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人類繼續著與新冠的鬥爭
短期內還看不到勝利的曙光
病毒的不斷變異和快速傳播讓人類經受了巨大的挑戰
除了中國之外,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都放棄了“零容忍”的策略
疫苗似乎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但
新變種的出現又很快讓人忐忑不安
國家封鎖、社交隔離、醫療資源擠兌、許多人因此而離開這個世界
隨著時間推移,新冠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
依靠旅遊業的國家首先受到重創
世界的人員流動大幅度減少,航空業飽受煎熬
餐飲、娛樂更是受到致命地衝擊
世界原有的供應鏈遭到了破壞,短缺經濟凸顯
資源、能源、晶片、集裝箱、......
中國成了世界唯一比較穩定的供應國,出口業務暴增
加上受疫情影響,碼頭運轉不暢,集裝箱迴流受限
從中國去往歐美的海運費直線上升
即使如此,中國出口仍然極其火爆,產能飽和
因為,原先替代中國的低成本製造國家都不能順利供應
同時,為了刺激經濟,歐美實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
甚至不惜動用“基礎設施投資”的大招(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加上疫情以來歐美消費者因為無處消費而積累大量的可支配收入
各種需求明顯增加,進一步加劇了短缺
國際炒家欣喜若狂,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大宗商品全線暴漲
並帶動著幾乎所有上游原料的價格上升
世界原油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更為嚴重的是,能源也出現了短缺
中國一段時間還出現了全國性的限電
歐洲人這個冬天正飽受著能源價格爆漲帶來的煎熬
上游各種漲價的結果最終還是傳導給了消費者
大部分國家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土耳其直接出現金融危機,不得不進行行政干預
不得已,許多國家開始加息
美聯儲也一改以往的態度,加快了Taper的步伐
並且暗示在2022年將有三次加息
中國得感謝“豬”,因為豬肉的低價而維持著比較低的CPI
但實際的通脹並不低
疫情的區域性封鎖和反覆也讓中國感受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出口這一2021年最大的貢獻者在2022年可能面臨不確定性
而國內的消費和投資都不是很理想
在這種情況下,降準、降息、積極財政政策可能是很有必要的
2022
人類與病毒的鬥爭還將繼續
並且不得不同時面臨另外一個敵人:通脹
它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隨著美聯儲的加息來臨
全球性的加息潮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而這可能會給已經脆弱不堪的經濟當頭一棒
保增長與控通脹這一對矛盾將是擺在許多國家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全球經濟在下半年顯露疲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只要疫情不消停,短缺並不會有很大的緩解
讓人談之色變的“滯脹”大有要衝破牢籠之勢
也許,明年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馬斯克說2022年下半年會有經濟危機
也許一語成讖
當然,危機中“危”和“機”永遠並存
Hope for the best, but
prepare for the worst!
2022, 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