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時代,是幸福的時代,人們安居樂業,還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隨著中國全方面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升高,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支撐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化醫學知識的交流,促進了醫療手段的快速發展,為我們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生活於幸福的環境中,衣食不缺,人們便有了更高的追求。女人希望自己可以青春永駐,男人希望自己精力強健,其目的無非都是想盡量延緩衰老速度,做到健康長壽。為此人們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做美容、選擇服用保健品、堅持運動控制體重、養生等,都是一些人之常情之事。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衰老的徵兆。為了健康長壽,人們用了很多方法,諸如做定期體檢、飲食均衡、生活規律等。有句老話說得好“有錢難買老來瘦”,也就是說,老年人瘦一些會更健康長壽,真的是這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
一、長壽跟什麼因素有關
人的一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逆轉。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可知,有超過九成的人是因為疾病而亡的,無疾而終的人不超過百分之五。影響健康長壽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遺傳、環境、社會、氣候,醫療條件,個人保養方法等。
生命個體是獨立存在的,具有不同的基因組合規律。但基因的遺傳性卻是壽命的一大重要決定要素。子女壽命會受到父母遺傳基因的影響。現實生活中透過很多真實事例不難看出,家族中死亡的平均年齡比較相近,如果家族長輩的壽命不長,後代子孫長壽之人就少,當然這只是一個機率問題。
飲食習慣是後天決定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病從口入是有一定道理的。食物是生命之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人的飲食結構不均衡,挑食偏食,重油脂,煎炸,辛辣,燒烤等重口味食品,長期以往會使身體臟器受損,影響生命健康,縮短生命程序。
環境因素對壽命長短的影響不容忽視。有句老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健康情況也會有所不同。空氣、水、土等是我們賴以生活的重要條件,很多地方空氣汙染嚴重,會直接導致健康受損。經常可見一個村子的人都得了相同疾病的報道,都說明了環境因素對固定人群的重要影響。
生活方式是影響壽命長短的重中之重。現代人的生活條件雖然變好了,但有的人卻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許多人喜歡生活在觥籌交錯之間,流連於燈紅酒綠的夜場之中,長期熬夜打電競遊戲等,加之缺乏運動,相應的疾病便隨之而來,健康大打折扣也就不足為奇了。
情緒、個人性格對健康的影響。現在人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或來源於工作,或來源於子女等,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派遣和消耗,就會沉溺於心中鬱結成疾。有句話是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其實這句話跟健康也有著重要的關係。
臨床中經常可見,患有相同疾病的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疾病的愈後效果是不同的。有研究顯示,樂觀積極的情緒對康復疾病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性格樂觀的人群,健康指數高,長壽之人通常都是笑口常開之人。
自身體重與長壽也是有莫大關係,許多老年人有一句常說的口頭語是,有錢難買老來瘦。老年人的新陳代謝下降,減肥困難,有的老年人為了追求瘦身,就減少了正常食物的攝入,久而久之就出現營養不良,卻未見達到瘦身效果,得不償失。雖然肥胖是萬病之源,但老年人為了追求瘦身而節食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二、肥胖的危害性
減肥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許多商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機,大肆宣傳各式各樣的減肥方法,按摩,中藥,針灸等方法層出不窮。或為了美麗,或為了健康,合理的管理體重這件事情是正確的。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極大,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
根據研究發現,肥胖和死亡率有關,體重指數過大的人群,死亡風險會高於普通人40%以上,預期壽命減少7年,所以說肥胖與壽命有著直接關聯;肥胖會使血管硬化,也就意味著肥胖患者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導致身體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肥胖患者的心臟、肝臟、腎臟等主要身體臟器周圍,都被包裹著厚厚的脂肪組織,會導致各臟器負擔加重,功能不能正常運轉。機體也會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心跳加速等症狀,各個臟器功能受損,會提升腦梗、心梗、冠心病、心衰,尿毒症,肝臟病變的發病機率。
肥胖患者患上糖尿病的機率大大增加。糖尿病是一種血糖代謝障礙性疾病,對身體危害極大,出現的相關併發症不僅嚴重影響生活,甚至會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且並不能被徹底治癒。而肥胖症患者則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肥胖症患者睡覺時會出現呼吸暫停現象,這樣的情況非常危險,說明有短暫的缺氧現象,腦細胞受損嚴重,容易出現猝死;脂肪填充於肝臟,容易誘發脂肪肝,繼之出現肝炎,並向肝硬化發展;肥胖症患者也是癌症的高發人群。
