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重磅!“中國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9月12日,2021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香港大學袁國勇教授裴偉士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張傑教授獲得物質科學獎中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子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施敏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約650萬人民幣),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生命科學獎

來自香港大學的袁國勇、裴偉士獲得生命科學獎,獎勵他們發現了冠狀病毒(SARS-COV-1)為導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病原,以及由動物到人的傳染鏈,為人類應對MERS和COVID-19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產生了重大影響

重磅!“中國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袁國勇教授,1956年出生於中國香港,1998年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教授,在2001年至2011年擔任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他是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專家和外科醫生。他是香港醫學科學院的病理學家、外科專家,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外科榮授院士和美國醫學院士;他在2006-2007年間獲得裘氏資深研究員獎並在2007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他在2002年在香港評為太平紳士並在2004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的銀紫荊獎章。

因其在新發傳染病的專長和貢獻,袁國勇在2000年被任命為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所所長以促進香港大學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之間的合作。他的研究特點是針對各種病床上的各種疑難雜症尋找治療方法,然後把臨床樣品帶到實驗鑑定新型的致病病原體,許多動物源性的病源就是這樣發現的,利用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和他的經驗以及領導才能協調醫生,微生物學家和流行病學家,他曾多次幫助政府控制疫情在小區、醫院或動物中的爆發。

袁國勇的專長在控制2003年的SARS全球爆發中得到了印證。他在發現SARS感染病源體,即SARS 冠狀病毒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病毒的鑑定是疫情最後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多年來,他帶領他的團隊發現倆超過50種新病原體,包括人類冠狀病毒HKU1、蝙蝠類似SARS冠狀病毒、蝙蝠冠狀病毒HKU2-24 和很多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

他在1998年首先在Lancet(柳葉刀)醫學期刊發表了關於禽流感H5N1實驗室診斷的論文,這篇論文已經倍引用超過500次,為表彰他在傳染病領域的貢獻,香港大學在2005年聘任他為霍英東傳染病學教授,同樣在2005年,為突顯港大在該領域的成就和貢獻,中國科學技術部授予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中國大陸地區以外成立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袁國勇為首任實驗室主任至今。

重磅!“中國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裴偉士教授,1949年出生於斯裡蘭卡,1981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大學教授。他是英國皇家病理科醫學院院士,倫敦皇家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病理學院及醫學院院士,香港病理學及醫學院院士,香港社群醫學院榮譽院士,英國公共衛生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裴偉士教授目前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病毒學講座教授、譚華正基金(醫療科學)教授。裴偉士教授合作領導在香港大學的世界衛生組織流感H5參考實驗室,以及領導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

他目前的研究包括關於流感病毒的機理、先天免疫反應、傳播、生態、及在人類和動物 (例如家禽、豬和野鳥) 中的流行病學。他的研究對人類豬流感和禽流感病毒的出現和其他病理機理有重大的發現,他共同參與的研究亦對控制流感和動物流感提供實證基礎。

他對H5N1禽流感所引發的嚴重肺炎有嶄新理解,以至對此病引入新的治療方法。他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在SARS冠狀病毒的發現、診斷和病理有重要角色。他目前亦對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進行研究。

物質科學獎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中科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張傑教授獲得物質科學獎,獎勵他透過調控鐳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衝快電子束,並將其應用於實現超高時空分辨高能電子衍射成像,和鐳射核聚變的快點火研究

張傑,1958年出生於中國山西。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

張傑教授是世界知名的鐳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在高能量密度物理和鐳射聚變物理前沿研究領域做出多項重要學術貢獻,並因此於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獲得鐳射聚變與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領域國際最重要的獎項-愛德華·泰勒獎章,他也是世界範圍內首位獲得該項榮譽的華人科學家。

張傑教授領導的上海交大鐳射等離子體實驗室研究團隊,連續三期(九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資助(2012-2020),長期與美國、英國、日本的重要科研機構開展高水平的國際合作,是國際學術界相關領域最有影響的團隊之一。

在過去的30多年的時間裡,張傑教授在鐳射等離子體研究領域培養了100多名博士,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活躍在鐳射等離子體研究領域,並在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獲得了教職和研究崗位。張傑還全國培養出蔡詩東等離子體物理獎獲得者最多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張傑教授主持過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專案,還是兩期科技部973專案首席科學家,目前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中科院“新型鐳射聚變方案”先導專項研究。

張傑教授曾先後獲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998)、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199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學者(1999)、中國科學院優秀百人計劃獲得者(2002)、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2002)、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2003)、世界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2004)、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6)、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07)、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200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1)、美國核學會愛德華·泰勒獎章(鐳射聚變與高能量密度領域國際最高獎項)(2015)、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2018)。

