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GöranHansson宣佈後,專家解讀獲獎成果。/北歐時報現場圖

(北歐時報 新譯科技斯德哥爾摩訊 記者何儒 通訊員郭明)瑞典當地時間10月6日上午11:55分,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德國科學家本傑明·李斯特和美國科學家大衛·麥克米倫因“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的發展”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

本傑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1968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1997年從法蘭克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研究人員。

大衛·麥克米倫(David W.C.MacMillan),1968年出生於英國貝爾斯希爾。1996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2021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36萬元人民幣)。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公佈結束後,北歐時報總編輯專訪諾貝爾化學獎評委、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鄒曉冬(右)/北歐時報圖

公佈結束後,北歐時報專訪了諾獎評委華人科學家鄒曉冬院士。

北歐時報:鄒教授您好!非常高興採訪您。剛剛諾貝爾化學獎公佈,網上一下爆屏了。今年公佈的諾貝爾獎從醫學到物理,到化學,網友們覺得很有意思,我們可以聯想到從神經學科的觸覺感應,到環境與氣候的物理學解釋,再到今天的不對稱有機催化,似乎是連貫的偉大發現。最近我們在美國《科學》雜誌看到中國科學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的科研成果,聯想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首次合成牛胰島素,聯想到楊振寧、李政道三十多歲就發現宇稱不守恆理論,網上看到他100歲生日回憶與愛因斯坦的交往。您作為諾貝爾化學獎評委之一,能不能給我們談一談中國科技飛躍與諾獎的情緣,今天獲獎的兩位科學家的偉大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會給我們帶來哪些福音?謝謝!

鄒教授:謝謝!大家知道化學催化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35%的生產總值都離不開催化。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小分子不對稱性有機催化。不對稱性催化以前有兩個分支,金屬有機催化和生物酶催化,曾分別在2001年和2018年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今年兩位諾獎獲得者發現有機小分子也具有金屬有機催化劑和生物催化劑同樣甚至更有效的催化功能,因此開闢了催化領域裡第三個分支。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有機分子,比如說用的塑膠、吃的藥物,太陽能電池等等都含有有機分子,這些都是透過化學催化合成出來的。

最近中國科學家用二氧化碳成功地合成出澱粉,這個過程中也用到了有機小分子催化反應。可以這麼說,催化的作用就是把物質反應的效率提高,從而大大提高生產力。幾乎任何化學合成都需要透過催化反應來完成。

北歐時報:沒想到物質催化作用的貢獻如此之大,如何更進一步解釋?

鄒教授: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小分子不對稱性有機催化,這一個新概念,它的一發現為“催化家族”增添了一個新催化工具。與金屬有機分子和生物大分子酶相比,小分子既容易合成,也不需要金屬元素,不但成本低,而且環保。可以說,不對稱性有機催化劑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里程碑的飛躍。特別是製藥方面,很多藥物分子的合成需要用很多步驟,很多反應來實現,有些只能從自然產物中提取,因為產量有限,所以很貴。如果有更好的化學合成方式來提高產能,將來藥物就會更便宜更容易滿足人類需要。比如說現在很多疑難病症,艾滋病,新冠病等,都需要大量藥物。

北歐時報:聽您這麼通熟易懂介紹讓我們受益匪淺,又回到剛才提到的中國科學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澱粉問題,是否意味著不用種糧食了,這樣的貢獻將來有沒有可能獲諾獎?

鄒教授:用二氧化碳合成澱粉有沒有可能獲諾獎,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諾貝爾獎的提名和篩選過程在50年之內是保密的。諾貝爾獎是獎勵在某個化學領域做出最開創性工作的科學家,但獲獎領域及獲獎人是需要被提名的。

北歐時報:隨著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諾委會如何邀請中國科學家參選?

鄒教授:中國科技發展在近幾十年來引起很大關注,諾委會每年都會向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指定科研院校和教授發出邀請信,徵集諾獎候選人提名。

北歐時報:您是皇家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第一位華人評委,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的工作和成就?

