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的軍人時刻衝鋒在保家衛國的最前面,和平時期的軍人更像是高樓上的護欄,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更會有安全感。在闔家團圓的時刻,有那麼一群人,他們遠在他鄉,堅守崗位,守護著萬家燈火通明。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留營過年的故事吧!
寒冬時節,朔風凜冽。瀟湘大地遠處的小村莊裡不時傳來零星的鞭炮聲,彷彿在敲響新年的前奏。
在這個本該一家人相聚團圓的時刻,有一群人同往常一樣,堅守在戰位之上,守護著萬家燈火。 他們肩扛鋼槍堅守哨位,手持警棍巡邏於霓虹燈下,腳踏風雪駐守於大漠邊疆。他們將駐地當故鄉,把群眾當親人,走進社群街道、巷陌院落,與駐地群眾一起“守歲”,把無盡的深情送給最親的人、最戀的家、最愛的國。
每年這個時候,對於爸媽的牽掛也在思緒裡氾濫。想著,繁重的農活兒是否壓彎了他們的腰桿?歲月的利劍是否割傷了他們的容顏?新的一年到來,他們是否又增添了白髮與新愁……
昨天夜裡,我撥通了父親的電話,螢幕前,父母蒼老的臉頰顯得格外高興,他們在電話那頭爭著和我說話:“快過年了,你那裡冷不冷啊,要多穿點衣服,不要著涼啦!”快要掛電話時,思兒心切的母親忍不住又添了一句:“兒子,你在部隊要多吃點,吃飽就不想家了!”
結束通話電話後,望著窗外的明月,我心裡泛起陣陣漣漪。我才發現,無論我們走得多遠,如何成長,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他們時刻牽掛的孩子。
回憶起在部隊度過的第一個春節,晶瑩剔透的雪花從天空中飄落而下,為營區披上了一層雪白的外衣。晚點名時,班長說今天是除夕夜,邀請大家一起“守歲”。但奇怪的是點完名老兵們就直接去洗漱準備就寢。
伴隨著熄燈號響起,我躺在床上,腦海中不斷閃過曾經和父母一起吃年夜飯的場景。心想,此時爸媽或許也在眺望窗外的遠方,牽掛著又一次春節未能回家的我吧!
“嘟嘟嘟……緊急集合!”樓道里響起一陣急促的哨音。我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班長就催促著:“打揹包,下樓集合。”我迅速翻起身,捲起被子,往外衝。此時,樓道里迅速熱鬧了起來,有的揹著揹包一邊跑一邊整理裝具;有的甚至直接抱著揹包往下衝……
我急匆匆地衝到樓下,訓練場已經有不少人到位站好。第一次在除夕夜遇見這種情景,我和同年的戰友們有些侷促不安。中隊長走到隊伍中間:“同志們,到位用時2分整,希望大家繼續保持!今天雖然除夕夜,但作為軍人,應該時刻保持全時待戰、隨時能戰的高度戒備狀態!希望大家永遠記住這一天。”
後來我才從班長那裡得知,所謂的“守歲”,就是以部隊特有的形式,在戰位上迎接新年到來。從那晚開始我對軍人二字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麼多年也不曾發覺,長大後與父母的告別越來越多。從外出求學,到遠去打工,再到參軍入伍……每一次離家,都有他們駐足凝望、揮手告別的場景。
入伍6年,每次打電話問父母缺什麼,他們都只是笑笑說:“家裡啥都不缺,就是想你了!你獨自在外要照顧好自己。”小時候總想著早點擺脫父母的管束,遠走高飛。長大後卻只想多一些時間陪伴他們,多一點耐心聽他們“嘮叨”。
今年除夕夜,我同往常一樣走上哨位,看著天邊的明月,突然覺得它離我是那麼近,彷彿是一面明鏡,照得我的心胸豁然開朗。
那一刻我頓悟,對於軍人來說,選擇了軍旅,走在自己的夢想之路上,只會越來越偏離故鄉的軌道,那裡的炊煙裊裊,那裡的荷塘月色,那裡魂牽夢繞的春夏秋冬都成了遠方,而故鄉也變成了他鄉。
提筆寫到這的時候,我耳邊響起的是萬家燈火的歡唱、旅人遊子的渴望。這個春節不回家,但那份綿綿不容割捨的溫暖和愛,未曾遠去,不曾消逝遠離……
軍人不是不苦,不是不累,只是因為他們肩負著使命與擔當;軍人何嘗不想家,何嘗沒有眼淚,而是因為他們心中裝著祖國和人民,他們把思鄉之情深埋在心中,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軍營。
感謝您的收聽
我們下期再見
主編:李 斌
編輯:張夢晨
作者:尹廣進、陳輝全(K)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