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萬里尋先烈 百年續忠魂

萬里尋先烈 百年續忠魂


王團長和他的戰友們 楊文懌 繪

萬里尋先烈 百年續忠魂


大別山視覺中國 供圖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座標。

為了一所村小30多名師生一個樸素的願望——送長眠在校園裡的32位無名烈士回家,從4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國教育報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尋找王團長”活動。行程近1萬公里,足跡遍佈京鄂川魯豫5省份10多個市縣,查閱檔案資料上千萬字,發表圖文報道20篇、影片報道9條,在全社會特別是教育戰線產生了熱烈反響。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尋訪報道,還原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歷史,把英雄的故事講給師生聽,引導他們繼承先烈精神,堅定不移跟黨走。同時,用鮮活的故事和融媒體的報道方式,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時代感、實效性。

尋找:村小埋忠骨 尋訪憶丹心

這場尋找,要從記者與湖北省大悟縣熊畈小學的偶遇說起。

在這所地處大別山南麓、群山懷抱中的村小裡,坐落著一座佔地近百平方米的烈士墓。

烈士墓始建於1957年,1964年重修。1996年,隨著熊畈小學動遷,烈士墓成了學校的一部分。60多年來,熊畈小學一代代師生接力,悉心守護著烈士墓。

但隨著歲月流逝,村裡已無人能說清楚墓中烈士的姓名和具體情況,只知道墓中有32位烈士,有4位犧牲在紅軍長征時期,其他28位犧牲在解放前夕。

“多年來,我們始終不知道烈士的姓名。”熊畈小學校長陳其悟說,師生們一直有一個心願:找到王團長和烈士們的名字,幫烈士找到親人。師生們的心願令記者動容。我們決定,與師生一起尋找,記錄下烈士的故事。

尋找之初,我們從“王團長”這條唯一的線索出發,尋訪村中的老人,查詢《大悟縣誌》,採訪大悟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黃世鵬,確定烈士們犧牲於1948年10月發生在熊畈村附近呂王鎮的“張大包”戰鬥,以及王團長的三個“名字”——“王殿錄”“王奠六”“王殿六”,犧牲時的部隊屬於鄂豫軍區3分割槽。

幾經輾轉,我們在四川夾江縣找到了王團長生前的戰友、98歲高齡的蔡慶獻老人。老人向我們證實,王團長叫“王殿祿”,曾任晉冀魯豫野戰軍1縱19旅56團副團長,是河南人。

找到王團長的準確姓名後,我們又著手尋找他的家鄉和親人。

根據大悟縣鄂豫邊區烈士陵園的記載,王殿祿團長的家鄉是河南商城;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附錄的《解放戰爭時期團以上幹部烈士英名錄》,他的家鄉則是河南固始。聯絡兩地的退役軍人事務局後,記者得到的反饋是兩地都有關於王殿祿烈士的記錄。記者又在河南省圖書館查閱了《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錄》和《信陽民政志》,兩本書中,固始和商城兩地同時有關於王殿祿烈士的記載。

令我們驚喜的是,固始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為我們找到了寫有王殿祿名字的烈士檔案,裡面有一封1983年來自山東曹縣民政局的公函。根據公函所述,王殿祿系固始縣烈士,曾經結過婚,妻子叫董福田,在王殿祿犧牲後改嫁。全國換髮烈士證明書時,她要求補發烈屬證。為此,曹縣民政局來函請求固始縣民政局協助確認王殿祿的烈士身份等資訊。

按照公函地址,記者來到曹縣蘇集鎮榮樓村。董福田老人1995年便已去世,他的兒子榮世民接待了我們。他證實,母親當年是王殿祿所在56團的宣傳隊隊員,確實曾與王殿祿是夫妻關係,1983年領到了王殿祿的《革命烈士證明書》,王殿祿犧牲時沒有留下子女。

此外,我們還請求固始和商城兩地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和民間組織幫助尋訪王團長其他親屬的下落。兩地都在各自記錄的地址中找到了祖輩有人參加紅軍的王姓人家,但無法提供關於王殿祿的確切資訊。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無論王團長是哪裡人,他都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

