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中秋節將至,趁著三天的假期,可以和家人好好遊玩一番了,“八月十五月兒圓,家家戶戶盼團圓”,家人平安,順順利利,就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念想,中秋節的節俗很多,吃月餅、賞月、玩花燈、飲桂花酒、猜燈謎等,還有一桌豐盛的中秋家宴,一家人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場面特別的溫馨,人們透過祭拜月亮,祈禱平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每年的中秋節,家中的長輩,就喜歡常說一句話,“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我知道這是一句民間的俗語,但始終搞不明白什麼意思?在詢問了老人,又查詢了一部分資料之後,終於搞明白了其中意思,原來這是一句相當勵志的老俗語,時刻激勵著年輕人,看完又漲知識了。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年怕中秋”

因為這是一句古老的俗語,能記得的人,估計都當爺爺了,所以咱們得拆開來理解它的意思,所謂年怕中秋,說的就是中秋節,中秋節相當於是一個豐收的節氣,白露、秋分都在中秋節前後,莊稼能不能豐收,就看這關鍵的幾天了,人們的心理,就好像即將高考的學生一樣,緊張又害怕,就怕惡劣的自然天氣,摧毀了即將豐收的莊稼,過去的莊稼能救命,莊稼沒有了,也就意味著一年的收成,告一段落了,溫飽、花銷、學費也就泡湯了。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中秋節一到,意味著已過大半年,除了天氣收成以外,還有思念親人的情緒,遠在他鄉的遊子,就怕團圓的中秋節,看著別人舉杯歡慶,自己卻孤身一人,孤單的感覺,傳遍了全身,即使中秋節放假了,也捨不得路費,回家一趟,來回好幾百元沒了。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月怕半”

一個月有三十天,也有二十八天,抬頭一看日曆,又到十五號,不知不覺,這個月又過了一半,感覺日子過得很快,時光飛逝,暗喻哪些不珍惜時光的人,不知時間的寶貴。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人怕中年歲怕夕”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到中年的時候,是人最害怕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比較大,這個歲數的人群,容易出現中年危機,除了壓力大以外,身體狀況也一日不如一日,如果沒有生活保障的情況下,很容易悲喜交加的,這時候再感嘆時光飛逝,就已經晚了,小時候盼望長大,長大了又希望時光慢一些,趁現在努力還不算晚。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年怕中秋月怕半”,前半句主要針對的是農村收成的事情,老輩人窮怕了,擔心吃不飽,每年的中秋前後,是莊稼收穫的季節,這時候就怕狂風暴雨,以及連月乾旱,都會造成收成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老人常說:“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中年歲怕夕”,看完又漲知識了

“人怕中年歲怕夕”,後半句描述的是人到中年的無奈,少年不努力,老了之後壓力倍增,老年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比較有經驗,也是不由得有感而發,讓人明白時間的寶貴。

禁止抄襲,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麵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8

相關文章

老人常說肚臍的“泥”不能摳,靠譜嗎?放大1000倍,終於知道了
老一輩的人經常說:肚臍眼裡的泥不能扣,否則很容易生病,有時候看到我們去摳肚臍眼的時候,她們也會苦口婆心地勸說. 小時候只知道聽話照做,長大後就開始好奇了,為什麼不能摳肚臍眼裡的泥?裡面有什麼秘密嗎? ...

今日重陽節,無論多忙,5道菜別錯過,營養低脂,老人常吃身體好

今日重陽節,無論多忙,5道菜別錯過,營養低脂,老人常吃身體好
今日重陽節,無論多忙,5道菜別錯過,營養低脂,老人常吃身體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情懷,充滿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時間飛逝,又是一年重陽 ...

人們常說:“千金難買雙頭鮑”,你知道什麼意思嗎?看完漲知識了

人們常說:“千金難買雙頭鮑”,你知道什麼意思嗎?看完漲知識了
一提到鮑魚,人們總是容易聯想到魚翅.海參.燕窩.魚子等名貴食材,鮑魚是海洋名貴的可食用貝類,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吃上一頓鮑魚,也不是那麼簡單,除非在特點的場合,海邊酒店,高檔宴會,海 ...

清華教授彭林痛呼:中國人已陷入群體性迷失,“半人時代”橫行

清華教授彭林痛呼:中國人已陷入群體性迷失,“半人時代”橫行
如今已經工作的很多人參加高考的時候,實行的都是文理分科,從文科或者理科中挑選自己擅長的一項進行系統的學習,然後參加文理科的考試,以這個成績進入大學學習. 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分科的模式也受到了衝擊,它 ...

農村老人常說得比狼高大凶猛的山混子、老扒子分別是什麼動物?

農村老人常說得比狼高大凶猛的山混子、老扒子分別是什麼動物?
以前常聽老人們講起過以前的故事,其中有兩種動物讓人十分好奇,那就是山混子和老扒子.聽見過它們的老人們描述,山混子體型比狼大得多,跟一頭小牛犢差不多,不是狼,但看起來像狼.毛色灰白,沒有條紋,尾巴粗長, ...

