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二戰德國有名的將領,人們往往想到古德里安,隆美爾,鄧尼茨等等。但是很少有人會提到這位二戰德國的空軍大將——斯圖登特
他算得上是世界空降兵之父,一手組建了德國傘兵部隊。作為一種全新的兵種,斯圖登特還親自研究了傘兵軍裝,武器,頭盔,降落傘等方面的選擇。1938年,還是空軍少將的斯圖登特受命擔任空降部隊總監,負責接管和訓練德國傘兵,接管德國第一支的正規傘兵師—第7空降獵兵師(由3個團組成),斯圖登特和副手崔特那(Heinrich Trettner)整合空軍與陸軍的戰術和訓練、灌輸傘兵部隊對自身的榮譽感。在他的訓練下,他所指揮的那些帝國傘兵們。自開戰以來,他的傘兵從北歐到西歐,一次又一次地在遠離主力,數量、裝備均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以少勝多、出奇制勝,成功完成了一連串高度不可思議的棘手任務,給交戰雙方都留下了深刻而神秘的印象。他以為,在陸軍與海軍都束手無策的地方,正是他的傘兵才能大顯身手之處。
二戰開始,斯圖登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德國傘兵部隊—空降獵兵(Fallschirmsjaeger)司令。空降獵兵是德國傘兵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其“獵兵”原是獵人之意,至普魯士時期也指輕步兵部隊。空降獵兵成立於1935年,隸屬空軍,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後,在空軍一級上將斯圖登特擴建培訓下,建立數個師級的傘兵部隊,參加了之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盟軍將德國的空降獵兵稱為綠色惡魔(Green Devils)。空降獵兵曾進行數次空降作戰,直到1941年的克里特島戰役,由於損失過大,希特勒下令禁止再進行大型的空降作戰,從此之後,德國傘兵在大戰中主要作為精銳地面部隊使用,還有進行幾次小規模的空降行動。納粹德國除了空降獵兵外,陸軍和武裝黨衛隊皆有小規模的傘兵部隊,隸屬單位不同。
1.威瑟堡行動(德國開啟征服北歐之路)
1940年,德軍發起威瑟演習作戰,進攻挪威與丹麥,這是世界上首次將傘兵空降運用的戰鬥,為同時期德國傘兵在埃本埃美爾和荷蘭的行動打下了基石,空降獵兵成功攻下幾個機場和大橋,配合了地面部隊的進攻。空降獵兵在丹麥遭受的抵抗極小,但在挪威因為惡劣天氣、人員訓練和經驗不足,受到一些損失。
2.黃色方案下的空降獵兵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軍隊執行了黃色方案,法國戰役就此爆發。而作為黃色方案的犧牲品,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也遭到了納粹鐵騎的入侵,作為傘兵部隊在此戰中大放異彩,作為黃色方案的一部分,第7航空師對荷蘭、比利時境內的重要目標展開大規模空降作戰,為德軍部隊的迅速推進創造了條件,尤其是一支傘兵突擊隊對艾本·埃馬爾要塞的空降奇襲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經典範例,震驚世界,傘兵部隊在西歐戰場上打出了威名。由於在一戰後,比利時也參加了瓜分德國領土的活動,因為害怕報復,他們也修建了防線,其中一些還受到了法國的財政和技術援助,擁有堪比馬奇諾防線的埃本-埃美爾要塞可謂是固落金湯。在比利時的埃本-埃美爾要塞戰役中,比利時軍隊嚴密佈防,以應對德軍可能從陸地的強攻和空中的轟炸。要塞配備了6門射程10公里12公分大炮,其中2門可以迴旋360度、16門75毫米火炮、12門60毫米的高速反坦克炮、25雙連裝機槍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如此強大的防禦火力,使得德國的閃電戰受阻。結果德軍9架滑翔機,直接降落在埃本-埃美爾要塞屋頂,傘兵們將要塞從內部用炸藥炸了個七零八落。比利時軍隊猝不及防,在德軍內外夾擊下只得投降。德軍共有60人死亡,40人受傷;俘虜了超過1000名比利時士兵。德國空降兵只有6人死亡及19人受傷。