肥胖使身體過重,加重下肢骨骼關節負重,導致膝關節嚴重受壓,出現變形,疼痛等症狀;同時加快了骨關節病變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鈣質的流失,骨折次數也會明顯增多,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可見良好的體重管理對生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自檢自己是不是肥胖有三種方法,一種是運用體重指數法,在18.5-23.9之間為正常,但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這個標準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一種是測量三位法;一種理想體重法。綜合運動這些方法進行測量,如果判斷自己已經存在肥胖現象,就需要積極控制飲食,管理體重了。
三、長壽與體重的關係
很多人覺得體重和壽命之間毫無關係,有人覺得人到老年瘦一些,才對健康有好處。首先長壽與體重之間是有著緊密關聯的,並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聯絡得越緊密。同時關於瘦子長壽的說法,也是需要進行具體分析的,不可盲目下定論。
一定的脂肪貯備可以在應急狀態下為機體提供能量。瘦弱的老年人通常皮下脂肪薄,會表現出免疫力較差,脾胃不調,營養不良症狀,有時行動都會受到影響,更何談健康呢。一旦出現生病或遭受意外摔傷,怕是會招架不住。
並不是說肥胖就好,能吃是福不一定是健康。例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胰腺癌、腸道疾病等諸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肥胖脫不開關係。一旦患上這些疾病,勢必會造成全身系統的健康紊亂,從而影響壽命。物極必反,過瘦或過胖對身體健康都是沒有好處的,我們要客觀看待。
那麼體重在什麼範圍內的人群,最健康長壽呢?有研究結果表明,適當的體重是決定壽命長短的關鍵,過胖過瘦都不好,微胖才最健康。許多科研團隊做過相關研究,最終資料均表明,人到了中老年時期保持微胖狀態,死亡率相對較低。
判斷體重屬於微胖的方法,國際通用方法是透過測量BMI值。正常體重應該在18.5-23.9之間,微胖則是在25左右,但如果超出25太多就屬於肥胖。BMI的計算方式是: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現在中老年人可以用這個公式進行計算,並將結果進行自查,看看自己是否屬於微胖界人群。
老年人微胖好處多,首先不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營養不良會引發各種疾病,臟器、骨骼、血液均需要營養支撐,免疫系統最為關鍵。如果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感染髮生;同時還會增加患癌風險以及其他疾病,直接影響壽命長度。
過胖過瘦對骨骼和肌肉來說,都不是好事情。太瘦肌肉力量下降,骨密度下降,容易出現骨骼的病變;太胖會增加骨骼負擔,加速骨骼退化,引發骨質疏鬆,老年人容易出現意外的骨折風險。而微胖意味著體內脂肪含量合理,生活方式的健康度高,能夠有效保證身體的機能、素質是良性的,有效抑制住了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
將體重控制在合適範圍內,保持身材的微胖,對於老年人而言是有諸多好處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的進展,就等同於延長了壽命。建議老年人管理好自己的體重,不要為了追求完美身材而盲目減肥,尤其是女性,將體重合理控制更應該是以健康為前提。
四、真正的長壽秘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壽,而身體卻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諸多因素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綜合考量,才能更好地協調身體各臟器的功能運轉。通常長壽的人都會有一些相同的特點和習慣,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飲食均衡規律。充足的營養和規律的飲食習慣,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規律的一日三餐看似簡單,其實真正能夠做到、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包括了合理選擇食材,選用合適的烹飪方式,對進食時間、進食量做好考量等。並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是最不容易的。
老年人多半時間充裕,為了健康長壽完全可以在日常飲食上多下一番功夫。飲食宜清淡,少油膩,每日要保證優質蛋白的足夠攝入,蔬菜、水果維生素含量高,是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一日三餐做到定時定量,不過飢過飽,規律的飲食習慣可以讓身體吸收得更好,自然會更健康。
學會管理情緒。笑一笑,十年少,長壽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心態好。其實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誰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應對的能力。很多人會說,很多時候不由自主,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其實生氣是萬病之源,經常生氣的人,氣血、經絡會不通暢,繼之發生淤堵,增加患腫瘤疾病的風險。
堅持做適合自己的運動。長壽與堅持運動是分不開的,運動有諸多好處是人盡皆知的,不僅如此運動也是一種治療和預防疾病發生的好方法,長久的堅持最重要。運動可以促進健康,調理慢性疾病,甚至可以達到逆轉病情的神奇效果。
為了健康長壽,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應該加入運動的行列,不要找任何藉口,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運動量要循序漸進,不要為了追求某種效果而盲目加大運動量,導致出現意外,反而會得不償失。運動無處不在,我們要做生活中的留心人。
小結
健康、長壽是生活中永恆的話題。為了見證時代歷程,享受生活的美好,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願景,但若想真正達到長壽是不容易的。長壽之人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例如心態平穩,生活規律,不熬夜,不抽菸酗酒等,不僅如此,還需要堅持運動,合理控制體重。
老年人對體重也得有追求,過胖過瘦都不利於身體健康,可以在飲食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堅持做有氧戶外運動等都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毒素垃圾,對延年益壽會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