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千噸大驅”終於服役,印度舉國歡騰!耗時多久?中國能造倆航母

文/君劍

印度的新型驅逐艦"維薩卡帕特南"號在近期交付給印度海軍,引發印媒一片歡呼,莫迪政府也專門出來大吹特吹。但是這艘驅逐艦的實際“成就”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要比海軍發展成果,中國照樣是跑贏印度幾條街。

“千噸大驅”終於服役,印度舉國歡騰!耗時多久?中國能造倆航母


(066?)

據媒體報道,印度官方專門就"維薩卡帕特南"號驅護艦交付一事發聲,聲稱這是“印度製造”的又一重大成果,印媒也紛紛跟進報道,搞得好像"維薩卡帕特南"號驅逐艦有多厲害,然而和中國萬噸級的055型驅逐艦相比,"維薩卡帕特南"號7500噸左右的排水量,實在是有點不夠看。"維薩卡帕特南"號實際上是對標中國052D型驅逐艦的,但是即使同為“神盾艦”,"維薩卡帕特南"號從國外引進的“小盾”,也不能和“中華神盾”作比較,"維薩卡帕特南"號的實戰效能不如中國同級驅逐艦。

“千噸大驅”終於服役,印度舉國歡騰!耗時多久?中國能造倆航母


(052D型驅逐艦)

比戰艦戰鬥力更拉胯的,是印度的國防工業基礎,"維薩卡帕特南"號從2013年開始建造,2015年下水,當時還只是造了個殼,然後就一路舾裝,直到現在才交付給印度海軍,僅下水到交付,就耗費了6年的時間,相比之下,中國055大驅南昌艦是2017年下水的,2020年初就入役了。從下水到交付,南昌艦才用2年多。毫無疑問即使是建造更大更好的055型驅逐艦,中國國防工業一樣碾壓印度。

“千噸大驅”終於服役,印度舉國歡騰!耗時多久?中國能造倆航母


(南昌艦)

就算是拿航空母艦來比較,中國的效率都比印度高很多。"維薩卡帕特南"號驅逐艦下水到服役用了6年,而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艦同一流程僅用了2年多時間,就算算上下水之前的開工建造時間,山東艦也比"維薩卡帕特南"號高效。何況,山東艦屬於中大型航空母艦了,如果要按照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那樣的標準,中國的速度還會提升。要是讓中國來造“維克蘭特”號標準的輕中型航空母艦,說不定中國造兩艘的速度還能夠超過印度造"維薩卡帕特南"號的速度。

“千噸大驅”終於服役,印度舉國歡騰!耗時多久?中國能造倆航母


(山東艦交付)

說起“維克蘭特”號,還得提一下它近期的出海表現,印度近期讓“維克蘭特”號出海進行第二次試航,結果這艘4萬噸排水量的航空母艦被發現在航行時瘋狂點頭,後面劃出的水花非常奇怪。很多觀點認為,“維克蘭特”號航母的設計可能存在不足,這導致它在航行時不斷前後搖擺,船體非常不穩。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在設計時居然省掉了球鼻艏,這讓該艦的航行不穩。“維克蘭特”號航母海試當天的海況實際上非常好,但它還是出了洋相。要是遇上高海況環境,艦體的劇烈動盪,有可能危及艦載機和人員安全。

“千噸大驅”終於服役,印度舉國歡騰!耗時多久?中國能造倆航母


(“維克蘭特”號的顛簸)

由此可見,雖然什麼都喜歡和中國比,但是印度的國防工業壓根就沒法和中國比,包括最近印度試射的“烈火-5”導彈也一樣,這種導彈系統號稱射程5000公里能覆蓋中國全境,殊不知中國“東風快遞”根本就不屑於和“烈火-5”比,何況“烈火-5”還未真正武器化,說難聽點它還是個弟弟。就印度這種水平,別說趕上中國了,就是超越印度自己,恐怕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31

相關文章

一場可能改變未來的青年科學家聚會

一場可能改變未來的青年科學家聚會
蕭簫 楊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什麼樣的活動,能讓潘建偉.薛其坤等幾大院士共同出席?更有楊振寧.施一公.張益唐等各領域頂流的認可? --100名中國最有潛力的青年科學 ...

用科技迎接未來 DR PLANT植物醫生於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論壇獲獎

用科技迎接未來 DR PLANT植物醫生於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論壇獲獎
2021年9月18-19日,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於北京成功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中國技術市場協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發現>雜誌社聯合主辦.北京植物醫生生物科技 ...

每人獎300萬元!近日,50位青年科學家榮獲重量級大獎

每人獎300萬元!近日,50位青年科學家榮獲重量級大獎
在近日揭曉的2021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中,50位青年科學家上榜,長江大學校友趙亮名列其中,未來5年內每人將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科學探索獎" ...

崑山三校“和美新星”系列培訓,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崑山三校“和美新星”系列培訓,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和美昆三,星光領航.為了幫助崑山三校"和美新星"青年教師們在從業之始,樹立道德標杆,把修身養德作為一生的功課,練就"重習慣.善調動.能管理.會教書"的過硬基本功 ...

