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一直對各種新奇罕見的秘密武器感興趣,這一次我們來看看第三帝國的秘密武器,我將這個新系列稱為:鷲之利刃~第三帝國的秘密武器
這樣就可以與之前的另一個系列末日之刃~日本帝國的秘密武器相對應。“末日”指代日本帝國戰敗前夕,而“鷲”則指代第三帝國。
1943年初,隨著盟軍對第三帝國的戰略轟炸愈演愈烈,轟炸對軍事、工業、公用事業服務、交通產生了巨大影響。
臭名昭著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 1943 年 2 月發表了要德國人參與全面戰爭(Totaler Krieg)的講話。
德國人願意對社會各界發明家提出的各種可以擊落盟軍轟炸機的方法進行嘗試,不論它們看上去有多麼異想天開,離經叛道。
第25測試指揮部(注1)就是這樣一個單位,前指揮官霍斯特.蓋爾(Horst Geyer)回憶,該單位的主要任務就是開發和測試用於擊落盟軍重型轟炸機的新型武器。
注1:全稱為Erprobungskommando 25,簡寫為E.Kdo 25。
類似的單位還有負責Me 262戰鬥機測試的Erprobungskommando 262。
右一:第25測試指揮部,指揮官霍斯特.蓋爾(Horst Geyer)穿著一件美國飛行夾克。
1944年3月以來,第25測試指揮部一直以帕希姆(Parchim,漢堡和柏林之間的一個機場)為基地,與多家技術機構展開合作,研究先進的空對空武器,並對其進行測試。
線纜空雷
1943年8月,德國空軍最初設計的線纜空雷並不是為了對付盟軍轟炸機,而是用亨克爾He 111轟炸機拖曳一條2.5毫米絞合鋼纜,當亨克爾轟炸機以35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超低空掠過英國上空時,鋒利的鋼纜可以切斷或者使英國的高壓輸電線路(或電話線路)發生故障。但是,由於德國人擔心英國人學會這種方法之後,反過來用同樣的方法對付德國輸電系統,於是這種武器一直處於保密狀態。
亨克爾轟炸機的測試中使用了兩種線纜,第一種是直徑2.5毫米的鋼纜,長度60米。第二種是直徑1毫米的碳鋼鋼琴線,長度100米。在之前的實驗中,亨克爾轟炸機以220~25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飛行時,鋼纜的收放可以正常進行。
亨克爾111轟炸機拖曳線纜空雷的早期試驗資料
亨克爾111轟炸機拖曳線纜空雷的早期試驗資料,可以看到線纜在拖曳機不同航速下的彎曲狀態,拖曳機航速越快,線纜受到的空氣阻力越高,線纜的彎曲程度越小,這對於攔截盟軍轟炸機是不利因素。
當線纜的長度延長到200米之後,第二種直徑1毫米的碳鋼鋼琴線容易產生劇烈擺動,出現直徑50~70米的圓周運動,最終導致線纜斷裂,拖曳的炸彈落到荒野上。
隨著盟軍戰略轟炸對德國的影響越來越大,有人提出為何不用這種武器對付盟軍轟炸機,於是,1943年9月下旬,第一枚試驗線纜空雷交付第25測試指揮部。最初的版本是2.5毫米絞合鋼纜拖曳一枚10公斤(SC10)炸彈。
為了協助第25測試指揮部進行線纜空雷測試,為測試指揮部提供了B-24殘骸的部分機翼結構,第25測試指揮部設計了一種容器,將100~400米長的線纜裝在一個圓筒型容器中,然後線上纜末端連線一枚10公斤航空炸彈作為配重。將整套裝置安裝在Fw190戰鬥機的ETC 50炸彈掛架上。計劃從盟軍轟炸機編隊上空500米高度接近轟炸機編隊,Fw190戰鬥機拖曳的線纜空雷大約長400米,當線纜空雷撞擊目標時,線纜上的一個薄弱環節將自動斷裂,線纜將落向轟炸機,而存放線纜的容器將被投棄,隨後Fw190戰鬥機將可以向平常一樣投入戰鬥。
1943年11月,第25測試指揮部的技術軍官奧爾克斯(右2)正向漢內斯·特勞特洛夫上校和埃德·諾伊曼中校介紹線纜空雷的使用方法。
10月上旬,第25測試指揮部宣稱線纜空雷可以展開戰鬥測試。
1943年12月11日,美國陸航第八航空軍派出37架B-17和86架B-24在強大的戰鬥機護航下轟炸德國埃姆登(Emden)市的航空企業。
第351轟炸大隊行動路線
盟軍突襲埃姆登市兩天後,德國廣播電臺宣稱這種新式武器已被投入作戰,並宣稱:“具有毀滅性的影響”。
與宣傳部門的高調不同,1943年12月上旬,第25測試指揮部(E.Kdo 25)的指揮官霍斯特.蓋爾報告:
迄今為止,該武器已在任務中測試過兩次,第一次投入兩架飛機,第二次投入三架飛機。測試結果表明,當我機從正面進攻時,由於敵機採取了迴避機動,命中目標變得十分困難。
有一次命中,線纜擊中目標的發動機,發動機很快就停止了運轉。另一次命中,線纜擊中了一架B-17轟炸機的機翼,對機翼表面造成嚴重的切口,由於與敵軍戰鬥機空戰,無法進一步觀察目標的受損情況。必須對該武器進行更進一步的測試,以便更準確地評估武器效能。
被德國線纜空雷擊中機首的B-24 解放者機首損傷情況,可以看到擋風玻璃窗上的線型裂痕,以及上端已經繃斷的線纜纏繞鋼絲。
實際上,12月11日的戰鬥中,第44轟炸大隊一架B-24解放者轟炸機被一架Fw190戰鬥機線纜空雷命中,線纜擊中了並立即纏繞在B-24轟炸機的機首,並擊傷了投彈手和領航員,不久以後,轟炸機右側艙門被氣流撕裂,美國空軍技術人員認為這是被線纜擊中造成的損傷。技術人員分析這根鋼纜直徑為3.8毫米,由纏繞在一根主軸上的5根橫截面是正方形(邊長1.2毫米)的鋼纜擰成。
美國陸航對這種新式武器的反應
美國陸航第八航空軍報告說,在1943年12月至1944年1月期間,轟炸機編隊在對不來梅和奧舍斯萊本的突襲中,機組乘員至少3次目擊到Fw 190和容克Ju 88 轟炸機拖曳線纜空雷穿越轟炸機編隊。
不過,美國空軍情報局對此武器並不重視,他們報告稱:
研究報告後得出的結論是,雖然(德國)使用線纜空雷的襲擊越來越頻繁,但這種新武器並不是特別危險。瞄準問題影響了這種武器的發揮,拖曳線纜的母機必須進入轟炸機防衛機槍火力的範圍之內,使它們成為容易被擊落的目標。就結果而言,被這種武器單次擊中造成的傷害較輕。調查人員認為這種戰術不會成為對抗盟軍轟炸機編隊的主要戰術。
1944年初,美國空軍情報人員根據機組人員對線纜空雷的目擊報告繪製的圖紙。
第25測試指揮部(E.Kdo 25)的指揮官霍斯特.蓋爾報告:
與我們的預期相反,在對敵人的第三以及第四次戰鬥行動中表明,將鋼纜拉過敵方轟炸機是極其困難的,即使母機進行很小幅度的駕駛修正,鋼纜都會出現巨大的擺動以及偏差,僅僅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能使其擊中目標。在最後一次戰鬥行動中,從正面接近敵方轟炸機編隊,在進入撞擊範圍後,線纜空雷命中目標3次,但三架被線纜空雷命中的敵機都沒有受到特別影響。
拖曳線纜空雷的母機在使用線纜空雷攻擊目標的時候不能使用其機載武器,因為使用方法不同。由於迄今為止難以命中目標,並且命中目標的情況下也難以對目標造成足夠的傷害效果,請求立即中止對這種武器進一步的測試。
1944年1月之後,線纜空雷的試驗終止了。但是,1944年3月工程師烏爾裡希·施米舍克(Ulrich Schmieschek)博士又提出用Bf109戰鬥機拖曳1000米鋼纜,攜帶50~200公斤炸彈的線纜空雷的類似計劃。1944年9月,哥達貨車廠(Gothaer Waggonfabrik)的工程師沃爾特·溫德斯(Walter Wundes)博士又提出可以在敵機撞擊線纜時,拖曳母機立即釋放線纜,讓炸彈依靠慣性撞擊轟炸機造成毀傷的改進方案,這些新方案沒有投入測試的記錄。
二戰之後,德國戰鬥機總監加蘭德將軍在盟軍審訊中承認,德國空軍線纜空雷僅僅取得了兩次未經證實的戰果,隨後停止繼續試驗。線纜空雷的主要缺陷在於,空中拖曳的線纜空雷並不會垂直懸掛在戰鬥機正下方,而是拖曳在戰鬥機後方,戰鬥機要想用這種武器命中目標,自身必須非常接近目標才有可能擊中。
為了增加線纜在垂直面上的威脅範圍,有兩種可行的方法:
①掛載更重的配重物,增加線纜在垂直面上的垂度。但更重的配重物需要使用更粗或者更抗拉的線纜,整套線纜空雷系統的質量必然上升,同時更重的系統會影響拖曳機的航速。
②降低拖曳機接近目標的航速,以增加線纜在垂直面上的威脅範圍,但是,即使採用500米長的線纜,依舊處在盟軍轟炸機防禦機槍火力的射程範圍之內,降低拖曳機的航速將使拖曳機處於更高的風險中。
線上纜空雷試驗之後,德國空軍還考慮了在轟炸機編隊上空投擲鋼纜網攔截盟軍轟炸機的可行性,但鋼纜網本身十分沉重,運載這種裝置的飛機會變得緩慢而遲鈍,成為盟軍戰鬥機容易擊中的目標,因此德國空軍未對鋼纜網展開進一步的試驗。
~(完)~
推薦閱讀:大英的P.A.C防空火箭彈
動圖出自星球大戰衍生劇~《波巴菲特之書》
這是一個海戰愛好者的港灣,喜歡請點選收藏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