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去世後留下的爭端
關於伊斯蘭教的什葉派,還要從創始人穆罕穆德去世說起。
大概在中國唐朝李世民登基那會兒,穆聖歸天,留下了一個千古難題,誰來繼承他的位置,帶領伊斯蘭教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按照伊斯蘭教的理論,穆罕穆德是安拉派來的最後一位先知,所以繼承先知的位置是不可能的。但這麼大的一個宗教總得有人來管理吧,這個管理者就被稱為哈里發,大家關心的,就是誰來繼承哈里發的位置。
穆罕穆德臨終前對大家說,你們看著辦吧,覺得誰合適就讓誰繼承。這句模稜兩可的話,讓大家都覺得自己有機會搏一搏,萬一單車變摩托了呢。
於是圍繞哈里發繼承人的問題,伊斯蘭教分成了四派:
1、元老派,最開始追隨穆罕穆德的一群人。剛開始傳教的時候,人們都覺得穆罕穆德是個瘋子。如今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每個伊斯蘭教徒一生至少去一次的地方。可當時,穆罕穆德在麥加沒少遭迫害,被逼的出走逃離。元老派的人,一直不離不棄的跟著,常伴左右,資格最老。
2、後元老派。穆罕穆德從麥加逃走後,到了麥地那。這時皈依的人也多了起來,新進的這批人,來的時間比元老派們稍晚一些,但他們在後來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3、金主派。穆罕穆德後來打回麥加,原先迫害他的那些大戶們,紛紛改投他的門下,皈依了伊斯蘭教。這些人家大業大,屬於花錢入股,投資先知的財閥。
4、阿里派。穆罕穆德是雜湊姆家族的遺腹子,被他的叔叔一手帶大。他叔叔有個親兒子,也就是穆罕穆德的堂弟——阿里。後來阿里娶了穆罕穆德的親閨女(膝下無子),就成了堂弟兼女婿。教內很多人認為,阿里和穆罕穆德擁有相同的血統,是最有資格繼承哈里發的,追隨他的人就形成了阿里派。
什葉派誕生
按照當時阿拉伯的傳統,領袖之位要選德高望重之人,不能搞世襲。最後經過公投,元老派的人繼承了哈里發,並且連任兩屆。
不得不說,前兩任哈里發確實有真本事,在他們的帶領下,打下了一個橫跨亞非的阿拉巴帝國。
第二任哈里發死後,阿里仍舊沒有當選,反倒是領袖之位落到了金主派手上。這個金主派就是大名鼎鼎的倭馬亞家族,他們上臺後,開始任人唯親,讓自己家族的人佔據各個高層的位置。
阿里派急了,如果按照選舉制,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阿里還是有機會當上哈里發的。可照倭馬亞家族這樣幹,伊斯蘭的公天下遲早淪為的家天下,哈里發也變成世襲,徹底把路堵死了。
於是阿里派的人,包圍了住宅,把第三任哈里發活活給圍死了,阿里也如願當上了第四任哈里發。
但當時的局勢早已發生變化,由於倭馬亞家族不斷坐大,早期的民主推選已經變成了靠實力說話,誰的拳頭硬的,誰才能當老大。
殺死一個哈里發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阿里馬上迎來了他的頭號強敵,倭馬亞王朝的開創者,一代雄主穆阿維葉。
阿里根本不是穆阿維葉的對手,被自己叛變計程車兵殺死。他的長子哈桑伊本繼位,迫於倭馬亞家族的強大實力,他選擇了妥協,同意讓出哈里發之位,但有個前提條件,穆阿維葉不能將哈里發世襲下去。
估計穆阿維葉當時聽到這個條件後,會覺得天真。不出意外地,穆阿維葉將哈里發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還毒死了哈桑伊本。
穆阿維葉的出爾反爾,引起了阿里派的反叛,他們尊奉阿里的次子,哈桑伊本的弟弟侯賽因為領袖,高舉穆罕穆德繼承人的大旗。
以侯賽因的反叛為標誌,伊斯蘭教的什葉派正式誕生。此後什葉派和遜尼派,互相用刀劍問候彼此,貫穿了上千年。
什葉派的兩個傳統
整體而言,兩邊的實力懸殊太大,戰況基本上是一邊倒,侯賽因和他的兩個兒子全部戰死,倭馬亞家族也對什葉派展開了追殺。
但侯賽因家族並沒有死絕,他還有一個兒子,以及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都僥倖活了下來。
兒子叫阿里伊本,逃出生天後,厭倦了江湖上的打打殺殺,準備歸隱山林,潛心研究學術。
同父異母的兄弟,叫穆罕穆德·伊本。一部分什葉派不死心,尊崇穆罕穆德·伊本為新領袖,但可惜他是個短命的人,很快就死了。
追隨他的什葉派,為了避免領袖消失,就宣稱穆罕穆·德伊本並沒有死,只是隱遁了,將來世界需要有人主持正義的時候,他就會重新出現在人間。
