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健虎,大家復工了沒?
和大家一樣,
虎哥感覺這個假期太短了!
每逢春節假期,親朋好友匯聚在一起,共享歡聚時刻,同時迎來送往也給大家帶來勞累,甚至是精力體力雙雙透支,於是“節後綜合徵”便乘虛而入。那麼,有沒有簡單實用的防治妙招?這裡給您介紹三招兒中醫按摩法,助你戰勝“節後綜合徵”。
我不想上班!
緩解疲勞,中醫來幫忙!
症狀:雙肩難受 腰痠背痛
對策:按捏肩井 按揉腰眼
節後不少人累得腰痠背痛,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揉肩捶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揉肩井穴最管用,能夠直接或輔助治療肩膀痠痛症狀。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此穴位於肩上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直,按摩者站在其身後,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併攏,自然搭在被按摩者雙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律的拿捏動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幫被按摩者捶捶後背,效果會更好。需要提醒的是,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過重、過久,尤其血壓高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按摩腰眼穴也是防治腰背痛的一個不錯的方法。腰眼穴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腰眼穴居帶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腰眼處,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症狀:上火便秘 消化不良
對策:按揉外關 按摩腹部
節日期間熬夜、飲食不合理在所難免,不少人出現牙痛、口腔炎症、痤瘡等,這些都與長時間勞累、水分補給不足、久坐導致氣血迴圈不暢有關係,以至於誘發上火症狀,不妨按摩外關穴對症“滅火”。
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手腕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內關穴相對,主要治療熱性疾病,如高熱、感冒上火、便秘等。按摩此穴有防治熱結便秘、上火等作用。按揉時每次都要順著穴位向下進行推按。
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按摩肚腹能協調脾胃,調和五臟六腑氣血執行,促進肚腹血液迴圈。
具體方法是: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稍用力緩緩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結腸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2次,以腹部有溫熱、舒適感為佳。每天下午1~3時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消化的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此時段小腸經經氣最旺,按揉肚子可以加速小腸吸收,促進消化。
症狀:睡眠紊亂 精神不振
對策:聽聽音樂 搓搓“兩心”
春節期間,很多人千里迢迢回家團聚,舟車勞頓,加之節日熬夜,難免休息不好。節後上班,很多人會出現睡眠紊亂、精神不濟,甚至情緒低落等症狀。
難以入睡的人可以嘗試音樂療法來放鬆心情、緩解失眠症狀。音樂還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調節激素釋放等,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緩解肌緊張,減輕焦慮、緊張等情緒反應,幫助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需要提醒的是,用音樂來治病防病,一定要“量身定製”,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處方。根據陰陽屬性,音樂可以分為文曲和武曲。文曲(陰)輕柔、秀麗、婉約、細膩,旋律流暢,樂曲悠長,音色柔和,節奏舒緩,適合脾氣比較暴躁,容易衝動,煩躁不安或心情緊張、愛失眠的人聆聽,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等。
另外,我們還可以按摩腳心的湧泉穴、手心的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經常按摩湧泉穴有補益腎臟的作用,而經常按壓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很多人節假日耳朵也沒得到休息,按摩腳心與掌心,心心相印有助於心腎相交,緩解耳部症狀。我們平時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或者沙發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就是搓“兩心”的護耳保健法。
雜詩十二首·其一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
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
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
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
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文:綜合《健康報》相關報道
來源: 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