周知的頭銜之外,鮮為人知的是,他還一位偉大的詩人和詞人,深受文化界人士的尊重和 ...

靠《亮劍》走上巔峰的李幼斌,拋棄20年糟糠之妻,迎娶三婚史蘭芽

靠《亮劍》走上巔峰的李幼斌,拋棄20年糟糠之妻,迎娶三婚史蘭芽
1958年2月15日,李幼斌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父母都是本地的鐘錶廠工人.他的父親是工廠裡的高階技工,每個月能拿到90元左右的工資,這在那個年月是一份相當可觀的收入. 家中四個孩子裡,李幼斌排行 ...

藝心向黨——文學藝術家寄語百年

藝心向黨——文學藝術家寄語百年
左起: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鐵凝,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 在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開天闢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的程序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已經融入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血 ...

家裡“舊手機”千萬別換盆了

家裡“舊手機”千萬別換盆了
現在在我們農村,在道上經常有聽見有人招呼舊手機換 證,舊手機換那的,只要是你家裡邊有舊手機,那就能換 這個東西,那麼到底用舊手機換盆,他們換回去的舊手機是用來幹啥的呢? 我聽一箇舊手機回收的朋友跟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