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後,毛主席實在是忙,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滿滿的,他想回家鄉去看看都沒有時間。說起來,自1927年離開韶山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鄉,一直在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奔波忙碌,終於等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但建國之後,他依舊忙,為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富強而忙碌,眼看自家鄉飛來的信件壓滿案頭,家鄉的父老鄉親也有不少來北京看望他的,他不免對家鄉有了更多的想念,但苦於沒時間回去,於是就讓長子毛岸英替他回鄉省親。
1950年四五月間,毛岸英帶著毛主席的囑託回韶山省親,他的任務很重,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毛主席的囑託,探望家鄉的父老鄉親,瞭解家鄉的民事民情。
毛岸英也是已經有二十餘年沒有回過韶山,他只在童年時期在韶山住過,對家鄉的一切都不太瞭解,還需要依靠家中的親戚和家鄉的同志幫助他了解一二。
也是在這個瞭解過程中,他得知為革命而犧牲的姑姑毛澤建還有一個養女在世,名叫陳國生,就生活在湘鄉縣,這顯然讓毛岸英很意外,要知道他回韶山之前,父親已經將毛家人及親戚們都做了一個大致的介紹,毛主席知道的,他也基本都知道。
而姑姑還有一個養女在世的訊息,他是不知道的,父親從來沒有說過,這就表示,毛主席很可能也不知道這件事,因此毛岸英決定一定要搞清楚這件事,但他本身沒有太多時間去調查瞭解此事,於是在離開韶山之前將這件事拜託給了表伯父文運昌。
文運昌比毛主席大九歲,家住湘鄉縣唐家坨,是毛主席外婆家的大表兄,和毛主席感情很好,也是毛主席當時湘鄉親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因此毛岸英拜託文運昌調查此事,如果能確定毛澤建真的有養女在世,那就直接向毛主席彙報。
文運昌趕緊答應了下來,立即去打聽這件事,併到陳國生家中瞭解具體情況,在他的瞭解下,陳國生確實是毛澤建的養女,他沒有自己寫信給毛主席,而是讓陳國生自己給毛主席寫信,將具體情況詳細告知毛主席,以便於讓毛主席更直觀的瞭解這件事。
陳國生沒有猶豫,將自己的身世以及家庭情況和如今的生活情況一一告知毛主席,毛主席接到信之後也是有些難以置信,他沒有想到妹妹遇害那麼多年,居然還有一個養女留下來,這是一件大事,需要謹慎,他讓中央辦公廳給地方政府寫了一封信,具體調查落實這件事。
地方政府對此很重視,很快就實地走訪調查這件事,經過他們的調查,終於還原了陳國生的身世。
實際上,陳國生是梁澤南和陳淑元的女兒,而陳淑元的親弟弟陳芬正是毛澤建的丈夫,也就是說,陳國生是毛澤建和陳芬的外甥女,那又是怎麼變成毛澤建的養女的呢?