2006年-2017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2017年-2018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目前擔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致遠學院榮譽院長。

他曾任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主席、香港特區高等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委員、香港特區科研資助委員會(RGC)委員、新加坡國家研究理事會(NRF)外國專家評審委員、德國洪堡基金會(AvH)外國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在物理領域設立的Comstock Prize和美國物理學會在等離子體領域設立的Ronald Davidson等離子體物理獎遴選委員會委員。他是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2008)、英國女王大學榮譽博士(2010)、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榮譽博士(2011)、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榮譽博士(2013)。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來自中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暨電子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施敏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勵他對金屬與半導體間載流子互傳的理論認知做出的貢獻,促成了過去50年中按“摩爾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積體電路中如何形成歐姆和肯特基接觸的關鍵技術

施敏教授出生於南京市,在臺灣長大。195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電機系,1960年在華盛頓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1963年在斯坦福大學獲電機工程博士。他於1967年在美國與姜大元博士共同發現浮柵儲存(FGM)效應,是廣泛應用的快快閃記憶體儲器之核心發明。這裡所獎勵的科學工作是他1968-1969年在新竹交通大學 (今陽明交通大學) 期間完成的。

施敏教授對跨金屬/半導體 (金/半)載流子的傳輸理論和實踐,做出了基礎性和開創性的貢獻。他對於大範圍摻雜(1014-1020/cm3) 和工作溫度 (矽: 77K-373K;砷化鎵:50K-500K)的金/半接觸特性,透過跨金/半介面勢壘的量子隧道穿越、熱電子發射、映象力降低、和二維統計雜質變化的共同效應都做出了分析和實驗。這些對矽和砷化鎵半導體的前沿貢獻, 不僅奠定了歐姆和肖特基 (歐/肖)接觸的科學理論基礎,並且開啟了製造近代半導體器件的可擴充套件途徑。在接下來的50年中,它們被廣泛的用於計算、通訊、感測、控制、成像和記憶之晶片電路的製造,對人類生活和文明有巨大貢獻。1994年,當選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數理組)。199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他還撰寫了具有傳奇色彩的研究專著《半導體器件物理學》。這是一本全球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研究人員“必學”之書,一直被研究生院教師/學生以及整個電子和光子行業的工程師使用和引用。

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中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定“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金。獎金來源於公共聲譽優良、社會貢獻突出且深度認同科學價值的行業領軍人物自願出資,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有限公司負責獎金的捐贈和發放。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未來科學大獎對獲獎者的國籍不做限制,只要求其工作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並主要在中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完成。

推動科學、成就未來。未來科學大獎希望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啟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實現中國的“科學夢”。

重磅!“中國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來源:未來科學大獎。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11

相關文章

聚焦 | 每人650萬!“中國版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聚焦 | 每人650萬!“中國版諾獎”公佈:4位院士獲獎
2021 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來源:未來科學大獎官網 9月12日,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佈最新一屆獲獎名單.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裴偉士獲得"生命科學獎":上海交通大學.中 ...

53位“院士”華人佔47席,“聯合國科學院”不屬於聯合國?

53位“院士”華人佔47席,“聯合國科學院”不屬於聯合國?
"聯合國科學院"執行主席向凌雲.圖片來源:"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網站 本刊記者/李明子 一篇名為<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公佈53位學者為聯合國科學院首批院士& ...

七位院士在粵開聯合實驗室 孵育臨床轉化新模式

七位院士在粵開聯合實驗室 孵育臨床轉化新模式
孵育臨床轉化新模式,打通醫療科研轉化"最後一公里" 羊城晚報訊 記者林清清,通訊員郝黎.張藍溪.靳婷攝影報道:9月24日至29日,"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學高峰論壇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太監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太監
太監可以說是中國封建制度的畸形產物,這是一種極不人道的做法,也體現出封建王朝的極端殘忍.一些貧苦出身的百姓為了生存,不惜割掉生殖器,進入皇宮中服侍皇上以及皇親.身為太監,不僅要飽嘗生理及心理的雙重摧殘 ...

非中國國籍的5位明星,在國內賺的盆滿缽贏,網友:忘本負義

非中國國籍的5位明星,在國內賺的盆滿缽贏,網友:忘本負義
非中國國籍的5位明星:張柏芝是在周星馳的帶領下走進了娛樂圈,張柏芝從出道就給人一種清麗秀美感覺,所以她的標籤有"小林青霞"和"玉女掌門人"之稱,張柏芝在中國可以 ...

