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醫生您好!請問我們腫瘤患者應該多久複查一次呢?
專業解答:您好,在疾病確診及行手術、放化療等治療後,我們建議:2年內,三個月定期複查一次,可及時發現病情變化;2-3年內,6個月定期複查一次;3-5年內,一年定期複查一次;5年以後,一年內定期複查一次,直至終身。若期間有不適症狀,隨時複診。儘量選同一家醫院複查,以便前後結果對比。
患者:那複查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檢查呢?
專業解答:複查時一般抽血檢查,包括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腫瘤標誌物等,因此在複查前應避免熬夜,清淡飲食,前一天晚上10點到第二天抽血結束,不應進食。專科檢查包括CT、MRI、彩超等。接下來,我們就幾種常見腫瘤疾病談談具體應該做些什麼檢查。
肺癌
在雲南,肺癌是高發癌症。按病理型別分類主要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複查,胸部平掃CT/MRI均可;若是晚期腫瘤或術後並淋巴結轉移,建議胸部強化CT,以瞭解淋巴結腫大情況。其他專案包括肺癌五項(CEA、NSE、CYFRA21-1、ProGRP、SCC等)、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若術後病檢為良性結節,6個月定期行胸部平掃CT即可。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是否需要做基因檢測?非小細胞肺癌主要包括腺癌(最常見)、鱗癌、神經內分泌癌等,隨著醫學的發展,對該疾病的認識可達到分子水平,基因突變率高,透過基因檢測,瞭解患者哪種基因發生了突變,適合使用哪種靶向藥物,幫助醫生為患者篩選出最可能受益的靶向及免疫藥物,減少不必要的藥物治療及不良反應,從而達到精準醫療的目的,爭取獲得最佳治療時間。因此,如果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應及時進行基因檢測。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較少,基因檢測的價值不高。
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病情穩定後一年複查一次,應該做乳腺及腋窩淋巴結綵超、乳腺CT、腫瘤標誌物(CEA、CA153、CA125等)、肝腎功能、電解質等。如需鉬靶檢查兩年1次即可。
術後內分泌治療,口服抗雌激素藥物(他莫昔芬等)的患者,每年做一次婦科超聲;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或來曲唑)、卵巢去勢藥(諾雷得)的患者,建議半年或1年複查1次骨密度;術後使用靶向藥物治療期間每3個月檢測一次心臟彩超。
肝癌
肝癌患者,生存期一般6至12個月,長期住院治療和複查也是慣例。三個月複查腹部彩超、腫瘤標誌物(AFP、CEA等)、一個月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等,若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還要行血清病毒量檢測。半年行上腹部CT/核磁檢查是必要的。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患者,首先每3-6個月複查甲狀腺B超,其次3個月複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腫瘤標誌物(CEA等)、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等。病情穩定後每年一次複查。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徵等。複查時間與其他腫瘤患者稍有不同。發病第一年內應每月複查1次,第2-3年病情穩定後每3個月複查1次,以後則須每半年複查1次。病情穩定5年後每年複查1次。複查時最重要的是血常規,其次是骨髓象,肝腎功能、電解質、全身淺表淋巴結超聲檢查、腹部彩超和腹腔淋巴結超聲檢查等。
消化道系統癌症
消化道系統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等。以結直腸癌患者為例,需完善胸腹和(或)盆腔CT/MRI,腹部彩超、腫瘤標誌物(CEA、CA199等)、血常規、肝腎功、大便常規等。術後1年內行1次腸鏡檢查,無異常者3年後一年複查2次;術後5年病情穩定每年1次。
婦科癌症
婦科癌症,包括陰道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以宮頸癌患者為例,包括盆腔CT/MRI、腹部彩超、腫瘤標誌物(CEA、CA125、CA153等),血常規、肝腎功,同時需要進行宮頸或陰道細胞學檢查(HPV)等。術後1年內3個月複查一次檢查,無異常者3年後一年複查2次;術後5年病情穩定每年1次。
泌尿系統癌症
泌尿系統癌症,包括腎癌、膀胱癌、輸尿管癌、前列腺癌等。以膀胱癌患者為例,需完善泌尿系統和腹部彩超、盆腔CT,腫瘤標誌物(CEA、CYFRA21-1、TPA等)、血常規、肝腎功、尿常規(尿中脫落細胞檢查),必要時行膀胱鏡檢查,明確膀胱內是否存在腫瘤復發的情況。術後1年內3個月複查一次檢查,無異常者3年後一年複查2次;術後5年病情穩定每年1次。
以上是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按照以上建議的時間和專案完成複查。若有除原發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感到不適、疼痛等異常症狀,可行骨掃描、頭顱CT、PET-CT等其他專案,明確是否有轉移、擴散,不做常規使用。最後,患者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均衡飲食,保證充足睡眠。抗癌路上,你我同行,祝您早日康復!
本文作者:何珊(現就讀於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21級研究生,中醫學專業,研究方向:腫瘤病的中醫防治與研究。師從於郭利華教授。)
指導老師:郭利華
雲南省中醫醫院(雲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教授,國醫大師張震疏調學派學術繼承人,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學術繼承人,雲南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雲南省中醫醫院博士後工作站合作導師。
擅長:肺癌、腸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尤其應用在中醫藥對抗放化療毒副反應、治療癌性疼痛、癌性發熱以及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質量方面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