原來梁澤南、陳淑元、陳芬、毛澤建都是革命者,且梁澤南還是陳芬的同學,很早就投身革命,又娶了陳芬的姐姐,後來陳國生出生,因著梁澤南和陳淑元都為革命而四處奔波,所以陳國生一直都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陳國生在外祖母家生活的時候,就跟著姓陳,取名陳國生,雖是陳芬和毛澤建的外甥女,但對外就說是兩人的女兒。
這種現象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是很正常的,比如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兄弟等在楊家生活的時候也是姓楊,朱德的女兒朱敏在跟著外祖母生活的時候名叫賀飛飛等等,這都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陳國生的情況就是如此。
後來陳芬、毛澤建、梁澤南先後犧牲,陳淑元不得不到處躲避國民黨的追捕,漂泊他鄉,陳國生就真的作為毛澤建和陳芬的養女與外祖母相依為命,再後來結婚生子,一直生活在湘鄉縣。
當地政府將這件事調查清楚之後,就向毛主席作了彙報,確定了這件事,隨後陳國生再次給毛主席寫信,因家中困難,想讓毛主席給介紹個工作,同時也想去北京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再次看到陳國生的信,心中感慨萬千,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妹妹還有一個養女在世,一想到毛澤建這個妹妹,毛主席就心疼。
說起來毛澤建也並不是毛主席的親妹妹,而是堂妹。
毛澤建原本的家庭生活情況很困難,父母都有病在身,她九歲的時候得到了毛澤東父母的關照,因毛順生和文七妹沒有生育女兒,就將毛澤建接到上屋場住,於是毛澤建就成了毛澤東的妹妹。
不過她在毛順生家中生活的時間也並不長,前後差不多有五年的時候,後來文七妹和毛順生先後病逝,14歲的毛澤建再次回到原來的家中生活。
但她下面有好幾個弟弟妹妹,生活實在困難,於是毛澤建就被母親送到了楊林鄉做童養媳,她的一生似乎就這樣被安排好了,無法反抗,沒有未來,但她比當時的很多同樣成為童養媳的女孩子要幸運,因為她有一個哥哥,名叫毛澤東。
既然毛澤建曾過繼到上屋場,那在毛澤東心中,毛澤建就永遠是他的親妹妹,他原本就同情那個時代的女子,但當時的他還沒有能力改變大多數女子的命運,不過他能改變妹妹的命運。
於是毛澤東回鄉後親自去楊林鄉將毛澤建接了回來,解除了這樁不合理的婚姻,後來又將毛澤建接到了長沙讀書,這是毛澤東作為毛順生長子所做的一件大事,他說服毛澤民、毛澤建和毛澤覃都離開了韶山去到長沙,在長沙讀書、工作,為革命、為人民努力做一些事。
走出韶山的毛澤建很快開啟了新生活,她入學校讀書,加入革命隊伍,在革命的道路上越戰越勇,也逐漸成為一名成熟的革命者,在這個過程中結識了同為革命者的陳芬,兩人很快結為夫婦,一起並肩作戰。
兩人婚後一起回到陳芬的老家耒陽從事革命活動,也因此,毛澤建和毛澤東見面的機會就少了,實際上,兩人自1925年見過一面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
大革命失敗之後,毛澤建和陳芬又被組織安排到衡山工作,他們在衡山領導農民運動,組織游擊戰爭,也因此成為敵人重點追捕的物件,1928年5月,在掩護游擊隊員撤退的過程中,毛澤建被夏塘挨戶團逮捕,進了夏塘監獄。
沒過多久,陳芬也被捕,且很快就被敵人殺害,而毛澤建所在的夏塘監獄被耒陽農軍襲擊,幾十名革命者被救了出來。
當時的毛澤建已經快要生了,行動不便,跟著游擊隊只會成為拖累,她執意留下來隱藏,後來和陳芬的姐姐陳淑元一起隱蔽到一個老婆婆的家中,只等生產。
原本他們隱藏的地方很安全,但壞就壞在孩子出生之後經常會有哭聲,剛出生的孩子哭是在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卻引起了挨戶團的注意,於是三人很快就被發現,再次入獄。
這次入獄,毛澤建的身份被揭開,因其是毛澤東的妹妹,又在衡山縣肩負黨的重要職務,因此被關押進衡山縣女監獄,成為重點關注物件。
我黨曾展開對她的營救,但都無果,只有陳淑元和毛澤建所生的孩子被保釋了出來。
毛澤建這次被捕之後,在獄中遭到了嚴刑拷打,整整一年,敵人使出渾身解數想讓她屈服,但都失敗了,最終敵人還是決定將毛澤建殺害。
1929年8月20日,毛澤建在衡山湘江河畔的馬王廟被敵人殺害,犧牲的時候只有24歲,在她被殺害之前,她在獄中寫了一封遺書,讓陳淑元交給三哥毛澤東,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民總歸要做主人,共產主義事業終究要勝利。
是的,人民翻身做主人,共產主義事業取得勝利,是每一個革命者終身的追求,他們知道這追求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成為現實,而在此之前,他們會為之不懈努力,即便是付出生命也無所謂。