走進:浴血奮戰勇 鐵血鑄豐功

王團長的親人找到了,但與王團長一同犧牲的其他27位烈士,記者仍在努力尋找。

我們先後聯絡大悟、商城、固始、曹縣、紅安等地的檔案部門、退伍軍人事務部門,赴湖北省檔案館和河南省檔案館查詢,又致函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及湖北省軍區檔案館,請求幫助查閱,但始終沒有找到27位烈士的名字。但在湖北紅安縣檔案館,我們找到了關於張大包山戰鬥最詳盡的一份記錄。結合各種資料,記者努力還原了王團長和戰士們在張大包山戰鬥的情形:

1948年10月5日上午,國民黨部隊千餘人進犯湖北禮山縣禹王城(今大悟縣呂王鎮),王團長所在部隊接到軍分割槽首長的緊急命令後奔赴戰場,與敵軍展開激烈戰鬥。中午時分,王團長率部與周邊部隊配合,將敵軍逼至張大包山上。敵人居高臨下,還有大炮、機關槍等重型武器,但王團長和戰士們英勇戰鬥,“以炮火轟擊,並勇猛衝殺”,最終“戰鬥完全獲勝,總計斃傷敵軍400餘人”,但王團長不幸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在解放軍檔案館幫助下,記者找到了王殿祿一位戰友的後人董銘。董銘的父親董傳章任晉冀魯豫野戰軍7縱(後與1縱合併)19旅作戰科科長時,與同在19旅任56團副團長的王殿祿相識,後來兩人又同在鄂豫軍區第3軍分割槽任職。

據董傳章生前回憶和現有的軍史資料,董銘為我們講述了王殿祿所在部隊的許多細節,並幫我們釐清了王殿祿犧牲時部隊的番號。根據這些資訊,我們簡單還原出了王殿祿團長短暫卻波瀾壯闊的一生:

出生於河南信陽大別山區,青少年時在家鄉加入紅軍,並隨隊參加了長征,後來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烽火中,隨部隊轉戰冀魯豫,開闢抗日根據地,先後任冀魯豫5分割槽遊擊支隊參謀長、冀魯豫10分割槽18團副團長,與團長楊光義一起,帶著六七百人的隊伍在魯西南抗日。

抗戰勝利後,繼續在魯西南與國民黨軍隊戰鬥,任魯豫軍區7縱19旅56團副團長、團長,並與董福田結為革命伴侶。

1947年7月,接到黨中央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命令後,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南下過程中,所在部隊作為先頭部隊晉冀魯豫野戰軍1縱的一部分,突破黃河天險,一路浴血奮戰,完成挺進大別山的任務。

而後,部隊轉隸鄂豫軍區,任教導第3旅9團團長,為建立和鞏固大別山根據地繼續戰鬥。

1948年10月5日,王殿祿在張大包山戰鬥中身先士卒,不幸犧牲,與一同犧牲的27位戰友合葬在今天的大悟縣熊畈小學,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此時,距王團長及其戰友們為之奮鬥犧牲的新中國成立,只有360天。

精神:山河已無恙 先烈當笑慰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作為一家教育專業媒體,這場建黨百年之際的尋找,意義早已超越我們日常的報道——於記者而言,這是一次震撼心靈的精神洗禮,一次深刻鮮活的黨史學習教育。走在這條尋找路上,我們不僅找到了王團長的故事和家人,還找到了許多許多。

——我們找到了革命先烈“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偉大精神。

精神的偉力,總能帶來心靈的震撼,突破時空的阻隔。

蔡慶獻老人曾向我們回憶19旅從魯西南挺進大別山時的情形:

我們作為先遣部隊之一,從魯西南到大別山,相隔千里,前要突破黃河天險,後有國民黨軍十幾個旅的窮追不捨,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漲,道路泥濘,暑氣蒸人,部隊本來就疲憊不堪,現在又馬不停蹄地向南挺進賓士,重重困難,可想而知。

挺進大別山是急行軍。當時大家把重武器撂下,把大鍋也扔了,甚至連自己的鋪蓋也扔掉了,就是為了能夠跑步上山。副旅長傅春早對戰士們高喊:“同志們,有一個人衝到大別山就是勝利”……

