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

1937年7月10日,清晨的北平城裡,一個揹著相機、身材高大的青年,走出家門,跨上腳踏車,一路疾行。

他從北平隻身穿越炮火,來到盧溝橋一帶,被日軍截住,“他們先疑我為中國軍的高等偵探,理由是新聞記者沒有勇氣到日軍方面來,然而由於我的態度自若,這個猜疑也就消除了”。一小時後,他有驚無險地透過盤查,成為盧溝橋事變後首個抵臨現場的新聞記者。

在這天之後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這名青年將成為中國近代新聞史上,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方大曾,筆名小方。

他說:“方者,剛正不阿也,小則含有謙遜之意,正是為人處世之道,我就是要做一個正直的、於國於民有用的人。”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在中法大學學習期間的方大曾。(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永遠都在旅途中”

“時到如今,我們的民族再也不需要那溫柔幽雅的陶醉,而該有魁偉豪邁的姿態了!江南的朋友們,你們都到這裡來吧,不只是這裡的風景好,而且是因為這裡的疆土需要我們的保衛啊!”

——方大曾《從大同到綏遠》,1936年

1912年,方大曾生於北京一個殷實之家。讀小學時,母親用7塊大洋給他買了架相機,從此,相機成了他形影不離、患難與共的夥伴。

踏訪盧溝橋前線,並不是方大曾第一次單槍匹馬奔赴戰場。妹妹方澄敏曾在文章中回憶,九一八事變後,哥哥就天天都在東奔西跑,永遠都在旅途中,“他總是帶著一把雨傘、一條毛毯、一個揹包、一架照相機就離開家了”。

1936年11月,綏遠抗戰爆發,這是盧溝橋事變前,中日之間的一次大規模區域性戰爭,中國軍隊先後取得紅格爾圖戰役和百靈廟戰役大捷,舉國振奮。12月4日,方大曾隻身登上火車,由北平趕往綏遠前線,開始了長達43天的採訪。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綏遠前線。(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此時,他剛從中法大學經濟系畢業滿一年,在和友人一起成立的“中外新聞學社”擔任攝影記者。

在後來的報道中,方大曾寫道:“為了把綏遠抗戰的情形,可給讀者一個實際的真確的認識,所以記者乃有前線之行……聽到車窗外面咆哮的大風,就覺到冷慄,而體會到戰壕中守衛國土的將士之身境。啊,冷!凍得死人的冷!”

零下30多攝氏度的塞外寒冬中,方大曾搭車、騎馬、徒步,日夜兼程。他拍攝了數百張照片,寫成《綏東前線視察記》等多篇戰地通訊,記錄下士兵們挖戰壕、擦機槍等備戰場景,和軍官們對抗戰的思考與熱誠。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在綏遠前線。(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期間,方大曾遇到同在前線採訪的著名記者範長江,並告訴對方,自己馬上就要騎馬前往剛發生過戰爭的百靈廟。

他準備斜穿陰山,經百靈廟等處,再橫穿一段草原,考察沿途所經地帶被偽匪蹂躪後的境況。這段路程十分兇險,自戰爭平定後,還沒有一個記者去過。

“那是雄壯而艱苦的旅程,這位平時沒有被人重視的朋友,今天卻來這樣一個壯舉。”這個“碩壯身軀、面龐紅潤,頭髮帶黃的斯拉夫型青年”因此給範長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文章中感嘆:“青年人的腦海中,只有光明與勝利的追求。所謂危險和艱難,我們容不得多加考慮,驚人的事業,總成功於常人不敢為之中。”

方大曾的確是不懼艱險的。今天,人們能從方大曾留下的自拍照中看到多張他攀登在高處的形象——在塔吊上、天梯上、山頂上,這個年輕人似乎總想站到更高的地方。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年少時就愛冒險的方大曾。(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這種被母親評價為“愛冒險”的性格,伴隨思想的成熟與時局的牽引,使方大曾註定走在時代前列,而留給人們一個遠行的背影。

在綏遠前線,方大曾寄給母親一張自己身著戎裝、頭戴鋼盔的照片。上面寫著:“母親大人存念 男小方攝於1936年冬時執行攝影工作 於綏東戰地”。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自綏遠前線寄給母親的照片。(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方澄敏覺得:“這就表示,從那時起他就要出去了,不定在哪,他早已立志獻身於自己喜歡的事業,而不管是天涯海角了。”