毛澤建就這樣犧牲了,應該說他們一家都犧牲了,陳芬犧牲了,毛澤建犧牲了,毛澤建所生下來的孩子也因為一段時間的獄中生活以及出獄後與母親分離得不到好的照顧而夭折。
毛澤東每每想到妹妹毛澤建的犧牲就很是心疼,她不是毛家唯一犧牲的革命者,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和毛澤覃也都犧牲了,還有毛澤東的侄子、毛澤覃的兒子毛楚雄,還有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等,而毛澤建卻是毛家第一個犧牲的革命者。
24歲,還是那樣明媚的年紀,她就被敵人殺害了,鮮血染紅了湘江河畔,革命的洪流中有太多這樣的犧牲,有太多這樣的烈士,值得世人永遠銘記。
而在革命尚未成功的年代,能記得毛澤建的人還並不多,這並不多的人中,最無法忘記她的就是她的親人,比如毛澤東。
毛澤建犧牲的訊息傳來的時候,毛澤東心裡很難過,更難過的是,毛澤建的丈夫也犧牲了,孩子也夭折了,竟沒有留下一個人,一個小家就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誰曾想,二十餘年過去了,毛主席才知道,毛澤建還有一個養女活在世上,這件事得到確認之後,他心中很是激動,尤其是看到陳國生的信之後,他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但對於陳國生想要他給安排工作以及進京看望他的願望,他又無法答應下來。
按理來說,陳國生的養父母都是烈士,建國之後理應被照顧,但毛澤建畢竟是毛主席的妹妹,是親人。
對於親人,毛主席向來都是嚴格要求的。作為毛主席的親人,不僅不能被特殊照顧,還要嚴格要求自己,能自己解決的困難就要自己解決,能為人民服務的時候就要努力去做,給世人做表率。
因此,毛主席考慮了一番,給陳國生寫了一封回信,信的開頭,毛主席親切的稱呼陳國生為賢甥,信的內容簡單明瞭,毛主席明確表示:“望你們在湖南設法求得工作,不要來北京,鄉間情形可來信告我。”
毛主席的這個回覆是他一貫堅持的原則,即大公無私、公私分明,我們看建國之後毛主席回給親友的信件中,對於求工作和求進京之類的要求,毛主席絕大多數的回覆就是“不要來京”、“不宜由我介紹工作”等。
這是毛主席為天下人做出的一個表率,而另一方面,毛主席又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在堅持原則之外,他對有困難的親友又是盡己所能的給予幫助,而且這些幫助都是他私人的幫助,都是他透過自己的稿費來實現的,可以說,毛主席的稿費養活了很多人。
每當知道有親友家中困難,他總是會寄去部分稿費,每當有親人到北京去看他,他也會用稿費買一些禮物送給親友,更甚者直接每人給一些錢,這些錢從一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這在那個年代是一筆不小的錢。
當然,一旦牽扯到原則問題,毛主席又決不徇私,因此當陳國生提出自己的請求之後,毛主席直接拒絕了。
但毛主席拒絕了外甥女的請求不代表著毛主席不關心這個外甥女,實際上自從他知道了這個外甥女之後,一直很關注她。
要知道不管如何,陳國生都是烈士的後代,她的身份一旦落實,當地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照顧,因此,不久之後,陳國生就被安排進長沙茶廠工作,後來又調任蔡鍔北路肉食店出納,有了一定的收入,家中的困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解決,生活漸漸好了起來。
1951年的5月,正在工作的陳國生接到了湖南省委交際處打來的電話,這個電話讓陳國生的心砰砰地跳,原來是北京中南海來電要讓陳國生進京。
進京看望毛主席,這是她過去一年一直存有的一個渴望,但苦於毛主席“不要來北京”的叮囑,她只能壓下這個渴望,沒想到僅僅過去了一年,毛主席就要見她,她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情激盪?
後來陳國生才知道,毛主席安排進京的除了她之外,還有毛主席的表兄文運昌和文澗泉,三人在湖南省委交際處匯合,然後坐火車進京,住進了前門飯店。
幾天之後,毛主席尋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讓秘書田家英去前門飯店將三人接到了中南海懷仁堂,毛主席就在懷仁堂的客廳裡接見家鄉的親人。
對於這次見面,三人是很緊張的,文運昌和文澗泉還好些,至少毛主席年少的時候和兩人多有接觸,一起生活過,一起玩耍過,而陳國生則是第一次見毛主席。
她不知道見到毛主席之後第一句話說什麼,也不知道接下來談些什麼,整個人都很拘束,所以等毛主席問“帶了什麼東西?”的時候,陳國生有片刻的愣怔,隨後帶著歉意地說:“三舅,我們什麼東西都沒帶,您需要什麼?”