老人常說“一勺豬油頂五副藥”,有道理嗎?經常吃豬油身體如何?

老人常說“一勺豬油頂五副藥”,有道理嗎?經常吃豬油身體如何?
豬油存在的歷史也算是悠久的了,從古代開始,就被人們所喜歡,並且記載了相應的藥用價值,經過傳承之後,對於豬油的說法,也是越來越神奇,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從家中老一輩那裡聽到的,就是"一勺豬油 ...

九哥——一個讓人又怕又敬的人
隔壁10號院有個鄰居,人稱九哥,九非實數,彰顯霸氣而已.其整日在衚衕晃悠,糾集四鄰中臭味相投者擺桌當街,噴雲吐霧,小酒常喝.聽其聲,難聽的煙嗓兒,厚而渾濁,吐音不清.觀其人,眼皮厚實,眼皮耷拉下來,眼 ...

不用怕素臉見人!iPhone也有影片美顏功能了

不用怕素臉見人!iPhone也有影片美顏功能了
很多人都有使用手機中的美顏功能,尤其是拍照或影片時都會開啟美顏功能.如今,隨著iOS 15的系統,iPhone終於有了視訊通話美顏功能. 很多人經常和友人影片聊天時,都會選擇關鏡頭或是化個淡妝,但現在 ...

人跟人相處,最怕這3點

人跟人相處,最怕這3點
知乎上曾有人問:"什麼樣的感情平淡如水,卻又讓你念念不忘呢?"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不遠不近,不溫不火,不疾不徐." 生活中,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友情,其實都 ...

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在哪裡?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這半間在哪裡?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眾所周知,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除了參觀長城之外,故宮也是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能夠一覽國家物質文化,實際上也是不枉此行了,之前筆者也寫過不少關於故宮的問題,而今天來說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而這半間到 ...

4部小說講述道不盡的鄉愁,中秋月圓,在小說中找到思鄉情的共鳴

4部小說講述道不盡的鄉愁,中秋月圓,在小說中找到思鄉情的共鳴
世界上最動容的敘事之一,就是遊子返鄉.鄉愁的深深呼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眷戀.馬上又要到中秋節了,天上的月亮也圓了起來,然後身處異鄉的我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回不到家鄉,但家鄉已經刻進血脈,成為人的身份密 ...

「漲知識」常聽人說起“五服”、“九族”的事,但很多人不太懂

「漲知識」常聽人說起“五服”、“九族”的事,但很多人不太懂
所謂"五服"是農村舉辦喪事時,用來區別關係遠近的.據史記載,"五服"制始自西周,本來指的是:斬衰(cui).齊衰(zi cui).大功.小功.緦麻五種粗細不同的 ...

中秋節:露從今夜白 ‖ 鄧舒藝
中秋節:露從今夜白 鄧舒藝 千里清秋.<長生殿>裡,"天淡雲閒,列長空數行新雁."秋空下雁陣新過,一天鴻毛,半川秋草,好在是多蕭瑟而少凜冽,"輕寒正是可人天, ...

美景|中秋前,翠湖畔,半晚時分

美景|中秋前,翠湖畔,半晚時分
又是一年中秋到,說起這個中秋假,不少人民群眾可傷心了,因為調來調去,貌似沒有放假,盡調休了,網上還有好多人把放假,調休的歷史給翻了一遍,拿出來晾晾,怕發黴了沒人知道,也怕被遺忘了不怎麼好! 小二也沒啥 ...

“重陽”感懷

“重陽”感懷
還記得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醉花陰>是這樣寫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央視把孩子的227篇課文拍成紀錄片!大語文時代裡甘肅的身影……

央視把孩子的227篇課文拍成紀錄片!大語文時代裡甘肅的身影……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認為,"中小學語文課很重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一點都不誇張."從近年來各省市的中高考改革不難看出,語文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考試範圍不在侷限於書本知識點,大語文時代 ...

孩子能不能看電視,看多長時間,看什麼,終於有正確答案了

孩子能不能看電視,看多長時間,看什麼,終於有正確答案了
導讀:現在大部分孩子喜歡看動畫片,而家長往往認為看電視對視力不利,影響休息.紛紛禁止孩子看電視,有的家庭電視只是擺設,或者放到孩子看不到的房間,甚至乾脆不買電視.阻止孩子接觸電視或其它電子產品的同時, ...

他的世界,他的國

他的世界,他的國
G先生出生的那年,雪很大,風很勁,G先生也來得很突然,離預產期還有大半個月的他在母親的肚子裡開始了發作,毫無準備的一家人慌成了一鍋粥,G先生出生的那個地方很窮,交通不發達,更沒有電話,唯一的鎮衛生院也 ...

胡學文:走出舒適圈,期待迸發 不一樣的創作靈感
今年1月,胡學文耗時八年,共55萬字的長篇小說<有生>掀開了2021年純文學出版的大幕,圖書出版一個多月,便橫掃"年度最佳小說"月度"中國好書"等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