鄒教授:謝謝!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兩部分,一個是發展新的晶體結構分析方法,另一個是開發新的多孔材料。比如我們發展的電子晶體學可以用來研究包括有機藥分子及生物分子的原子結構。無論是新藥研究,還是開發新催化劑,都需要確定分子的原子結構。作為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八大評委的一員負責諾獎的評審,是我學術生涯中的最重要最有意義的工作。作為華人科學家,我在科研上取得的一些成績,應該歸功於我的學生。我更願意看到年輕一代做出更大的成績,就像當年30多歲的楊振寧李政道一樣取得的成果,為人類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諾獎八大評委之一、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鄒曉冬/北歐時報圖

北歐時報:您的研究如何激勵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

鄒教授:我有很多學生,有的來自中國。我主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激發他們對科研的興趣,鼓勵他們勇於探索自己的新想法。我希望成為他們的靈感來源。比如今年兩位諾獎得主就敢於打破常規思考問題的方式除了需要學習現有的技術知識外,我鼓勵學生多提問,敢於質疑,有新想法。比如“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思考這個問題嗎?”或“這種技術是最好的嗎?我們能否改進它?”有了新問題新想法後,我鼓勵學生自己探索,去證實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成功地創造新知識。這一點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相對都比較年輕,出生於1968年,分別於96年和97年獲得博士學位。他們獲獎的工作對有機催化的研究興趣開始於獲得博士學位後幾年。這種持續和創新的工作使他們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獎,只用了3年和4年的時間。所以他們透過獨立發展了自己的專業知識。

諾貝爾化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諾獎評委鄒曉冬院士

公佈結束後,鄒曉冬接受北歐時報科技通訊員採訪/北歐時報圖

北歐時報:您從哪裡獲得研究靈感,如藝術,音樂還是社交?

鄒教授:我的靈感來源是,首先你得看準領域,然後再從事它。它有哪些挑戰?這就是靈感,有些事情有時候會很難,再或者是沒有人做過的。你要願意做出貢獻。如果你在這個領域工作,你相信它會奏效,你可能會在該領域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這就很重要,實際上不僅僅是好的想法,比如有機催化在小分子領域現在非常罕見,人們可能會研究它,而不是所有人。可能人們現在透過諾貝爾化學獎才更好地瞭解它。

北歐時報:我有時對我的研究感到沮喪。例如,合成的催化劑後可能測試時表現不佳。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開導良策嗎?

鄒教授:這些年來,我指導過很多學生。實際上,挫折是積極的影響。如果你感到沮喪,那麼當然會測試你是要放棄還是要繼續。我的研究中有許多重大發現,只要你不放棄,你就會達到一個不同的水平。因此,挫折讓你真正思考最終的解決方案。當研究失敗時,你浪費了大部分時間。只有幾次成功。夠了,已經很值得了。

北歐時報:你們和中國有什麼合作嗎?

鄒教授:我和中國有很多合作。我的課題組裡有很多來自中國的學生。畢業或訪問結束後,他們現在已在中國的大學或者公司工作。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北歐時報:周圍環境或社會環境或實驗室條件如何影響您的工作或整個工作的進展?

鄒教授:工作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須有一個能夠激發靈感的環境,讓學生和研究人員有自己的想法。它的目標鼓勵他們測試不同的假設。而學生們應該想過,這種想法是否可能,還是不可能,這正是現任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所做的事情。他們以前的工作可能來自他們的導師。現在他們試圖找到一個新的方向。

因此,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設施極為重要。中國現在就有很多非常好的研究設施。雖然我對他們的工作環境不太瞭解,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喜歡它。學生們應該要喜歡它。我敢肯定,中國目前已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在科研領域,所以很有吸引力。我指導的許多學生都想去中國發展。

北歐時報:非常感謝接受採訪!

謝謝!

(編輯:吳靜芳)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10

相關文章

世紀遺憾!中國差點就得諾貝爾化學獎了

世紀遺憾!中國差點就得諾貝爾化學獎了
這幾天諾貝爾獎陸續公佈,很遺憾的是,中國科學家再次落選諾貝爾獎.截至目前,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只有屠呦呦和她的青蒿素獲獎.其實在歷史上,中國科學家有一項科研成果,曾無限地接近了諾貝爾化學獎,但最終因為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瑞典皇家科學院陳德亮院士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佈,北歐時報專訪瑞典皇家科學院陳德亮院士
(北歐時報 新譯科技斯德哥爾摩訊 記者Robin Ho.通訊員Tianhao M)瑞典當地時間10月5日上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行新聞釋出會,公佈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美國.德國.義大利 ...

2021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獎公佈!一文看懂獲獎研究背後秘密

2021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獎公佈!一文看懂獲獎研究背後秘密
10月5日起,2021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等自然科學類獎項都花落誰家?每個獎項背後都有著怎樣的成果和故事?一起來和小加君瞭解一下吧! 2021諾貝爾生理或醫學 ...