她一緊張,就以為毛主席是問大家帶了什麼禮物,實際上毛主席向來要求家鄉來人不要給他帶禮物,但有一樣東西需要帶,即關於鄉間情況的材料,或者調查報告、材料,或者反映情況的書信等,以便於毛主席瞭解鄉情。
聽陳國生這樣問,毛主席也沒有生氣,而是笑著搖了搖頭說:“我是問你們帶了什麼書信、報告呀。”
陳國生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說:“我們帶了一些情況,要給您反映。”說完就要將那些材料拿出來。
毛主席只是先問問,也不是要立刻就看,眼看著已經到了飯點,毛主席就先請幾人吃飯,飯桌上,毛主席還拿出了葡萄酒招待大家,他深情的對幾人說:“你們原來因為我受了苦,吃了苦楚,受了牽連,現在要讓你們享受享受。”
革命年代,毛主席的親人有的參加革命直接犧牲了,有的因為毛主席而受到了牽連,有過很艱難的時刻,這也是建國之後毛主席儘量用自己的稿費照顧親友的原因之一。
有了毛主席的這句話,幾個人眼中都有了淚水,緊張的心情也得到了緩解,隨後的聊天也不再拘束,毛主席還談到了很小時候的故事,後來談到毛澤建的時候,陳國生想到了一件事。
她鼓起勇氣對毛主席說:“澤建媽媽的墓埋在衡山金紫峰麓,墓上只有一塊石碑。三舅,是否可以跟政府講一聲,請他們撥一筆款,把墓修一下。”
聽到陳國生這樣說,毛主席一愣,他顯然沒有想到外甥女會有這樣的請求,但再一想又覺得外甥女這個請求是很自然的。
作為子女,為已故父母重修墓地是一種盡孝的表現,而且可以想到,革命年代,毛澤建犧牲之後必然是草草被安葬了,墓地肯定是很簡陋的,現在革命勝利了,重修墓地確實可以提上日程。
但毛主席卻不能應下這件事,往小了說,為父母重修墓地是家事,但毛澤建是烈士,這其實又是國事,需慎重對待,更需合適的時間。
因此毛主席對陳國生說:“政府搞建設需要大量資金,哪有錢修墓呀,況且有那麼多烈士,哪來那麼多錢呀,我父母的墓還是一個草墳吶,當地許多人建議修墓,我都不讓修呢。”
在中國革命的道路上,有無數的革命者前赴後繼,為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新生貢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澆鑄成我們如今的繁華大道。
這些烈士有的有名字,有的沒有名字流傳下來,但不管有沒有名字,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們的墓都需要修建,而這顯然是一個極大的工程,對於人力物力財力的需求都是極大的。
而建國伊始,百廢待興,人民的生活還很清苦,國家還很困難,並沒有那麼多的錢財拿出來為烈士們修墓。
一個烈士的墓可能並不需要太多的錢,但不能搞特殊,為毛澤建修墓,也應該為其他烈士修墓,不可能只為毛澤建修墓,而忽略了別的烈士,所有的烈士都是應該銘記的。
而顯然,這樣的大工程在建國伊始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能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再為這些烈士修墓。在這件事上,沒有誰是特殊的,毛澤建不能特殊,楊開慧不能特殊,毛澤民、毛澤覃都不能特殊,毛岸英也沒有特殊。
在這件事上,毛主席是以身作則的,就是他的父母也不能例外,建國之後,家鄉的政府就數次要求給毛主席父母的墳墓修一下,但都被毛主席拒絕了。
見毛主席這樣說,陳國生也就不再糾結這件事了,當時的毛主席還不知道,雖然陳國生想要為毛澤建修墓,但實際上她並不知道毛澤建墓的具體位置,也就是說陳國生並不知道毛澤建具體埋在哪裡。
當初毛澤建被害後,是幾個碼頭工人連夜將毛澤建的遺體偷出來,然後造了一個簡陋的棺材,將毛澤建安葬在了馬王廟附近西溪橋畔的一棵大柳樹下。