“革命理想高於天。”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裡,包括王團長、董傳章、蔡慶獻在內的無數先輩,為了同一個信仰,揮別親人、告別家鄉,以大無畏的精神投身革命,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功勳,“甘將熱血沃中華”,換來了今天的新中國。

正是因為有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年來一代代共產黨人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殫精竭力以成之,繪就了一幅幅激越沉雄的歷史畫卷,樹起了一座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烈士長眠,我們常念。

——我們找到了廣大師生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紅色基因、革命薪火,要代代傳承。在熊畈小學師生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浸入心扉的傳承:

60多年,一代代師生接力為烈士守墓,早上一入校門,老師們就帶著學生打掃烈士墓;學生放學之後,老師們還會再到烈士墓巡視一圈;每逢清明和霜降,師生們要為烈士獻上一束花;秋季開學第一件事是為烈士墓除草、為雪松剪枝;學校圍繞王團長的故事開展了許多紅色教育活動,講黨史、認黨旗黨徽、給烈士寫信……

紅色教育在山村孩子們心裡撒下了紅色的種子。他們在給烈士的信中寫道:“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把烈士墓當作親人的墓一樣來守護。”一字一句,飽含著孩子們對烈士真摯的情感。

熊畈小學校長陳其悟瞭解到我們尋找的整個過程後表示,要把記者尋找的過程講給學生聽,永遠銘記王團長等英烈的事蹟,同時不斷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對孩子們開展愛黨愛國教育,最鮮活、生動的教材”。

熊畈小學所屬的黃站鎮中心初中,校長張祥波也一直關心著我們的尋找:“非常感謝記者同志幫助找到了這麼多烈士的資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深受教育。我們將在今後的教育中,以王團長鮮活的事蹟給學生以啟發,讓紅色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我們“尋找王團長”,初衷是為了實現熊畈小學師生送烈士回家的心願,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透過尋找和報道,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讓熊畈小學的師生及全國教育戰線師生,瞭解王殿祿等烈士的事蹟,學好黨史,瞭解黨百年來帶領這個國家走過的路,激發廣大師生的愛黨、愛國情懷,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

——我們找到了全社會對英烈的崇敬之情。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今天我們為他們做一件事。”太多熱情的社會各界人士,只因聽說我們在尋找烈士,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毫不猶豫伸出援助之手——

為了幫我們尋訪當事人,大悟、商城、曹縣等地的教育部門幹部和基層學校老師,頂著烈日多次奔波在鄉間路上,冷俊峰、雷鳴等民間志願者在各種烈士尋親群裡幫我們轉發線索;

為了幫我們查閱檔案資料,軍事博物館、解放軍檔案館和湖北省軍區、孝感軍分割槽、16集團軍等部隊,以及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的教師,在檔案館、圖書館的浩繁卷帙中,一頁一頁搜尋;

為了陪我們實地探訪,大悟縣教育局朱志道老師、固始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丁巍主任駕車上百公里,輾轉前往多個山村;

為了還原王團長所在部隊的細節,革命前輩的後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蔡力勳、河南濮陽縣第五初中副校長劉鋒、中科院退休幹部董銘等,幫我們查找了大量資料;

此外,解放軍報、湖北日報、河南省電視臺等媒體的同仁,也積極參與進來……

一路尋找,總是不經意出現的人和事,帶給我們溫暖、感動,使我們對幫烈士尋親又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氣。

在一個民族的精神譜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標識;在一個國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我們尋找王團長,是為了尋找英雄和他們的故事,是為了推動全社會緬懷英雄、敬仰英雄、學習英雄,點燃人們心中的精神火炬,照亮全社會的愛國情懷與英雄精神。

山河已無恙,先烈當笑慰。

至此,“尋找王團長”系列報道本可畫上一個句號,但我們依然不願放棄,希望終有一天能發現新的資料,找到長眠在熊畈小學的所有無名烈士的名字,告慰英魂。我們還在努力。

【親歷者說】

追憶先烈 吾輩自強

陳其悟

今年,我們終於找到了校園內的“無名烈士們”的部隊,找到了鄉親們口中“王團長”的姓名和家鄉了!熊畈村60多年來的心願,完成了一大步!