在進攻荷蘭的行動中,空降獵兵的目標還多了機場,在5月10日海牙戰役開始,起初以迅速的空降行動佔領不少目標,但隨之荷軍投入裝甲部隊、戰鬥機和大批援軍反擊,德國傘兵的傷亡開始增加,之後攻擊海牙司令部的計劃跟著取消,第22空降師也損失不少運輸機和人員,對日後的海獅計劃有不良影響。法國陷落後,第7航空師(即後來的第1空降獵兵師)和第22空降師原要作為海獅計劃中,佔領英國機場的行動,而其後入侵英國的計劃流產,他們的作戰也不了了之。
3.克里特島空降戰役
1941年墨索里尼入侵希臘,引發希義戰爭,但損失慘重,為了幫助這個扶不起的盟友,希特勒不得不揮師南下,除了希臘本土外,也要佔領地中海的克里特島以防止盟軍轟炸機轟炸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在德軍獲得主要勝利後,盟軍開始撤退,而空降獵兵部隊則被賦予佔領克里特島的任務,代號“水星行動”。1941年4月25日,希特勒簽署元首第28號命令,命令入侵克里特島,由於駐守在亞歷山大港的皇家海軍控制了克里特島一帶的水域,在制海權被英軍牢牢控制的情況下,登陸作戰擁有巨大風險,加上德國空軍的強大,因此決定實施空降入侵。計劃是使用傘兵佔領島上重要地點,包括機場以運入供應及增援部隊,佔領機場令德軍得以大量空運增援部隊,在數量上壓倒盟軍並最終完全控制克里特島。德國第11傘兵軍負責指揮德軍第7空降師(將主要由傘兵空降及使用滑翔機機降)及德軍第22空降師(在第7空降師佔領機場後機降)實施進攻,進攻日期定於5月20日。作戰分為4階段:先拿下馬勒美機場和卡尼亞,再佔領裡塔農和荷拉隆的機場;但在進攻前夕,盟軍卻已經截獲德軍密碼,加強防備和佈署,德軍也錯估島上的高射炮數量和守軍能力,認為英軍已將其精銳移師埃及。5月20日,在第一波的空降突擊團空降著陸後,馬上遭到盟軍猛烈的攻擊,損失極為慘重,還有各連分散的情況。奪取馬勒美機場的任務已失敗,在雅典的指揮部甚至想過要不要取消行動,但斯圖登特不贊同。在盟軍對空降獵兵進行首次攻擊後,沒有追擊而到7小時後才開始反攻,但德軍已做好準備,而與其接戰的紐西蘭部隊則在當晚就撤退了。德軍後來紛紛攻佔各機場,援軍不斷到來,之後雖還有與盟軍接戰時遭受壓倒性火力的損失,但因英軍開始撤退,德軍最後仍佔領了全島。在這場行動中,德軍共動員22000名傘兵進攻克裡特島,卻在9天內陣亡3250人,3400人受傷;盟軍則是2500人陣亡,超過10000人被俘。希特勒對斯圖登特說:“傘兵部隊的時光已經結束”,認為其奇襲優勢在克里特島中已被反制,沒有再空降作戰的理由了。相對的,盟軍自此時看到空降作戰的潛力,開始研究與培訓自己的傘兵部隊
克里特島之戰繼續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德軍為此也付出了1/4強的傷亡。人員損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這次戰鬥讓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徹底失去了使用傘兵作戰的信心,在此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這支魔鬼部隊就淪落到與普通步兵為伍的尷尬境地。1943年之後德國傘兵在義大利戰場和西線製造了多次表現不俗的防禦戰。1944年斯科爾茨率領傘兵解救墨索里尼和1944年5月黨衛軍500傘兵營突襲鐵托的“騎士行動”(Knigth‘s Move,也有譯為“跳馬行動”,似乎是國際象棋中的術語)兩次行動大概就是他們最後的閃耀,但這些只是帶有特種戰性質小規模傘降作戰,與克里特島的壯觀根本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埃本埃馬爾要塞一戰成名,克里特島一役精銳損失殆盡。此後空降兵作為精銳步兵反覆輾轉各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