半年之後,毛澤建的戰友屈淼澄獲知了毛澤建犧牲的訊息之後,就秘密到衡山調查毛澤建遺體的下落,經過多方打聽,他找到了當初埋毛澤建的幾個工人,幾人說出了毛澤建的墓址。
原本屈淼澄只是想要確認毛澤建的墓地所在地的,當看到那塊地地勢低窪,很容易被水淹沒之後,就覺得應該另選它址,他帶上幾人連夜將毛澤建的靈柩轉移到了衡山金紫峰下湘江河畔公路上方的一個凹地。
為了方便隱藏以及便於將來尋找,他們挖了一個坑將毛澤建的棺材放進去,棺材上面壓著一塊青石碑,碑上刻著“民國十八年刊,毛達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字樣,然後上面再用土掩埋,土堆上面又種上了幾株映山紅。
屈淼澄當時是想,等革命勝利裡,再來尋找這個墓地,好好安葬毛澤建,但他沒有想到的是,當革命勝利了,他卻怎麼也找不到毛澤建的墓地了,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什麼都變了,他只知道大體的位置,卻怎麼也找不到具體所在。
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建國之後,沒有人知道毛澤建墓地的真正位置,即便是陳國生也不知道,她原本就是想要透過毛主席讓政府撥款,既是想要為毛澤建修墓,也是想要尋找毛澤建的墓地,但毛主席拒絕了。
毛主席的話很有說服力,陳國生也只能暫時放棄為毛澤建修墓的打算,隨後毛主席又問陳國生:“你愛人過去是做什麼的?”
不怪毛主席有此一問,1950年的時候,陳國生就將自己的家庭情況都告知了毛主席,但說的是大體情況,毛主席想具體瞭解一下,因為陳國生丈夫的身份有些特殊。
陳國生是跟著外祖母長大的,後來也是在外祖母的安排下,她嫁給了一個叫宋毅剛的舊軍人,宋毅剛是湘鄉人,戰爭年代被抓了壯丁,後來成為國民黨軍隊宋希濂部的一個排長。
他自己就是被抓壯丁才當的兵,對抓壯丁這件事有些排斥,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不肯當兵的壯丁,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為了抓典型,宋毅剛就被處罰了一頓,然後被開除回了鄉。
回鄉不久之後,鄰居看他老實能幹,就給他介紹物件,然後就和陳國生結了婚,婚後的宋毅剛又在國民黨政府謀了一個職務。
湖南解放前夕,身為湘鄉縣警察局督導員的宋毅剛率領警察局200人參加了姜亞勳的武裝起義,被編入湘中糾察隊,做過中隊長和大隊長,湖南解放之後,宋毅剛再次回到了家鄉。
對於這樣一個國民黨部隊裡的舊軍人,毛主席的態度是很謹慎的,當時鎮壓反革命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建國之初,各地潛伏著很多國民黨派遣的反革命分子,他們長期潛伏,等待時機,重點破壞與暗害活動,誰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會做出危害人民的事情,因此鎮壓反革命運動很有必要。
凡是在國民黨部隊待過的舊軍人,都必須要向當地政府彙報自己的情況,交代過去的歷史問題,並按照政府的安排進行活動,像宋毅剛這樣的人員,就屬於政府重點關注的物件。
他在國民黨部隊當過兵,還做過不大不小的官,儘管後來參加過起義,但國民黨舊軍人的身份就有必要好好調查他的情況。
也因此,毛主席才會問陳國生這件事,陳國生在進京之前也是為這件事犯過愁,所以她也沒有瞞著,將陳國生的過去一一說了出來,隨後毛主席又問:“有血債嗎?”
陳國生趕緊回道:“沒有,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頭。”
宋毅剛本身也是被抓了壯丁,在國民黨部隊的時候上過戰場殺過敵,但並沒有將槍口對準人民,不過解放戰爭時期,他又確實為國民黨服務。
緊接著毛主席又問:“他民憤大嗎?”