國家釋出“適老化”家電新標準,共享之家助力養老生活更智慧化

國家釋出“適老化”家電新標準,共享之家助力養老生活更智慧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國家越來越高度重視養老和產品適老化問題.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人口總數的18.7%,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3.5%. 智慧家電越來越" ...

科學家在曾長時間停留太空的宇航員身上檢測到腦損傷生物標誌物

科學家在曾長時間停留太空的宇航員身上檢測到腦損傷生物標誌物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對俄羅斯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長期停留前後的血液樣本進行的驚人的新研究顯示,可能表明大腦受損的幾種生物標誌物的水平明顯上升.這項研究為追蹤太空旅行對人體的有害影響的少量但不斷 ...

5年後,現在買房和租房哪個更“划算”?過來人給出中肯的建議

5年後,現在買房和租房哪個更“划算”?過來人給出中肯的建議
房子是大家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如今買房與醫療.教育並列成為每個家庭需要面對的三件大事.但是隨著剛需.改善.投資等購房需求的不斷增加,房價也在一天天的上漲,買房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特別對於很多一二線城市 ...

33歲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是為回來

33歲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是為回來
2018年2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吳丹宣佈回國,引發輿論熱議. 回國以前,吳丹已經接受承接了美國磁共振領域三個重要課題研究,擔任課題負責人,以她的表現,非常被看好迅速出成果. 吳 ...

嵇春豔:女科學家心中的海洋夢

嵇春豔:女科學家心中的海洋夢
嵇春豔近影 "選擇這個方向是興趣使然."去年底,江蘇科技大學副校長嵇春豔獲得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專案,實現了該校歷史上零的突破.長期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動力特性 ...

15歲的女科學家
每個天才都來自腳踏實地 2019年10月29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這次科學家峰會,邀請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與會,包括4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1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 ...

3歲的“科學探索獎”給年輕科學家帶來了什麼?

3歲的“科學探索獎”給年輕科學家帶來了什麼?
■鬱竹 30歲的黃芊芊站在"科學探索獎"的領獎臺上,一身銀灰色西裝,舉止落落大方. 這位有"晶片女神"之稱的青年科學家,16歲考上北京大學,29歲當上北大博導. ...

踏平坎坷成大道——記科學家劉永坦

踏平坎坷成大道——記科學家劉永坦
這是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實驗室拍攝的劉永坦(2018年1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王松攝 當白髮蒼蒼的他登臺領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時,劉永坦--這個名字才廣為人知. 2020年8月,他將800 ...

深耕“專”研,中國科學家在水稻領域又有新突破

深耕“專”研,中國科學家在水稻領域又有新突破
王二濤研究員現場釋出成果.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文.圖(除署名外) 在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中,磷是必需的營養元素,但大量施加磷肥卻又容易造成環境汙染,如果能透過叢枝菌根共生來幫助吸收,對 ...

海南籍科學家黃明欣獲第三屆科學探索獎

海南籍科學家黃明欣獲第三屆科學探索獎
近日,第三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海南籍科學家黃明欣榜上有名. 黃明欣 "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基金會出資支援.科學家主導的公益性獎項,面向基礎科學 ...

數千名美國科學家投奔中國,是真的看好中國嗎?背後有什麼隱情?

數千名美國科學家投奔中國,是真的看好中國嗎?背後有什麼隱情?
大家好,我是老七,本期我們來說說這個話題 人才流失,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痛,每當說起清華北大有多少留學生留在美國,不願意回國的事情,我們總是如鯁在喉,總有一種被被背叛的感覺,畢竟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雞,卻 ...

我不大會說中文,我一輩子都是美國人,並不是中國的科學家

我不大會說中文,我一輩子都是美國人,並不是中國的科學家
我們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祖國一窮二白的時候費勁千辛萬苦,毅然居然的選擇回國,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墓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大家不知道的是錢學森其實有個侄子叫做錢永健,在成就上和他一樣優秀,他 ...

她放棄海外工作機會毅然歸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如今成唯一獲獎女科學家!

她放棄海外工作機會毅然歸國,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如今成唯一獲獎女科學家!
三尺講臺上,她用熱愛播撒智慧,讓強國青年的內涵不斷擴充套件:科技創新中,她將論文寫滿大地,奮力譜寫中國人心中的稻花豐年.她就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李媛.近日,她榮獲2021"強 ...

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來源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9 月 30 日,第 24 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揭曉,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執行主任胡海嵐因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鬱症)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獎,她的工作促進了新一代抗抑鬱藥 ...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科學家精神鑄就國家脊樑
2020年9月20日,全國科普日活動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在北京中國科技館揭幕,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手模亮相,向公眾開放.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 說起科學家 ...

假如大象早已滅絕,科學家能透過化石推測出大象的長鼻子嗎?

假如大象早已滅絕,科學家能透過化石推測出大象的長鼻子嗎?
在過去的幾十億年時間裡,生命一直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並一路演化成現代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難以計數的古生物都早已滅絕,而在它們之中,只有一部分在地球上留下了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