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瓦有名貝蒂奧島)。首先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標題的意思。“兩個一百”意思是:當時日本在塔拉瓦布重兵防守,島上防禦工事十分齊全,然後東京大本營就讓號稱“東京玫瑰”的戶慄鬱子透過廣播向美國人宣佈:這座島一百萬美軍花一百年時間都無法打下。這麼做當然是為了摧毀美軍的意志,但是奈何她的聲音太好聽,很多美軍聽了之後士氣更高,都想俘虜她(這都是題外話了)。
我們看日本的防禦工事,這只是一部分啊,由於我的資料欠缺所以無法統計完整。但是也就這一部分我們就可以看出日本對塔拉瓦的防禦這一塊做的是多麼好。其實咱們拋開政治與民族感情不談,就客觀而論,二戰日本工兵把工事做的是十分優秀。在拉包爾麥克阿瑟的不對就沒少因為日本堅固的防禦工事而吃虧。
塔拉瓦戰役與馬金戰役,美軍代號“電擊行動”(合稱)。美軍對這次戰役也投入了很多:北部突擊群編成有:6艘運輸艦、4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3艘護航航空母艦、1艘船塢登陸艦和3艦坦克登陸艦,運送步兵27師去馬金。斯普魯恩斯坐鎮重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特納坐鎮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霍蘭德·史密斯也隨隊指揮攻佔馬金。
南部突擊群編成有:16艘運輸艦、1艘坦克登陸艦、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和5艘護航航空母艦,運輸第2陸戰師18000官兵,分別從紐西蘭惠靈頓、新赫布里底群島的埃法提島等地出發,集結到塔拉瓦海面。
介紹完這麼多,接下來就是戰鬥了。
要在這個設防堅固並有重兵把守的小島實施登陸,當然不會不遭到抵抗,也不會僅僅受到一些輕微抵抗就輕易取勝。美軍本應首先佔領該島附近的一個小島,以便配置火炮,支援上陸戰鬥。但因艦隊必須從支援上陸戰鬥的任務中迅速解脫出來,而未能這樣做。因此,海軍陸戰隊必須完全採取強攻的方式來奪取登陸場。這樣一來,制定計劃時,對登陸場的選擇,必須予以周密的考慮。從飛機拍攝的照片中,看不出哪裡是貝提奧島的防禦弱點。然而,進攻者還可根據其他因素來選擇登陸場。該島的南海
岸略呈凹形,日軍可以利用其抗登陸火炮,從翼側進行射擊。西海岸過於狹窄,突擊上陸的第一梯隊難以展開。南海岸和西海岸都瀕臨大海,與瀕臨環礁湖的北海岸相比,這裡的佈防較強,而且水中障礙也設定得比較嚴密。因此,決策人決定,以該島位於礁湖一側的1400米長的海灘作成登陸地段。
對突擊上登來說,準確瞭解當地的水文情況是很重要的。但是,美軍登陸部隊對貝提奧島的潮汐情況卻沒掌握與實際相符的資料。對一般的登陸艇只來講,至少要有1.2米的水深才能航行。可是在美軍選擇的上陸時間正好潮差最小,礁盤上面的水深充其量也不超過06-0.9米。美軍各部隊一直寄希望於可以搶灘的坦克登陸艇、車輛人員登陸艇等類大型上陸工具。但是貝提奧島附近的水深是否允許,尚無把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海軍則積極設法獲得履帶登陸車這種新式裝備。因成大家認為,履帶登陸車就是一種能在海面浮動,且便於抵灘上岸的水陸坦克。但是,直到開始進攻之前,能夠用於貝提奧島登陸作戰的履帶登陸車只有125輛。這對於輸送第一梯隊透過礁盤搶灘上岸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美軍指揮官們研究了空中偵察照片之後,得出如下結論:要想避免受到嚴重損失,造成銳不可當之勢,進攻部隊必須在開始突擊上陸之前摧毀貝提奧島的大部分防禦工事。有經驗的軍官們,既對胡佛部隊 B -24型轟炸機所實施的為期一週的轟炸不寄於厚望,也對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所實施的直接航空火力準備也未抱多大希望。他們主要寄希望於希爾將軍率領的3艘舊式戰列艦和5艘巡洋艦所進行的近距離直接艦炮火力準備。
戰鬥的具體細節我們就不多描述了,我們來看看雙方的傷亡。僅參加塔拉瓦登陸戰的美軍就有海軍陸戰隊及海軍18300人,共傷亡3000餘人,其中戰死或負傷後死亡的就有1000餘人,足見戰鬥之慘烈。當然日軍也是做到了“全員玉碎”。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指揮官柴崎惠次在戰役的第一天就死了,不過由於島上通訊不順暢,日軍都不知道這回事。
這場戰役有多慘烈呢:當時的美軍指揮官在塔拉瓦戰役後的幾周內,在幾海里外的航母甲板上都能聞到島上隨著海風飄來的腥臭味。
這場戰役雙方都損失慘重,日本也深知這場戰鬥他們沒有贏的希望,這麼做只是為了拖延時間,為日後聯合艦隊與美軍的決戰做好充分準備。
(這篇文章由於時間原因很多資料資料都無法找到,希望諒解)
參考資料:青梅煮酒--《太平洋戰爭》《大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