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精神疾病,不可怕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瀋陽市安寧醫院系列科普⑦

精神疾病,不可怕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精神疾病如抑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像感冒一樣普遍。

令專家異常擔憂的是,我國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療的人數卻只佔全部患者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療。

精神疾病,不可怕

除了經濟原因外,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沒有認識到精神疾病的危害,或者害怕受到世俗的歧視,諱疾忌醫,因此正確的認識及理性的對待精神疾病顯得尤為重要。

精神疾病,不可怕

一、精神疾病能治癒麼?

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增大,精神疾病患者也在不斷增多,多數人認為,某個人一旦患了精神疾病,就意味著疾病帶來的痛苦要伴隨終生,無法治癒。

事實上,隨著世界各國對精神疾病認識的逐漸深入,治療方案變得多元化,其治療效果也能做到立竿見影。從生物方面來講,根據精神疾病的不同症狀,可以進行抗焦慮、抗抑鬱、抗強迫、抗精神病等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生物反饋訓練、經顱磁刺激、MECT等物理療法;從心理方面來講,包括人本主義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法、森田療法、沙盤治療等,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從人文環境方面來講,社會及家庭的支援治療,對於精神疾病的症狀改善及預防復發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患者透過多維度系統的治療,多數是可以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的。

一般來講,精神疾病是慢性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要治療及時,用藥得當,是完全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

精神疾病,不可怕

二、精神疾病反覆發作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少患者會出現反覆發作的問題,其原因很大程度是沒有規範治療,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有非常大的耐心之外,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疾病的康復,處理不得當,容易導致反覆發作。

精神疾病,不可怕

1、頻繁更換治療方法

很多患者家屬治病心切,常常會聽信他人的建議更換治療方案,看到別人吃什麼藥物療效較好馬上換藥,聽到有新的治療方法馬上去嘗試,其實這對於患者的病情是非常不利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長期用藥,即使更換治療方案也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精神疾病,不可怕

2.藥物依從性差

國內首次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調查結果顯示,在患者、家屬群體中有30%的被訪者承認在治療過程中曾自行停藥、減藥或拒絕服藥,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曾經忘記服藥,這種用藥的間斷性可導致精神病難以有效控制,反覆發作。

精神疾病,不可怕

3、忽略心理治療和家庭護理

精神疾病患者會表現出情緒方面的障礙,臨床上會出現孤僻,冷漠,抑鬱等不良情緒,需要得到及時的心理治療,此外家人的態度也對治療效果有所影響。精神疾病患者如果失去了家人朋友的關愛,很容易會自暴自棄,對治療是極其不利的,容易導致復發。

精神疾病,不可怕

4、食用刺激性的食物   

精神疾病患者要避免服用對神經有刺激的食物,以防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患者應該減少食用辣椒,大蒜,姜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對於一些有狂躁症狀的患者,應該減少熱性食物的攝取,如狗肉,牛肉,羊肉等。平時應該多吃一些潤腸通便的食物,並減少進食油膩性的食物,以助病情的恢復。

精神疾病,不可怕

5、忽視季節對病情的影響

精神疾病患者有時會隨著季節的變化發生病情波動,一般來講,抑鬱症的發病高發季節在秋季和冬季,精神分裂症高發季節在春季,躁狂主要發作季節在春季和夏季,和抑鬱發作的高峰時間恰恰相反,因此在治療上做到因時制宜也是防止病情復發的一重要手段。

總之,精神疾病與軀體疾病一樣,只要我們理性面對,用科學、系統的方案進行治療,就能迴歸健康快樂的生活,所以說,精神疾病,不可怕!

精神疾病,不可怕

周正 瀋陽市安寧醫院急診科中西醫結合醫師

擅長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急性期的相關治療以及平穩期的中醫調護,對中醫神志病有獨到見解,採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之中醫理論基礎,形成提前預防,有效治療,康復訓練,病癒囑託體系,廣受患者好評。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0-10

相關文章

為什麼精神疾病會復發,復發後怎麼辦?

為什麼精神疾病會復發,復發後怎麼辦?
在精神病醫院裡常常能見到"二進宮""三進宮"的精神病人,因為精神疾病的誘發因素很多,所以會出現病情多次復發的情況,每次疾病的復發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也給以後 ...

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到底能不能生孩子?

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到底能不能生孩子?
對很多精神障礙患者來說,除了自己的治療之外,這種病會不會遺傳給孩子也是他們經常擔心的一個問題,甚至有人因此而拒絕結婚生子.那麼這種擔心到底有沒有必要?又該如何應對呢? 事實上,精神疾病的確有一定的遺傳 ...

“精神”也會生病!關於精神疾病你瞭解多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單是指身體強壯或沒有疾病,而是在體格.精神,甚至在社會活動方面,都處於良好安寧的狀態.短時間出現不安.焦慮和精神壓力再正常不過,但若長時間出現上述 ...

遊戲成癮也是精神疾病,三個標準判斷是否成癮

遊戲成癮也是精神疾病,三個標準判斷是否成癮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口號是"讓人人享有精神衛生保健成為現實".在全球疫情的籠罩下,這一屆世界精神衛生日較往年有更多的討論,遊戲成癮就是其中之一. 遊戲成癮跟精神衛生 ...