這就形成了什葉派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傳統——隱遁。後續圍繞隱遁這個思想,衍生出了一大堆的理論,包括各種超自然現象,什葉派也因此具有了很多神秘主義的色彩。
更多的什葉派仍舊選擇跟隨侯賽因的兒子,他們也創造了一個理論,認為先知將所有的知識都傳給了阿里,阿里又傳給了他的兒子,並且像這樣世代相傳。
他們稱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阿里的長子哈桑是第二代,次子侯賽因是第三代,侯賽因的兒子阿里伊本,就成為了第四代伊瑪目。由此什葉派形成了伊瑪目的傳統,它獨立於哈里發之外,是什葉派的宗教領袖。
什葉派的分裂
伊瑪目依靠血統世代相傳,但馬上又面臨一個老調重彈的問題,伊瑪目有好幾個兒子,究竟哪個兒子來繼承伊瑪目呢?這就跟大清時爭奪皇位一樣。什葉派圍繞哪個兒子繼承,分裂成了各個流派。
四代伊瑪目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扎伊德,一個叫巴基爾。
當時主流都認為應該選巴基爾,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卻堅持選扎伊德。這部分人非常頑固,誰也勸不動,日子沒法過了,乾脆就分家。選扎伊德的人,另立門戶自成一派——宰德派,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成了什葉派的第一次分裂。
有一就有二,第二次分裂對什葉派的傷害最深。伊瑪目傳到第六代的時候,六代伊瑪目生了三個兒子。繼承人主要在兩個兒子之間角逐,一個叫卡迪姆,一個叫伊斯瑪儀,正統和主流都公認卡迪姆。
但伊斯瑪儀也有很多追隨者,都想擁立他為伊瑪目。於是按照老規矩,分家。這些人就成立了伊斯瑪儀派。這一派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成為什葉派第二大派。由於追隨者們,一致認為伊斯瑪儀就是七代伊瑪目,所以他們也被稱為七伊瑪目派。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瑪儀派後面又分出了無數支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兩個:
一個是德魯茲派,是黎巴嫩的兩大本土宗教之一。
另一個是哈撒辛派,他們以刺殺令人聞風喪膽。只不過,他們後來遇到了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帶領的蒙古大軍。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刺殺只是雕蟲小技,被蒙古人的鐵拳錘爆後,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他們刺殺的“光輝往事”,成為了現代恐怖主義的先驅。
那些追隨卡迪姆,一直作為什葉派的主流,延續至今。由於後來伊瑪目經常遭人毒殺,從第十代開始,伊瑪目就蟄居不出,到第十二代的時候,宣佈徹底隱遁,世間再無伊瑪目,所以主流派,也被稱為十二伊瑪目派。
但有些教眾,不大相信隱遁這回事,他們也陸陸續續的分了家,成立了一些小派別,比較有名的一個是阿拉維派,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就出自這一派。
什葉派最多的伊朗和伊拉克
歷史上什葉派最重要的地區就是伊朗和伊拉克。什葉派誕生之際就遭到倭馬亞王朝的追殺,所以當時什葉派四處避難,東躲西藏,很多人都躲到了山洞裡。
波斯被阿拉伯人征服後,由於遠離王朝首都,成了帝國的邊疆,阿拉伯人對這裡管控不強,於是大量什葉派逃往波斯。
為了能凝聚力量,團結一致,什葉派躲在山洞裡皓首窮經,不斷研究理論來解釋他們的正統性。久而久之,他們就具有了很多神秘主義的色彩。
波斯也是一個有著高度文明的地方,明教的總部拜火教,就興盛於此。拜火教的思想裡也有很多神秘元素,雙方一拍即合,互相抄襲,什葉派逐漸成為了當地的主宰。
後來阿拉伯帝國遷都巴格達,在一次王朝內部的爭鬥中,什葉派支援了一名叫馬蒙的人取勝,什葉派也因此在伊拉克地區遍地開花。
多說一句,因為跟中國關係好的幾個穆斯林國家都是遜尼派,所以伊朗跟中國的關係一般,絕不是什麼“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就是正常合作而已。
伊朗的精英也並不看得起我們,反而非常崇拜歐美,當年美國奧巴馬時期,放鬆了對伊朗的制裁,伊朗覺得自己牛逼了,撕毀了不少跟我們簽訂的合作協議,然後拿去討好英國人、法國人、義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