諾獎風向標來了!2021年拉斯克獎出爐,mRNA疫苗兩位先驅獲獎

諾獎風向標來了!2021年拉斯克獎出爐,mRNA疫苗兩位先驅獲獎
2021年9月24日,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獎項拉斯克獎(The Lasker Awards)公佈,今年拉斯克獎共設立3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醫學科學特別成就獎. 拉斯克獎在生命科學. ...

土壤微生物學家陳文新院士病逝!7天內我國已送別4位院士
據中國科學院10月8日訃告,該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學家.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陳文新,因病醫治無效,10月7日在京逝世,享年95歲.南都記者獲悉,遺體告別儀式定於9日上午10時30分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 ...

這所“魔法學校”火了!百年底蘊加持,走出200餘位院士、多部影視劇來取景

這所“魔法學校”火了!百年底蘊加持,走出200餘位院士、多部影視劇來取景
小的時候,相信不少腦洞大開的小夥伴都會夢想著有一天,貓頭鷹帶來了霍格沃茨的入學通知書,我們坐著霍格沃茨特快去到夢寐以求的魔法學校,進入那個神奇的世界,體驗一把擁有神奇魔法的快樂.雖然沒有貓頭鷹銜來入學 ...

日本首相選舉,中國關注日本這位重量級“親中”人物的命運

日本首相選舉,中國關注日本這位重量級“親中”人物的命運
據日經亞洲報道,定於 9 月 29 日舉行的日本執政黨自民黨領導人選舉,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觀察人士的濃厚興趣.但日本首相職位並不是此次選舉中唯一的問題.中國政府還擔心親華的重量級人物自民黨幹 ...

縣級市走出14位院士 浙江東陽因何“盛產”學者?

縣級市走出14位院士 浙江東陽因何“盛產”學者?
浙江東陽. 包康軒 攝 中新網金華9月18日電 (記者 張斌)1986年4月30日,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開創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嚴濟慈受邀回到母校--浙江省東陽中學,以自身求學的經歷面向全校師生演講. ...

3位院士作序,該書的出版是我國礦物學研究和教學的一件大事

3位院士作序,該書的出版是我國礦物學研究和教學的一件大事
成因礦物學是現代礦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礦物學向不同領域拓展的根基.它研究礦物與礦物組合的時空分佈.礦物內外屬性間的關聯.礦物形成與變化的條件和過程.礦物與其介質間的相互作用及相應的宏微觀標誌.礦物成 ...

蘇姿豐、陶哲軒在列,拜登政府公佈30位總統科技顧問委員

蘇姿豐、陶哲軒在列,拜登政府公佈30位總統科技顧問委員
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杜偉.小舟 今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30 位最傑出的科技領袖成為其任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成員,其中包括 AMD 全球總裁 & 執行長蘇姿豐.著名華裔數學家陶哲 ...

共和國7天內痛失4位院士 張涵信、李正名、葉可明、陳文新個人簡歷
10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學家陳文新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10月1日至7日,張涵信.李正名.葉可明.陳文新四位院士相繼離世.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 ...

世界頂尖科學家如何看待今年諾獎?兩位“最強大腦”這樣說……

世界頂尖科學家如何看待今年諾獎?兩位“最強大腦”這樣說……
2021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三大獎項業已揭曉.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和WLA會員.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謝爾頓·李·格拉肖分別對今年諾貝 ...

全球“最標緻”8張美人臉,中國上榜兩位

全球“最標緻”8張美人臉,中國上榜兩位
沃拉娜特·旺薩莞是一位泰國影視女演員,在國際上擁有一定人氣,她長髮飄飄.眼神多情,長著有一張既驚豔又耐看的臉,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一種優雅高貴的氣息. 傑西卡·阿爾芭是一位美國影視女演員,出演過很多好萊 ...

送別!共和國7天內痛失4位院士

送別!共和國7天內痛失4位院士
10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學家陳文新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10月1日至7日,張涵信.李正名.葉可明.陳文新四位院士相繼離世.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 ...

全球集數最多的動畫,中國上榜兩位,日本佔大半
top10:Kirin萬事通之館(日本) 是各種百科知識的教育動畫,在日本也是很受歡迎的.總共出了1565集. top9:喜洋洋與灰太狼(中國) 我們的童年回憶,喜洋洋與灰太狼承載了我們青春的美好,而 ...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GöranHansson宣佈後,專家解讀獲獎成果./北歐時報現場圖 (北歐時報 新譯科技斯德哥爾摩訊 記者何儒 通訊員郭明)瑞典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11:55分,2021年諾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