Nature子刊:劉河生教授發現精神疾病患者腦活動的核心紊亂z

Nature子刊:劉河生教授發現精神疾病患者腦活動的核心紊亂z
本文來源於"優腦銀河",已授權轉載 精神障礙性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心智,患者難以正常思考,無法正常反應情緒及有效溝通,無法正常理解現實,同時出現幻覺.妄想等異常行為,如精神分裂症等, ...

產線女工阿黃患精神疾病,是誰造成的

產線女工阿黃患精神疾病,是誰造成的
從生管部培訓結束後,我,阿洛,阿源,阿青四個人轉戰維修部.那時候阿青還在.學習目標:維修流程. 我們的工位被安排在測試段一群員工中間.當然是岔開的,學習嘛,肯定要挨著老員工坐. 我和阿洛中間,是一個很 ...

心理學:這五種異常的“癖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但不是異類

心理學:這五種異常的“癖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但不是異類
在這個社會存在著一種病症--精神類疾病.身患精神類疾病的人一般會出現異於常人的行為,可是他們並不是異類. 他們有一些行為會變得令人無法瞭解,有一些生病比較嚴重的人還會繼續發生這幾類出現異常癖好,這種癖 ...

“有太多博士精神崩潰了”,清華大學教授說出真相,讀博有風險?

“有太多博士精神崩潰了”,清華大學教授說出真相,讀博有風險?
從小,父母就會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以後當一名大學生.長大以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大學生分為名牌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大學畢業以後還可以繼續讀研,甚至讀博.讀博之人在一般人眼裡是如此遙不可及,多數人覺得讀博之 ...

精神分裂相關知識

精神分裂相關知識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常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精神活動脫離現實,和周圍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徵. 二.[精神分裂症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 ...

關於養孩子的那些事兒——精神科醫生線上答疑,患病母親也能成為育兒專家

關於養孩子的那些事兒——精神科醫生線上答疑,患病母親也能成為育兒專家
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會因為自己生病而覺得自己不是"稱職的"母親,又因為對精神疾病的恥感而不敢向別人求助,在養育子女方面會感到孤立無援.事實上,養育子女對於任何一位母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 ...

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會不會變傻?

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會不會變傻?
"我22歲患上精神分裂症,從2011年開始堅持服藥,病情控制得還行,但不能工作.現每天服利培酮和安坦,感覺服藥後比未服藥時腦袋要笨些.服藥前能看懂的書服藥後有些就看不懂了,也變得很健忘,是不 ...

拒絕“病恥感”,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這種情況,你最近有嗎? 面對反覆出現的疫情,擔心身邊的家人.朋友會受到感染.無力感讓自己呼吸不了,肩膀上總是好像多了幾斤石頭,心跳加快和出汗,甚至失眠:有時不能控制自己,會突然暴怒.無法控制情緒,肢體 ...

精神衛生醫生陳少峰:褪去神秘與誤解 只願知心解煩憂
走進甘肅省精神衛生中心臨床醫學中心,這裡沒有痛苦的呻吟,也沒有各種包紮的不適.但是在看似平靜的背後,卻是每一位患者內心的掙扎,當他們選擇來到這裡,就已經把心交給了醫生,希望在醫生的開解.治療下可以解除 ...

中藥十大名方之黃連溫膽湯,辨證加減,可治甲狀腺結節等多種疾病

中藥十大名方之黃連溫膽湯,辨證加減,可治甲狀腺結節等多種疾病
臨床上發現一個好用的中藥方--黃連溫膽湯,特意拿來與大家分享.該方可治療多種疾病,如精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婦科雜病等.對胃腸肝膽疾病取效尤好,對痰熱內 ...

為什麼說不能盲目戒菸?可能會突發心梗?戒菸到底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說不能盲目戒菸?可能會突發心梗?戒菸到底會發生什麼?
"當自己完全戒掉煙癮之後,發現都是自己把自己嚇一跳." 有一名外科醫生,他已經吸菸20年了.參加工作後,對吸菸越來越上癮. 用他自己的話說:"可以飯不吃,可以覺不睡,但煙 ...

70年女星弗蘭西斯病逝醫院,曾被親媽切除前額葉,還被送進瘋人院

70年女星弗蘭西斯病逝醫院,曾被親媽切除前額葉,還被送進瘋人院
1913年,弗蘭西斯出生在美國西雅圖一個普通家庭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發現這個女孩與周圍的人似乎總是格格不入,她聰明伶俐,長相甜美,宛如上帝帶給世間的禮物. 然而她父親酗酒,母親自私,這樣的環境之下 ...

當一位作家住進精神病院 李蘭妮用生命書寫真情實感

當一位作家住進精神病院 李蘭妮用生命書寫真情實感
中新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人民出版社日前線上舉辦了"愛是曠野的一縷光:記錄精神病院的日子--<野地靈光>分享會".該書向公眾分享精神疾病的常識.精神病院內患 ...

對話牛津歷史學家(下):永遠無法打一場針對抽象的戰爭

對話牛津歷史學家(下):永遠無法打一場針對抽象的戰爭
澎湃新聞記者 喻曉璇 "伊斯蘭恐懼症"如何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澎湃新聞:您還寫過另外一篇文章,闡釋"伊斯蘭恐懼症"是如何成為一種全球現象的.您提到,在談論&quo ...

強迫症的自我救助之道

強迫症的自我救助之道
小宇是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雖然年紀不大,卻是一個病程長達十餘年的強迫症患者.在他6歲時,父母離異,小宇隨母親一起生活,父親再也沒有聯絡過他.母親十分要強,對小宇也寄予厚望.讀初中時,小宇在一次期中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