新聞8點見│獨家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提到了郎朗和中國的酒

新聞8點見│獨家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提到了郎朗和中國的酒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10月8日下午,新京報記者獨家連線本亞明·利斯特教授,揭開這位新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背後的故事. 本亞明·利斯特1968年出生於德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身價過億卻不願在國外發展,只求“中國綠卡”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身價過億卻不願在國外發展,只求“中國綠卡”
科學家諾貝爾是一個特別富裕的人,他一生擁有350多項專利發明,在歐美五大洲開設了100多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大量財富. 1895年,諾貝爾留下遺囑,拿出大量遺產作為基金,把每年所得的利息分成5份,獎勵 ...

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公佈,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2/3在美國

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公佈,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2/3在美國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公佈,三位美國大學教授共同獲得該獎項. 這三位大學教授分別是: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戴維·卡德(David Card):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喬舒亞·D·安格里斯 ...

2021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名科學家獲獎
據海外網訊息,北京時間10月6日晚,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本傑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大衛·麥克米倫(David W.C. MacMillan)因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 ...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來源:福州廣電-福視悅動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佈,將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本亞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戴維·麥克米倫(David W.C. Ma ...

工薪家庭出身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物理教室太冷,我決定轉去化學系

工薪家庭出身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物理教室太冷,我決定轉去化學系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戴維·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主之一.他表示,這次獲獎讓他"震驚.高興.而且感到非常自豪". 麥克米倫在蘇格蘭長大, ...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魯賓遜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魯賓遜
魯賓遜,男,1886年出生在英國的比德福德.父親經營製造醫用外科機械和紙板箱工廠,母親喜歡栽花種樹.從小受母親影響,他會幫助母親給花草樹木澆水.施肥.修剪枝葉,在這過程中,他會細心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 ...

回顧1901-2020歷年諾貝爾化學獎
1901年,雅各布斯·亨裡克斯·範托夫(荷蘭):"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 1902年,赫爾曼·費歇爾(德國):"在糖類和嘌呤合成中的工作". 19 ...

嘮科 | 讓構建分子發生革命性變化的巧妙工具——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成果解讀
(記者:和苗.付一鳴.張瑩:製圖:彭茜:編輯:羅國芳.錢錚.金正.程大雨)

諾獎開出“真”化學獎可喜可賀?大可不必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不對稱有機催化",這屆化學獎很化學.微博熱搜關於諾獎的評論區終於打破冷冷清清的尷尬,網友紛紛表現出對罕見的"真"化學獎喜大普奔. 由 ...

真鍋淑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本世紀以來日本拿下20個諾獎”靠的真是政府計劃?
2021年10月5日,真鍋淑郎獲得了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所謂"世紀之初日本政府諾貝爾獎計劃,誓言今後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的說法又被翻出來,以證明日本令人矚目的科技發展 ...

以為諾貝爾獎化學獎離你很遙遠?其實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成果

以為諾貝爾獎化學獎離你很遙遠?其實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成果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終於不是理綜獎了! #諾貝爾頒獎季##2021諾貝爾獎##諾貝爾化學獎##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開發有機催化#

一週前瞻|中美CPI公佈在即,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日揭曉!還有這些重磅會議要召開
本週,多個重要會議將召開,一系列重要經濟資料將陸續公佈. 中國和美國的通貨膨脹資料是外界關注重點.9月份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預計將顯示通脹率仍在上升.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舉辦 10月11日到15日, ...

諾貝爾開獎時間到,過去5年經濟學獎都頒給了誰?亞洲經濟學家能否獲獎?
北京時間10月4日,全世界正式進入2021年諾貝爾獎"開獎時間". 在依次頒發完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三大自然科學類獎項,以及文學獎.和平獎之後,按照計劃,瑞典皇家科學院 ...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在即,聽說熱門領域是全球債務?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在即,聽說熱門領域是全球債務?
從2019年的"脫貧"到2020年的"拍賣理論",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從前只可遠觀的獎項正在變得越來越具有普世價值. 而在受新冠疫情反覆困擾的當下,世界經濟的復 ...

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日揭曉,將花落誰家?
誰將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北京時間10月11日17:45,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揭曉,這也是每年最後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 截至2020年10月,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共頒發了52次,共有86人獲獎,其中2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