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宋朝以前沒棉被的存在,那麼古人在冬天是怎麼樣禦寒的?

沒有棉,但有“麻”,而且麻的禦寒作用,並不比棉弱。

受制於種植和技術,在宋末以前,“棉”沒有被製造成禦寒的外物,而且在歷史學界中,普遍認為棉是在南北朝之後才少量從中亞、東南亞傳入中原,直到唐朝以前,薄弱的貿易意識,讓中原人沒有對棉進行研究。

宋朝以前沒棉被的存在,那麼古人在冬天是怎麼樣禦寒的?

其實不研究“棉”,這並不奇怪,在棉以前,麻是中華民族主要的“衣物原料”,因為麻製品,四季皆可用,雖然沒有棉對寒冷的隔離效用,但禁不住“厚”,所以有麻的時代,並不是對棉有著很急切的需求。

在宋朝末期,棉才正式因為商業的推動而發展,此時成熟的中原紡織商就拿“新材料”來製造新的衣物,無心插柳柳成蔭,誰知道就製造出了“暖和”的棉來,隨後便有了大冬天柔軟暖和的“棉被”。

棉織物的出現是具備顛覆性的,但卻不是不可替代性的,棉物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柔軟,但禦寒如何。

卻是未必比麻織物時代好上太多,因為時代到了這個境地,禦寒手段已經很多了,除了保溫禦寒以外,攝取體外的熱能,也成為了常態。

麻的出現是在商周時期,這種“自覺”就被古人創造出來,或者說提煉出來的產物,成為了日後服飾和大量用具的重要原料,可以說,麻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和改變了文明的程序。

不過話不說遠,暫論寒冷。

寒冷乃是人類的“天敵”,避無可避,只能抵擋,遠古時期,被冷死的原始人類不知凡幾,和自然界中“冬眠”失敗的大多數動物一樣,寒冷乃是可怕的奪命之因,而第一個緩解這種可怕的,乃是“火”。

宋朝以前沒棉被的存在,那麼古人在冬天是怎麼樣禦寒的?

火天然存在,但不是無時無刻就能生出來的,人類的進步在於對“溫度”的應用,通俗地講,就是對“火”自行創造,火的屬性不用說,溫暖更是個中極致,這也成為了上古時候,人類最基本的“禦寒”手段。

那個時候沒有房子,只能住在山洞,山洞這種居所,禦寒的作用是不穩定的,說不定還會把人給凍死,因此火溫就派上了用場,除此之外,火焰更是加熱、照明、警示等作用的最好載體,就是時至今日,火的禦寒作用都還是極大。

不過早期的原始人類,也會獲取野獸的“皮毛”做衣裳,在如今的一些原始森林的部落人身上,可以看到這種舊習慣的殘留,這些人的禦寒衣物,就未必比棉差了,不同的只是,毛皮衣物數量並不多。

後來隨著文明再次進步,耕種的習慣和意識形成,“農耕文明”初具雛形,而農耕文明,講究的核心就是“自給自足”,衣食住,全由自己生產,這些生產所依靠的“原料”,就是作物,中華古禮法不興茹毛飲血,就是這個原因。

穿不了毛衣、皮衣,但可以穿“麻”衣。

麻乃是農耕文明的一個精華,說只能做衣服,那就是太片面短視了。

宋朝以前沒棉被的存在,那麼古人在冬天是怎麼樣禦寒的?

因為物質特性,麻的緊密性很強,透氣性不好,整體很重,但是這樣也禦寒,所以古時候,人家裡的過冬衣物都是“麻制”。

但光靠麻,那也還是不夠的。

所以古人還要生火,吃熱食。

人類沒有冬眠的說法,可也會屯“膘”,動物有秋膘之說,很多百姓待到冬天來臨前,倒是會儲存很多飽滿的動物肉還有菜類,為的就是冬天勞動減少的時候,在家吃飽喝暖,這種特徵最明顯的寫照就是“臘肉”、“醃菜”等菜品的誕生。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酒”。

酒乃是貫穿中華文明歷史線的重要產物,酒最初是做什麼的?

是消愁的嗎?

還真不是,酒就是為了禦寒的。

酒能禦寒,這是尋常的道理,古人飲酒,偶爾意興大發,可一些漢子冬天上山,喝了酒再出發不是為了到山頂和老虎吟詩作對,為的就是禦寒,古人不論男女,到了冬天,都喜歡來一口烈酒,甭管什麼品種,一杯下肚再睡覺,第二天起來腳都是熱乎的。

而且說到酒,古人飲酒飲多了,連衣服都敢不穿就置身於雪原,雖然說不可能時時刻刻如此,但也看得出來酒的禦寒作用很大,遠在棉、麻之上,只是酒屬於“進食”,有著自己的限制罷了。

宋朝以前沒棉被的存在,那麼古人在冬天是怎麼樣禦寒的?