陳國生說:“沒有民憤,他家本來也很窮,他是抽壯丁出去的,回來也沒做過什麼壞事。”
其實宋毅剛就是被動著往前走的,並沒有對人民做過什麼壞事,但畢竟在國民黨部隊待過不短的時間,他的過去還需要好好調查,他的一切還需要好好看看。在沉默了一會之後,毛主席不放心地說:
“如果有民憤,有血債,你就不回去了,留在北京,並把小孩接來。如果沒有血債,民憤又不大,那你就馬上回去,叫你的丈夫好好改造。”
毛主席這是給陳國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宋毅剛的問題上,倘若宋毅剛過去對人民做過錯事,手上沾了人民的血,人民對他恨之入骨,那他就要被制裁,而陳國生是沒有做過這些事的,她不必受牽連,孩子更是無辜,因此陳國生可以將孩子接到北京來生活。
當然,如果宋毅剛真的沒有對人民做過壞事,民憤也不大的話,還是可以好好接受改造的,這樣的話,陳國生可以繼續回去和宋毅剛一起生活。
陳國生沒有想到毛主席會給出這樣暖心的建議,她之前已經為此事犯愁很長時間了,不知道怎麼辦還好,現在毛主席這樣說,無疑讓陳國生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倘若丈夫真做了錯事,那就坦然接受處罰,她和孩子也有好的去處,倘若丈夫沒有做什麼壞事,只要好好改造就好,他們依舊可以有好的生活,不用害怕別的。
這既是毛主席對外甥女婿的一個處理建議,同時也是對這場鎮壓反革命運動的一個態度,即鎮壓與寬大相結合,該鎮壓的鎮壓,該寬大處理的寬大處理,以人民利益為準則,具體情況具體解決。正如毛主席對陳國生說的那樣:
“我們不是要把國民黨的人全部斬盡殺絕,而是隻殺那些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人。對那些沒有血債,民憤又不大的人,我們要把他們好好改造過來,化消極的因素為積極因素。”
陳國生很感激毛主席對這件事的關懷,因著宋毅剛並沒有做什麼對人民不利的壞事,因此她並沒有留在北京,而是回去繼續和宋毅剛一起生活。
到了1955年,陳國生帶著女兒再次進京看望毛主席,還拍了一張照片,後來陳國生還去過幾次北京,但因為去的不是時候,都沒能見到毛主席,她一直等著再次見一見三舅,但最終等來的卻是毛主席病逝的訊息。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舉國哀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毛主席病逝的前幾天,即1976年的9月1日,衡山縣委為毛澤建舉行了萬人祭奠活動和烈士遺骨遷葬儀式,毛澤建的遺骨正式遷到了新建的毛澤建烈士陵墓。
說起來,毛澤建墓的尋找還頗費了一番周折,先是屈淼澄在建國之後曾兩次到金紫峰下尋找,但終因年代久遠而毫無結果。
後來到了1967年的10月,為緬懷毛澤建烈士的光輝偉績,衡山縣革委會主任動員全縣人民尋找毛澤建的墓地,為此還組成了尋墓領導小組,從各機關抽掉了五十餘名精兵強將在金紫峰下尋找毛澤建的墓地。
大家根據屈淼澄的回憶,一步步縮小尋找範圍,終於在經過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後發現了毛澤建的墓地。
他們挖出了毛澤建墓裡的青石碑,在確定了是毛澤建墓之後就不再挖掘,而是將其保護了起來,然後研究毛澤建烈士墓的維修和興建。
新的烈士墓在一年後動工,就在原毛澤建墓的旁邊動工,又經過一年完成,但烈士墓建成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遷墓,而是等待合適的時機。
1976年8月,湖南省有關專家對毛澤建烈士的遺體進行發掘和鑑定,為遷墓做最後的準備,9月1日則是正式遷墓時間。
不知道毛主席病逝前知不知道這個好訊息,其實知不知道,他都不會忘記那些為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富強付出了生命的烈士,他們值得我們所有人的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