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筆者還在唸大學。
某天,同宿舍的幾個好友接連幾天在追一部電視劇,而且看得津津有味。湊近了一看,才發現電視劇名稱是《五號特工組》。
在這之前,我個人對抗戰類電視劇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地道戰》、《地雷戰》階段,劇中的小鬼子都是低能、愚蠢之輩,會被我國軍民玩得團團轉,讓人啼笑皆非。
後來跟著這幾位同學追了幾集《五號特工組》,才發現這部劇完全改變了此前我對抗戰類題材電視劇的認知。
主要改變在哪裡呢?
1、小鬼子不再是傳統影視題材中,那種又蠢又笨的形象了,而是既狡詐、又陰險,並且做事訓練有素。很顯然,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日本侵略者的形象。我們的抗戰劇,不再透過以貶低日本鬼子來拔高我方的水平,而是客觀承認對手的真實水平。
2、除了還原了小鬼子的真實面貌,另外就是在劇中安插一些美女角色。比如《五號特工組》中,特意安排了酒井美惠子、竹內雲子這樣兩個顏值線上的日本美女間諜,給不少觀眾留下頗為深刻的印象。
曾經網路上有個段子,說衡量一部抗戰劇是不是神劇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這部劇中有沒有這類日本美女間諜的角色。或許真實的歷史上,日本侵略者並沒有大量地投入這類美女間諜充當馬前卒,不過站在影視創作的角度上來講,那些編劇們往往還是喜歡增加一兩個這樣的美女反派角色,因為這種既美貌、又心腸毒辣的女角色,往往可以成為劇中的一個亮點,可以串起很多戲,便於圍繞這類女角色延伸更多戲份。畢竟一個既有顏值、又有城府的女角色,更有利於編造故事。近些年,很多所謂的抗戰神劇,都會借鑑這個思路,而且愈演愈烈。
當一些影視劇都重複借鑑同一個手法的時候,就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審美疲勞,甚至令觀眾反感。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李幼斌版的《亮劍》,就沒有去安排這類妝容精緻、喜歡動用心機的美女間諜,而是實實在在地還原當年抗戰的真實性、殘酷性,反而更令觀眾身臨其境地投入劇情當中,為電視劇所感染和吸引。
3、在客觀承認小鬼子的精明、狡詐、陰險的同時,對於我方的主人公的塑造,更為豐富、形象、生動。
因為《五號特工組》講述的是我國抗戰隊伍中,一支身份比較隱秘的力量,他們不同於衝鋒陷陣的軍隊,而是屬於比較隱秘的戰線。《五號特工組》中,這五位特工團隊,可謂個性、技能、甚至人生閱歷各異,但是五個人的組合,卻構成了一個堪稱集武俠、特工、謀略、動作戲份於一體的類似於美國的漫威、DC中英雄角色的聯盟。他們五人有的灑脫、有的睿智、有的沉穩、有的滑稽、有的高傲,這種極具個性的組合,反而令“五號特工組”給觀眾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只要他們聯手行動,彷彿沒有他們完成不了的任務。
這樣的劇情固然有誇大的地方,然而這部劇高明之處就在於誇大的地方也完全在於觀眾所能接受的範圍,而且並沒有出現那些神乎其神的畫面,大多主要是透過體現我方特工人員的謀略、智慧以及精神、意志,一次次戰勝不可一世的對手。而且,幾乎每次行動都是在極其困難、身為觀眾幾乎看不到任何勝算的情況下,讓主人公們透過一些巧妙的計謀,出其不意又意料之中地戰勝對手。
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得益於主人公們的精彩演繹之外,我想主創人員尤其是編劇也必然是細細地考量了劇中的一切細節,將一切施展謀略、智慧的細節做好行雲流水般的銜接,讓觀眾看不到任何違和感。從而深深地被劇情所吸引。
尤其是劇中飾演馬雲飛的於震,他憑藉此片,成為國內抗日諜戰電視劇劇中當之無愧的一哥。以至於,他出演其他題材的電視劇,都會令觀眾跳戲。
我想,當年的《五號特工組》雖然不可避免依然有不少“抗日神劇”的影子,但是它的這些優點使得觀眾可以包容劇情中出現的某些誇大的橋段。甚至於劇中飾演日本女間諜的酒井美惠子,因為演技十分到位,觀眾對這個角色最終淪為日本侵略者發動侵略戰爭犧牲品的悲慘下場亦是充滿不少惋惜與可悲。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們看到這部《五號特工組》那熟悉的劇情,依舊會為其經典的畫面所吸引。因為這部劇的的確確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過去以往我們所認知的抗戰劇進行了突破甚至是超越。
此後,雖然國內陸續推出了越來越多的諜戰劇,比如孫紅雷所演繹的《潛伏》等劇,不過我想越來越多的觀眾依舊會對這部《五號特工組》記憶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