也是如此,在宋以前,沒有棉料,大家也還是過得好好的,軍隊遠征,冰天雪地,扛不住寒冷便來一口酒,生一把火,圍在一起痛飲,問題並不大,尋常人家沒有那麼豪邁,但偶爾臉皮紅彤,不是為冬天裡的一種獨樂,生活中的一種雅緻。

再說到更冷的東北地區,東北地區人民更是睿智,面對動不動積上數十公分高的積雪,他們直接把床變成了“炕”。

炕乃是把床製造成一種類似於“鍋”的存在,現代有著更先進的名詞,叫做“地熱”。

東北的寒冷,自古以來都不是多一個“棉”少一個“棉”就能產生差距的,所以以炕禦寒過冬,倒是非常適恰的手段,因此東北地區自古以來,“烈性”的植物吃得更多,譬如大蔥、辣椒,那就是隨處可見。

與東北雷同的還有川蜀地區,川蜀地區自古以來溫差大,到了冬天溼冷氣候讓人坐立難安,這也不是什麼棉能擋得住的,因此川蜀地區的人吃辣飲酒,為的是揮發體內的陰邪,以此禦寒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四川人天天吃辣椒那麼白,但其他地區的人卻是與之不同。

而言至末尾,再說說“棉”的興起之因。

宋朝以前沒棉被的存在,那麼古人在冬天是怎麼樣禦寒的?

雖說棉傳入中國並不算早,但對於棉製衣物,卻是早有記載,可因為交通的匱乏,而且棉的加工難度大,棉製品在最早沒有引起中原人的重視,也是宋代以後,海上絲路繁華無比,南宋政府為了在關稅上多多受益,促進了南宋和眾多國家的“自由貿易”。

從香料再到土特產,宋朝來者不拒,就算是棉花,也是一樣的。

當時有一些“紡織商”就看中了棉花這種新的作物,這是他們能夠超越老一輩紡織商的機會,在唐代,早就有阿拉伯人穿著棉製品來到了中原,不過大家並不重視,特別是唐代的創意風格偏胡化,棉製品反而還被排斥。

南宋時期大商人很多,算是更早的“資本主義”萌芽,他們組織生產、組織研發,棉的作用被迅速放大,以往繁複的“彈棉花”,一般人家做不來,但是工坊做得來,於是棉花大量暢銷,畢竟在質感上的確比麻好。

又有人發現,棉花雖然蓬鬆,但是和人的膚感更親和,禦寒效果也是不錯,所以棉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不過還是要說的是,棉只是顛覆了以往眾人的觀念,並沒有取代和消滅麻的存在,即便是如今,麻織品衣物,還是很活躍於市面上。

到了明代,為了推動一些沿海地區的生產經濟,加上海禁的開始,棉的產業鏈開始轉為了內銷,巨大的需求和生產積極性推動了“紡織機器”的出現和完善,棉花的工作被精簡,價格也更親民,因此成為了主流。

反正不管棉發展得如何,古人們該喝酒喝酒,該生火生火,該進補也是進補,禦寒的手段多樣,和多年前比,好像很多不同,但其實又沒有什麼不同。

總而言之,棉的地位不是唯一性的,甚至誇張地講,對於古人的“禦寒”,只能說是錦上添花,卻不是什麼救世一般的神奇,而生活豐富多彩、手段多樣的古人們,把生活經營得如此豐富,才算是讓人驚歎。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1-10-25

相關文章

【品讀丹青】人生有三餘,看白石老人怎麼說

【品讀丹青】人生有三餘,看白石老人怎麼說
<三餘圖> 他以最高妙最動人的藝術語言表達了一個永遠摯愛著家園.永遠祝頌著和平生活的質樸而純真的老人的赤子之情. --薛永年 <三餘圖> 軸 紙本 墨筆 130cm×32cm ...

不做壞情緒的奴隸,在快樂中生活,這就是我們遠離煩惱的秘訣

不做壞情緒的奴隸,在快樂中生活,這就是我們遠離煩惱的秘訣
不要做壞情緒的奴隸,在幸福中生活.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讓人苦惱的是人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有時候,我們口中所說的煩惱,不一定真的就是煩惱,它可能只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感受. 很多 ...

禪茶一味與善、執、睿

禪茶一味與善、執、睿
當下,人們喜歡在茶室和書齋懸掛"禪茶一味"這一書法作品,但何為"禪茶一味",是指禪.茶本是一體?還是指修禪和茶道相通?抑或是指喝茶能啟迪人生的感悟? 我理解的& ...

那個外號“法外狂徒”的大學教授,將網紅的本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個外號“法外狂徒”的大學教授,將網紅的本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文|小田老師談教育,用心創作,版權歸筆者所有,歡迎轉發.收藏.分享. 引言 很多人說:自媒體時代,沒有懷才不遇!聽著很有道理,但又有多少人擁有足夠的才能可以乘風而起呢? 從校園裡湧現出"五大 ...