赴火線,用生命記錄抗戰

“我看到一大批傷兵結隊緩緩地走著。他們經過軍隊哨崗時,哨兵們嚴肅地舉槍敬禮,記者被感動得落淚了,尤其是夜色朦朧中,給這一幅畫面增加了百倍的偉大。”

——方大曾《保定以南》,1937年

在盧溝橋前線,方大曾採訪了奮勇殺敵的二十九軍將士,拍下身背大刀、步槍,守衛在盧溝橋石獅旁的中國軍人英姿。

返回北平城後,他寫成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洗印了照片,在一連數日的忙碌中,度過了自己的25歲生日。

1937年8月1日,上海《世界知識》雜誌第6卷第10號上發表了署名“小方”的《盧溝橋抗戰記》及數張照片。之後,《良友》雜誌、英國《倫敦新聞畫報》等國內外媒體陸續刊發了他有關盧溝橋事變的專題攝影報道。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的通訊報道《我們為自衛而抗戰》。(整理自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這些由記者親歷現場記錄下來的文字與圖片,在第一時間,向世人提供了中國全面抗戰發端的一手資訊,成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獻。

“我站在盧溝橋上瀏覽過一幅開朗的美景,令人眷戀,北面正浮起一片遼闊的白雲,襯托著永定河岸的原野。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了!”

這是方大曾在《盧溝橋抗戰記》中作出的預言,這一預言很快成為現實,而方大曾的命運也被這場戰爭改寫。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良友畫報》1937年7月號發表方大曾拍攝的盧溝橋事件組圖之一。(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不斷增兵華北,對平津進行軍事包圍,大規模戰事一觸即發。方大曾寄出《盧溝橋抗戰記》和照片不久,就收拾行裝,又一次離家,奔赴前線。

當時,中國方面的增援兵力在石家莊、保定一帶集中,方大曾便也來到這一帶採訪。他再次碰到範長江,還結識了上海《新聞報》記者陸詒和北平《實報》記者宋致泉。1937年7月28日,他們結伴從保定出發,北上長辛店。

“車抵良鄉車站,距長辛店還有25裡,前線炮聲已隱約可聞,小方從座位上跳起來對我說:‘聽,老陸!這是中華民族爭取解放的炮聲。’他坐不住了,隔了幾分鐘,又把我拖到車窗旁邊,手指青紗帳起的原野說:‘你看,我們的軍隊正在向前線開拔!’”

幾十年後,記者陸詒依然記得小方那張“年少、英俊、朝氣蓬勃”的面容,記得他頭戴白色帆布帽,身著白襯衣、黃短褲,挎著相機,足蹬跑鞋,精力充沛在前線奔走採訪的身影。

從長辛店下車後,方大曾告別同伴,獨自沿鐵路徒步,他笑嘻嘻地說要去拍鐵甲軍在前線參戰的鏡頭。

兩小時後,他從前線回來,跟陸詒說,自己剛給一個二十九軍青年戰士照了相,這位戰士只有16歲,高個兒、大眼睛、臉色紅潤,手裡拿著繳獲的日本軍官指揮刀和望遠鏡。說話間,一顆炸彈在附近爆炸,“小方不屑一顧地說:‘今天收穫不小!’”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拍攝的戰地照片。(整理自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方大曾有家難回,經範長江介紹,開始擔任上海《大公報》的戰地特派員。

此後,他奔走於長辛店、保定、石家莊、太原、大同等地,冒著槍林彈雨,一次次深入戰場,幾乎哪裡有戰鬥,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1937年8月初,南口戰役打響,日軍發起對南口、居庸關的總攻,中國守軍拼死支撐,與敵人展開激烈肉搏,陣地得失幾度反覆。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拍攝的戰後慘象。(整理自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方大曾就在這時,隻身出現在南口戰場最前沿。在通訊《血戰居庸關》中,他記錄了中國守軍肉搏日軍坦克的悲壯。