回顧尋找王團長的過程,既艱辛又曲折。好幾次,幾乎山窮水盡,卻又在中國教育報記者們的堅持不懈和無數好心人的幫助下,柳暗花明。

當我們找到夾江的蔡慶獻老人,聽他描述王團長和部隊千里挺進大別山時,那個過程彷彿就出現在我們師生眼前;當我們看到董銘老師梳理出的王團長及烈士們所在部隊的沿革情況時,對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當我們發現山東曹縣王殿祿團長的夫人時,內心無比欣慰……

透過這次尋找,熊畈小學師生再一次走進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年代。戰士們衣衫襤褸、奮勇衝鋒的樣子,不斷在我們眼前出現。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也要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讓我們在精神和思想上都受到了洗禮。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國家,不能忘記歷史。熊畈小學多年來追憶、尋找先烈,不僅是為了重溫身邊的歷史,更是要告訴我們的孩子們:我們的黨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是怎樣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讓今天的孩子們明白,要聽黨話,跟黨走;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湖北省大悟縣熊畈小學校長)

“尋找王團長”融媒體系列報道篇目

6月15日

《校園埋忠骨 英雄您是誰》

6月18日

《青山伴英靈 重訪憶丹心》

6月22日

《浴血奮戰勇 英名必流傳》

6月25日

《卷帙已遍尋 終得英烈蹤》

7月6日

《英雄惜英雄 熱淚憶戰友》

7月9日

《尋根奠先烈 鑄牢鐵軍魂》

7月13日

《青山證青史 百轉得新訊》

7月16日

《鐵血鑄豐功 商城訪紅蹤》

7月21日

《尋親豫魯間 覓得家人處》

7月27日

《山河已重塑 先烈當欣慰》

作者:本報記者 李澈 張晨 張婷 李柯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01

相關文章

拋棄“舊我”萬里尋黨幹革命,朱德深深謝母親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廳,有一張編號為"第001128號"的黨證,這是朱德1933年7月親筆填寫的.1922年11月,他在德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的 ...

一位志願軍妻子的傳奇事蹟:獨自一人從廣西趕赴朝鮮戰場萬里尋夫
1950年冬,在廣西大苗山的一個小山村裡,有一個叫張志山的年輕人報名參加了志願軍,不日將開赴朝鮮戰場打擊美帝國主義,此時他與新婚妻子周曉蘭結婚才3天. 轉眼半年時間過去了,這半年時間裡,周曉蘭除了第一 ...

看看這篇文章,“功勁重組”,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看看這篇文章,“功勁重組”,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月光彩虹,遙掛天際.悟到個勁,高興了,說也有,笑也有.遇到瓶頸,耐不住性子,就看不到出路.平靜是法門,安穩是道場.練拳,就怕動情緒.急了,煩了,惱了,都有礙智慧.練拳也是養性,性子沒稜角,勁會越盤越潤 ...

杏樹帶著枯黃的葉子
"你,真的以為你逃得得掉嗎?"我漠視著我眼前的這個人.多年來她的眼神還是這麼堅銳,彷彿一把尖刀,終要刺進我的胸膛."你來--"我終是說不出最後一個字,我逃了無數 ...

教育局:舉行“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慶祝第37個教師節先進事蹟報告會暨頒獎典禮

教育局:舉行“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慶祝第37個教師節先進事蹟報告會暨頒獎典禮
9月10日上午,"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慶祝第37個教師節先進事蹟報告會暨頒獎典禮在贛中教育集團報告廳舉行.區政府副區長周霞出席活動並講話,區委教育工委.區教育局班子成員出席 ...

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

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
學高為師 身正為範 今年九月十號是第三十七個教師節 全國教師節主題是 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 在教書育人這片沃土上 全國教育工作者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 他們 一支 ...

廣東舉行“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師德巡講活動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清平 吳丹穎 記者 劉盾)近日,廣東省2021年"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師德巡講首場活動在廣東佛山順德舉行.活動 ...