散天花五首
散天花五首 九部 誰唱人生一首歌.酸甜和苦辣,是經過. 平心爭眼望山河.輪迴時令裡.萎榮多. 青草卑微但耐磨.花兒雖耀目,要精呵. 無形歲月總如梭.利名求到了.又如何. 十部 秋到南山賞菊花.輕煙籠罩 ...

《了不起的遊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導演郭寶昌帶您看懂京劇
<大宅門>系列劇導演郭寶昌,近日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京劇研究著作<了不起的遊戲:京劇究竟好在哪兒>.書的封面上,一老一少正在表演京劇傳統喜劇曲目<雙背凳> ...

詩話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

詩話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都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中秋歷史,淵源久遠,從唐朝始,賞月就已經成為民間普遍的習俗,除了史料<開元天寶遺事>有"玄宗八月十 ...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小時侯,我們都會背誦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是一首詠歎 ...

中國前十大白酒企業(上)

中國前十大白酒企業(上)
近期白酒板塊龍頭貴州茅臺由(國有獨資)更改為(國有控股)這意味著什麼?一個人賺錢不好嗎?為什麼要和其他人一起賺.懂得人自然懂,外國股市大多是以科技為龍頭的,而中國的股市確實以白酒撐起"小半邊 ...

值得推薦的幾本書「活著」「白鹿原」「心若菩提」「暫坐」

值得推薦的幾本書「活著」「白鹿原」「心若菩提」「暫坐」
[活著]-人是為自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我和現實關係緊張,說得嚴重一點,我一直是以敵對的態度看待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內心的憤怒漸漸平息,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 ...

百年《故鄉》百年“路”

百年《故鄉》百年“路”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年,又是魯迅創作小說<故鄉>100年.9月24日至25日,在魯迅的故鄉紹興,在"2021東亞文化之都・中國紹興活動年"以及"東亞文化之都城 ...

默溫詩歌10首|當我尋找你時,一顆心在山丘上的深長枯草中走動著

默溫詩歌10首|當我尋找你時,一顆心在山丘上的深長枯草中走動著
威廉·斯坦利·默溫(William Stanley Merwin),1927年生於新澤西州的聯盟城.1947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隨後去歐洲學習羅曼斯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早期,他先後在西班牙.葡萄牙和 ...

55歲拿起畫筆,成為最懂花的女人!筆下絢爛唯美的水彩花卉太美了

55歲拿起畫筆,成為最懂花的女人!筆下絢爛唯美的水彩花卉太美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與 花有著深厚的精神聯絡 在我的作品中 不僅要揭示我所畫花朵的本質 還要揭示我自己與自然世界的精神聯絡" "對我來說,水彩是完美的媒介 它具有自然流動的品 ...

聽說李雙江書法有“瘦金體”神韻,專家嘲諷:筆法輕浮,多難看啊

聽說李雙江書法有“瘦金體”神韻,專家嘲諷:筆法輕浮,多難看啊
任何時候,書法都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書法,並把書法創作當成一種陶冶性情.修身養性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如今的一些名人.明星,更是對書法情有獨鍾,筆耕不輟,其中就包 ...

看了心痛難忍的句子,萬分委屈
每天分享人生實用感悟,讓你越活越明白,越看越幸福,點選右上角關注"木子尚mzs". 一.世界上沒有不融化的雪,也沒有永遠穩定的戀愛,人心都是會變的. 二.希望下一次我們相遇的時候, ...

散文:在最美的清秋,感悟一葉人生

散文:在最美的清秋,感悟一葉人生
作者:子墨 喜歡劉禹錫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直以來我是喜歡秋天的,向來對秋天情有獨鍾. 豐富多彩的世界,也因為秋天而讓人們的情感更加豐富,多彩的風景,也構成 ...

我的人生感悟讀後感
2009年7月11日早晨9點,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病逝,享年98歲.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北大三才子之一,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文藝理論家.比較文學家,同時也是散文家,他的人生經歷十分奇特與坎坷. ...

王維《秋夜獨坐》:在秋夜中的人生感悟

王維《秋夜獨坐》:在秋夜中的人生感悟
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從他的字和號上可以看出他深受佛教的影響.這是因為他的家人虔信佛法,安史之亂後,王維也一心向佛,除了飯僧施粥外,他經常"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quo ...

人生感悟之淺話理深

人生感悟之淺話理深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如今這社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跟你好,那是用得著你,我用不著你,你是誰呀.用人朝前 不用人朝後 人嘴兩張皮反正都使得,有那會說的不會聽的,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 人得顧全臉面啊 - ...

過關--人生感悟

過關--人生感悟
人一上學,面對學習的壓力,不是前進,就是後退,讀完碩士.博士,一片光明:半途而廢,一個初中畢業生,到哪裡去尋職?將來能成什麼樣的好家,又能創什麼樣的好業?從小學藝,無論學畫畫,學寫字,學彈琴,學踢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