“第七連連長帶著兩排人跳出陣地衝向坦克車去,他們衝到這‘鐵怪’的眼前……不顧一切地攀上前去,把手榴彈往窗口裡丟,用手槍伸進去打,以血肉和鋼鐵搏鬥,鐵怪不支了,居然敗走……兩排勇敢的健兒雖然死了一半,但我們終於獲得勝利。”

他也記錄了戰鬥之慘烈與中國軍人鬥志之高昂。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代表作之一《聯合陣線》。(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十三軍的將士們真了不得,他們奉到的命令就是死守陣地,但是這裡何來陣地?一些臨時工事亦被炮火轟平,居庸關從今以後再也不會看到它的模樣了,有的只是由我們忠勇的抗日將士的血肉所築成的一座新的長城!”

戰局動盪,8月下旬,方大曾前往大同與範長江等商定下一步工作方向,趕上日軍進攻大同,他轉移至石家莊。之後,聽說增援南口的衛立煌所部三師正與日軍激戰於永定河上游,方大曾帶上充足的藍墨水、稿紙和照相器材,急急登上北去保定的列車。

臨別時,範長江說:“希望你能寫一篇‘永定河上游的戰爭’!”方大曾平和堅定地回答:“我一定有很好的成績答覆你。”

此時,“戰地特派員小方”已經是報道抗戰的著名記者了,並且,像他這樣攝影與文字都出類拔萃的全能記者,當時幾乎絕無僅有。沒人料到,這顆橫空出世的耀眼新星,竟會一閃而逝,不知所終。

1937年9月,因保定戰況吃緊,方大曾退到距離保定東南約50公里的蠡縣,18日,他從這裡向上海《大公報》寄出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又給在邯鄲的親戚去了封信,說:“我仍將由蠡縣繼續北上,達到(範)長江原來給我的任務。”

1937年9月30日,《平漢線北段的變化》在《大公報》上發表。自此,人們再也沒收到方大曾的隻言片語,也再沒有人見過他,這個身挎相機在平漢路前線不斷突擊的年輕身影,就這樣消逝在硝煙炮火中。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戰地通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是方大曾最後的文字。(整理自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時代的遺囑”

“方大曾的作品像是三十年代留下的一份遺囑,一份留給以後所有時代的遺囑……當一切都消失之後,方大曾的作品告訴我們,有一點始終不會消失,這就是人的神色和身影,它們正在世代相傳。”

——餘華《消失的意義》,1999年

在上海和漢口,範長江遇到過無數關心小方、向他打聽小方訊息的人。“我相信他不會有問題,因為他的機智,足以應付非常事變,他的才能也應該為中國新聞事業,中國民族解放事業,多盡些力量。”他這樣想,也這樣答覆他人。

然而,一年又一年過去,小方始終不曾出現。

北京東城區協和衚衕10號,是方大曾曾經的家,1937年7月,他最後一次從這裡走出。

方大曾失蹤後,母親朱理至死不肯搬家,因為兒子離家前,她曾跟他約定:我反正就住在這,你什麼時候回來就到協和衚衕來找我。

方大曾的外甥張在璇記得,小時候他問外婆,別人都搬新家了,咱們怎麼不搬?“外婆說我不搬,我要等著我的兒子,等你大舅,因為我跟他約定了,他以後是要回來找我的。”

她就這樣在老宅等了32年,直到1969年去世。

方大曾的妹妹方澄敏悉心儲存和整理了哥哥留在家裡的底片。它們被套在粉色紙袋中,整齊碼放在一個棕褐色木盒裡,歷經戰火和種種動盪磨難,跟隨方澄敏從少女時代走到白髮蒼蒼,又在她過世前,被託付給家族的下一代。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方大曾自拍照。(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3月16日,方家三代人精心保管近70年的837張方大曾攝影作品底片,由其家人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些珍貴的影像史料終於找到歸宿,成為全社會共有的財富,而那個早已離開、並一度被大眾遺忘了60餘年的背影,那個英俊、高大、不畏艱險,奔走於戰場上的年輕人,也在人們的懷念、發現與追尋中,重新轉身,向今日的我們走來。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馮雪松(左)正在拍攝《尋找方大曾》。(整理自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

2000年7月,紀錄片《尋找方大曾》在央視播出。紀錄片導演馮雪松從1999年發現方大曾後,開始了對其生平持續至今的尋找,先後出版了《方大曾:消失與重現》《方大曾:遺落與重拾》等專著。

