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張瑞雪 張靜
2021年,中標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科研攻關加速推進;在復旦大學醫院排行榜“檢驗醫學綜合排行榜”和“專科聲譽榜”中位列全國第8位,是山東省內唯一進入該榜單的檢驗醫學科室;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專案和國家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學科建設能力和醫療水平進一步升級。
近年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不斷自我超越,取得了多項歷史性突破。光環又添數項,初心始終未改。圍繞精準化、智慧化專科建設與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專業影響力和區域檢驗中心建設,未來科室將繼續發揮引領示範效應,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崇仁樓的四樓和五樓,是檢驗醫學中心的“主要陣地”。透過工作區玻璃窗,六條國際先進水平的檢驗流水線正全力運轉。
每條檢驗流水線上方,一塊塊電子大屏實時顯示著當日檢驗工作進展:“本條流水線樣本測試量總計6063,陽性率樣本量1142,陽性率18.8%,12份樣本正在測試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迅速組建新冠核酸檢測工作小組,並升級為專業組。截至目前,新冠核酸檢測樣本數量已超過百萬人次,並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山東省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如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下設臨床生化科、臨床免疫科、臨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臨床微生物科、血液與體液檢驗科、急診檢驗科、南部院區檢驗科共七個專業科室和新冠核酸檢測專業組、高通量測序專業組、臨床質譜專業組、採血組四個專業組,開展檢驗專案500餘項,覆蓋眾多疑難雜症。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現在各個臨床科室的診療都在向精準化發展。與此同時,檢驗醫學也必須進行精準檢測,才能和臨床科室一起為患者提供精準醫療服務。”學科帶頭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傳新介紹。
近年來,科室重點建設完成了高通量基因測序和臨床質譜實驗室,已開展了基於NGS的肺癌八基因和NIPT無創產前篩查專案。
同樣患有肺癌,不同患者導致肺癌的基因突變位點不同,對不同的抗腫瘤藥物敏感性也差別很大,上市的抗腫瘤藥物種類繁雜,醫生該如何為他們選擇治療方案?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主任毛海婷解釋說,以肺癌為例,以往醫生只能在治療過程中摸索,一種藥物不顯著再更換另一種,如今有了精準肺癌八基因檢測,可以根據基因檢測結果為患者精準選擇藥物。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未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將繼續推進開展疑難重症、遺傳性及代謝性疾病診斷、病原學診斷及惡性腫瘤伴隨診斷等精準檢測專案,助力精準診療,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圍繞精準化、智慧化專科建設與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專業影響力和區域檢驗中心建設,未來科室將充分發揮引領示範效應,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建立檢驗醫師崗位,培養檢驗的臨床思維模式
檢驗不是僅僅出具簡單的資料型報告,還要為臨床提供更有價值的結果解讀與決策建議。檢驗醫師需要經常參與臨床溝通及多學科診療協作,包括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臨床提供檢測專案選擇建議、對檢測結果進行解讀、提示可能的診斷及後續檢查建議、隨訪監測頻率等。
現代醫學發展迫切需要檢驗醫師發揮檢驗和臨床之間的橋樑作用。檢驗醫師是既有檢驗技師證又有檢驗醫師證的檢驗工作人員,是目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
為培養具有臨床思維模式和密切聯絡臨床的亞專業人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完善人員輪轉制度,明確不同層次人員的培養方向和培養方式,根據學科、病種或檢測平臺,結合人員知識結構和職業規劃進行亞專業設計,嘗試建立檢驗醫師崗,切實提高服務臨床能力。
同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臨床溝通和交流:對護理單元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和講座,規範檢驗前流程;走進臨床科室,與臨床醫生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聽取臨床對檢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舉辦病例討論會,邀請臨床醫生走進檢驗醫學中心;透過抗生素會診、MDT會議、科室查房、醫院微信工作群等形式和臨床醫師深入溝通,持續改進現有專案。
正是有了充分的溝通和交流,才真正打破了檢驗和臨床之間的溝通障礙,及時發現問題並改進,促進了雙方的密切合作,並肩與疾病作戰。
目光向外,對標國際,為了儘可能地與國際水平接軌,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人才戰略,始終注重與國際檢驗醫學界保持廣泛的聯絡,鼓勵導師與國外相關科研單位或高等學校進行博士生聯合培養。到目前為止,與美國、荷蘭、加拿大、瑞典等國家的多家醫學院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科技創新是學科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於檢驗醫學來說,科研主要是探索實驗室標誌物和檢測手段在疾病發生髮展和預後轉歸中的作用。透過努力發展實驗室檢測手段,探索發掘新的標誌物及其檢測技術,可以為疾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監測提供科學依據。
以腫瘤標誌物及免疫耐受機制為研究特色,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從科研平臺、專案申報、學術成果、研究轉化及人才培養五個方面不斷完善科研體系建設。近年來,在王傳新和毛海婷的帶領下,中心科研工作捷報頻傳,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8年,王傳新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2019年,毛海婷當選中華檢驗醫學教育學院山東省分院院長,搭建了山東省檢驗醫學網上教育平臺。
為了鼓勵大家重視科研,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出臺了眾多措施,包括成立科研團隊,定期舉辦科研講座,邀請院外高水平專家指導,靈活安排工作和科研時間等,為檢驗醫學的高水平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華秋實,履踐致遠。2021年,科室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9篇,其中,影響因子>10分的12篇,影響因子5-10分的10篇;發表核心期刊A類論文3篇;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1項,牽頭制定臨床共識和評述3篇。
檢驗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指導,檢驗結果也是判斷治療效果和預後的依據。很多時候,檢驗科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醫院的診療水平。切實提高臨床服務能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區域檢驗醫學中心是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始終追求的目標。
2019年,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加入京津冀魯檢驗結果互認協作單位,並順利透過ISO 15189認可現場評審,並始終按照該標準進行質量管理。在此基礎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發揮區域醫療中心職責,建立物流、檢驗過程及結果推送的有機連線,形成智慧化分級診療互聯互通檢驗服務新模式。
為加快樣本週轉,改善患者就診體驗,科室透過硬體改造與智慧軟體流程最佳化,提升檢驗前物流傳輸與樣本處理效率;完善智慧稽核平臺模型和資料管理,提高檢驗後報告自動稽核質量,節約人工稽核時間。實時推送檢驗結果,門診和住院患者可在微信公眾號自主查詢檢驗結果。
為加強質量控制,科室在現有ISO 15189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基礎上,成立質量監督、試劑管理、裝置管理、資訊管理、文件管理、精益6S管理等多個職能組,定期巡查,確保制度化執行和規範化實施;開展智慧視覺化管理,實現檢驗過程多維智慧化分析。
賡續前行,追求卓越。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檢驗醫學中心於2018年獲批山東省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山東大學檢驗醫學中心,2019年透過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2020年獲批山東省臨床重點學科,2021年入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專案和國家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專案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經醫院申報,組織專家評審產生,代表我國醫療能力強、技術水平高和管理水平先進的醫療專科,在臨床服務體系中居於技術核心地位。
“圍繞精準化、智慧化專科建設與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專業影響力和區域檢驗中心建設,未來我們將把握專科建設管理及發展趨勢,謀劃佈局學科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引領示範效應,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王傳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