不設限 才能無極限 途銳:凌越萬里只為遍尋綺麗

不設限 才能無極限 途銳:凌越萬里只為遍尋綺麗
斜切版圖 感受人文氣度 胡煥庸線--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之一,一條線隔開了中國的大漠邊塞與東南丘陵,無數人文地理奧秘在這條線之上展現著亙久神秘的歷史軌跡.2015年9月6日,途銳車隊自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揮 ...

平反岳飛冤案後,宋孝宗做了件“兇殘”事,為南宋續命百年
宋朝的皇帝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治國才能,不像唐朝那樣輝煌,人才輩出,每一任皇帝都有所作為,甚至開創了太平盛世. 宋朝是非常不安定的,因為宋朝的時候,外憂內患很嚴重,官員腐敗冗雜,外敵時常南下進攻中原. ...

《百年故地尋芳枝》(下)|在百年風雲中探尋家道興衰的奧秘

《百年故地尋芳枝》(下)|在百年風雲中探尋家道興衰的奧秘
百年故地尋芳枝 文|狂書流雲 三 然而大家族衰敗了! 爺爺是大家族興衰的關鍵人物.他兩袖清風,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堅決不許親人們搞"頂替":他為人正直,為鄉鄰和家族的興盛作出了極大 ...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優秀教師展播——韓紅梅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優秀教師展播——韓紅梅
韓紅梅,2002年進入鵝坡武校工作,現任文教處初中部部長,同時還兼任兩班數學課,曾獲得我校五一勞動模範.建黨百年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我愛鵝坡"徵文三等獎,鵝坡教育集團文建委暑期培訓 ...

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記豐樂鎮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

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記豐樂鎮慶祝教師節暨表彰大會
三十七載星月曾伴書聲:三十七年青春遺下記憶. 講臺上,寒來暑往,多少春夏秋冬,撒下心血點點:綠蔭下,孜孜不倦,多少風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

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 :全國模範教師劉忠文:紮根鄉村育桃李
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本書,三尺講臺,33年--建昌縣養馬甸子初級中學的劉忠文老師就這樣紮根鄉村.教書育人,以頑強的意志.忘我的精神.高尚的品格,譜寫了一首鄉村教師愛崗敬業的時代頌歌,展現了新時代人民 ...

搭檔舒淇《尋她》開機,白客雙劇待播,與李現張本煜郎月婷合作

搭檔舒淇《尋她》開機,白客雙劇待播,與李現張本煜郎月婷合作
白客搭檔舒淇<尋她>開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不不不!驀然回首,那人卻在,嶺南鄉村的甘蔗林裡. 由白客搭檔舒淇領銜主演的電影<尋她>順利開機,引起 ...

紅色江西——尋井記

紅色江西——尋井記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村子裡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這篇名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章,自新中國成立後, ...

百年櫛風沐雨 今朝共襄華誕

百年櫛風沐雨 今朝共襄華誕
中國共產黨迎來了自己的百歲華誕. 九州歡騰,舉國同慶.翻遍古今書籍,從來沒有一個黨如中國共產黨這般,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極大地影響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程序.中華民族在黨的引領下,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加速 ...

黨史文藝課 |丹心繪丹青,筆墨映現百年光輝路

黨史文藝課 |丹心繪丹青,筆墨映現百年光輝路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藝術與時代同行,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喦.宋文治.魏紫熙--透過一位位江蘇藝術大師的斑斕筆墨,近百年來的崢嶸歲月,經由一幅幅美術經典作品,映現在我們眼前.戰火連天的硝煙中 ...

鳴警鐘勿忘國恥 悼先烈砥礪前行——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九十週年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九十年前的九月十八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九一八事變以後,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在這面旗幟的引領下,中國人民在白山黑 ...

尋紅色舊物 說黨史故事⑪丨傳承的“軍號”
來源:武義融媒體中心-武義新聞網 編者按 老物件訴說著往昔歲月,老照片記錄著一段歷史.它們是那個年代的斑駁印記,是歲月的"留聲機".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縣委組織部聯合縣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