2015年7月7日,“方大曾紀念室”在保定落成。

2018年7月7日,“方大曾研究中心”在保定成立。

2021年,獻禮劇《理想照耀中國》在《我是小方》單元中,講述了方大曾的故事……

參考資料:

《解讀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範長江新聞獎得主的閱讀筆記》,馮雪松主編

《方大曾:消失與重現》《方大曾:遺落與重拾》,馮雪松著

《戰地萍蹤》,陸詒著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方大曾,他在哪?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7-06

相關文章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用生命記錄抗戰的戰地記者
1937年7月10日,清晨的北平城裡,一個揹著相機.身材高大的青年,走出家門,跨上腳踏車,一路疾行. 他從北平隻身穿越炮火,來到盧溝橋一帶,被日軍截住,"他們先疑我為中國軍的高等偵探,理由是 ...

媒體評歷史五十大運動員:喬丹第一人李小龍上榜!梅西領先C羅

媒體評歷史五十大運動員:喬丹第一人李小龍上榜!梅西領先C羅
原創/氧氣是個地鐵 根據9月21日的報道,英國媒體<太陽報>在9月20日評選了一份歷史五十大運動員的榜單.這份榜單的覆蓋範圍是體壇歷史上所有運動員,其中喬丹第一人,詹姆斯無緣前十,在第12 ...

雲南菜市場有多“野”,逛了一圈,讓人眼界大開,幾乎都不認識

雲南菜市場有多“野”,逛了一圈,讓人眼界大開,幾乎都不認識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這些天在雲南普洱,很喜歡去當地的菜市場逛逛,因為我一直認為,要了解一個城市 ...

如果魔術師約翰遜不提前退役,那NBA第一人會是他嗎?

如果魔術師約翰遜不提前退役,那NBA第一人會是他嗎?
談及NBA第一人,你會想到誰?顯然,邁克爾喬丹的名字被全球熟知,邁克爾喬丹的聲望達到了運動員最頂尖的存在!兩次三連冠,並且中途退役兩次,極具故事性和傳奇性!如果邁克爾喬丹中途不退役,有可能八連冠!然而 ...

為保衛釣魚島犧牲的第一人陳毓祥:他的壯舉讓聞者落淚

為保衛釣魚島犧牲的第一人陳毓祥:他的壯舉讓聞者落淚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以往作為世界強國的中國,在近代史上受盡國外侵略者的侵辱,天朝大國威嚴消失殆盡. 好在中國從來不缺少敢為國犧牲的英雄,無數的烈士前仆後繼,終於將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家園,中華民族 ...

從聶衛平到柯潔,曹薰鉉到申真諝,中韓圍棋第一人的龍之戰爭

從聶衛平到柯潔,曹薰鉉到申真諝,中韓圍棋第一人的龍之戰爭
中國圍棋的發展之路和中國的崛起之路一樣是備受坎坷.因為近代的積貧積弱,中國的圍棋基礎極為薄弱.1961年,54歲的女子5段伊藤友惠在中日圍棋友誼賽中,作為日本圍棋代表團一員,八輪全勝,橫掃中國當時頂尖 ...

各位置歷史第一人評選,鄧肯得票率最高,魔術師天勾剛過50%

各位置歷史第一人評選,鄧肯得票率最高,魔術師天勾剛過50%
近日,有美媒對各位置最佳球員發起了投票,最後結果出爐,控衛第一人是魔術師,得分後衛第一人是喬丹,小前鋒第一人是詹姆斯,大前鋒第一人是鄧肯,中鋒第一人是賈巴爾. 從結果上來看,這次投票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中 ...

方大九鋼鍊鋼綜合鐵耗連續四個月完成內控目標
九江新聞網訊(劉迪 呂磊)5-8月份,方大九鋼鍊鋼工序噸鋼綜合鐵耗連續四個月完成內控指標,其中5.6月份噸鋼綜合鐵耗均低於800kg,創下歷史佳績,7.8月份,該公司鍊鋼廠透過使用新裝置.應用新工藝, ...

封建帝王第一人----秦始皇

封建帝王第一人----秦始皇
秦始皇,姓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在趙國邯鄲.前247年,贏政即位為秦王,前238年親政,從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統一全國後,自稱皇帝,千多年來,人 ...

中國跨境電商第一人陳歐:4年70億身家瘋狂縮水,靠街電能否翻盤

中國跨境電商第一人陳歐:4年70億身家瘋狂縮水,靠街電能否翻盤
透過遊戲比賽發現巨大商機,31歲創業成功, 2014年品牌上市,他被稱為紐交所220餘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當年陳歐為自己的品牌聚美優品代言 ...

新中國奧運會第一人(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26))

新中國奧運會第一人(百年航程 有“僑”精彩(26))
來源:海外網 吳傳玉於1928年生於印度尼西亞的一個華僑家庭.新中國的成立讓進入青年時期的吳傳玉激動不已.1951年秋,吳傳玉代表印尼參加在柏林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在聯歡節的游泳 ...

中國史上女性自稱皇帝的第一人陳碩真

中國史上女性自稱皇帝的第一人陳碩真
陳碩真(620年-653年),女,一作陳碩貞,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裡(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梓桐鎮)人,唐代浙東農民起義領導人. 陳碩真自幼父母雙亡,和一個妹妹相依為命.姐妹倆一直熬到妹妹被鄉鄰收養,陳碩 ...

京山養鱉第一人楊維超的故事

京山養鱉第一人楊維超的故事
楊維超,1951年4月出生於京山永興鎮義和村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1985年率先建池養鱉,1990年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鱉大王,當時被譽為"楊百萬". 楊維超從一個貧 ...

陳獨秀七個子女過得怎樣?毛主席命人照顧,曾為父修墓致信鄧小平

陳獨秀七個子女過得怎樣?毛主席命人照顧,曾為父修墓致信鄧小平
最近,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影視劇再次刷爆熒屏,獲得無數人的讚譽同時也將很多此前並不為人們所瞭解的英雄人物,以一個藝術的形象再次帶到人們的眼前,陳延年就是其中一個. 這是一個二十九歲就為中 ...

東北實力“最強”的五所大學,哈工程排第5,誰排第一爭議很大?

東北實力“最強”的五所大學,哈工程排第5,誰排第一爭議很大?
說起東北的高校,如今算來也是不少的,雖然數量上比不了沿海地區和一些高教發達的區域,但是整體實力十分不錯,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如今共有4所985和7所211,剩下的高校更是比比皆是. 但是在東北一直以 ...

《魷魚遊戲》456人真實大逃殺,網飛神劇

《魷魚遊戲》456人真實大逃殺,網飛神劇
中秋佳節來了,新劇<魷魚遊戲>看完意猶未盡,簡直爽爆了!吐血推薦大家一定要看哦! 主演:2013年臥底警匪電影<新世界>,影帝們飆戲,美好的沉浸式體驗,他作為男主,遊走在灰色邊 ...

教科書收藏第一人季朗友,講述三十年淘書經歷中的那些憾事

教科書收藏第一人季朗友,講述三十年淘書經歷中的那些憾事
季朗友先生是中國藏書家協會會員.豐縣收藏家協會理事.文史學者.他用30年時間蒐集.珍藏了5000多冊不同時期.不同型別的教科書,印證了中國教育一步一步邁向現代化的艱辛歷程. 季先生所藏的從清代乾隆十年 ...

「山西國保」晉南&amp;晉東南篇 | 全國第一的文保大省究竟有多牛

「山西國保」晉南&amp;晉東南篇 | 全國第一的文保大省究竟有多牛
青蓮寺掠影 圖源/藝旅文化 "地上文明看山西". 根據最新一次的國保單位統計:山西,以總量531處的成績,成為當之無愧的文物大省!在這些國保之中,古建築尤為矚目,因此山西又被稱為& ...

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89年前,中國人參加奧運會的艱辛經歷

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89年前,中國人參加奧運會的艱辛經歷
89年前的1932年,美國洛杉磯舉辦了第10屆奧運會.開幕儀式中,中國代表團入場,整支隊伍只有6人.其中運動員僅1人,走在最前方執旗. 那名運動員,叫劉長春,遼寧省大連人,是我國的"奧運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