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封禁千年的詭秘奇書,書中預言精準命中千年之後,歷史演化竟與書中記載吻合,剖析之後卻讓人細思極恐。未來是否已成定數,是千古騙局還是未來寫照,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今天我們來講推背圖,深入的探討一下推背圖是如何不可思議的,預測出了從武則天稱帝到清朝滅亡等眾多歷史大事件精準預言的背後到底隱藏了哪些秘密?
李淳風,岐州雍縣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鳳翔縣。唐代初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大師,精通天文、周易、陰陽五行以及道家理論,官至太史令,職權和我們熟知的國師差不多。
袁天罡,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著名的玄學家、天文學家,他比李淳風年長三十歲,兩人師出同門,並且都是當時非常著名的道家大師。早年是隋煬帝的司監官,隨著隋朝的覆滅,便追隨李世民。
袁天罡又以精於相術而聞名於天下。相術又稱相人術,是中國古代術術之一,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凶禍福、貴賤的相面之術。
貞觀八年,李世民聽聞民間有奇人,便將袁天罡招入宮中,納為智囊。在袁天罡進入宮廷之前,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貞觀二年,袁天罡在雲遊時遇到尚在襁褓中的武則天,僅僅看了一眼武則天的面相,便大驚失色的說道:“龍瞳鳳頸,極貴顯也,天下之王,不可窺測”。僅僅一面之緣,便準確的看出了武則天的這一生。從這也足以看出袁天罡的相術高深莫測。
相傳貞觀十七年,李淳風與袁天罡二人受命於唐太宗李世民,推算大唐國運與李氏命脈,而合力編寫相關預測典籍,二人將易經學、天文學等相關理論進行融合,推算出了華夏大地自大唐之後,兩千年之內會發生的相關事件。
所以今天的我們可能仍然活在推背圖的預言演化當中。
當二人推算至預言五十八象時,袁天罡轉身推了李淳風一把,說道“天數不可洩盡,我們還是到此為止吧”。
隨後,二人停止推算,而李淳風將這一推寫成了第六十象,然後又在開頭加上了第一象。
而這一推也是《推背圖》名字的由來。所以《推背圖》全書雖然有六十項,但實際預言推算只有五十八項,每一項都是由卦象、讖語,頌詩和圖畫組成。
《推背圖》主要是推算國運,並且預言十分準確,由於其內容大多涉及政治朝綱,所以導致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會被君王視為一級禁書。其內容絕對不可以讓平民百姓參透,以免擾亂朝政,導致民心動盪,甚至發生暴動起義。
在唐朝之後,中國曆經了五代亂世,而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唐朝多位皇帝的墓地被挖了出來。
從那之後,原本被大唐深埋地下的《推背圖》重建天日,隨後盛行於民間,亂世之中的有心人,想要藉助《推背圖》的預言能力,添油加醋曲解其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直到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天下後,由大臣提醒如《推背圖》流行於民間,日後必將後患無窮。但此時《推背圖》已在民間流傳了百年有餘,藏本無數,單憑一道禁令絕對是禁止不絕的。
於是,趙匡胤想出了一條妙計,既然禁令不可能讓《推背圖》消失,那麼索性在暗中釋出更多版本的《推背圖》,只不過這些版本全都是錯誤或者被打亂順序,以達到混淆視聽的作用。
這樣一來,老百姓就發現《推背圖》的預言原來並不那麼準確,以後就沒人當回事了。據說宋朝當時一共發行了約一百多個版本的《推背圖》,直接導致原版《推背圖》被淹沒在真假難辨之中。
目前留存於世的《推背圖》共計六個版本,我們今天討論的版本正是金聖嘆批註版,據說也是可信度最高的版本。
此版本是一八六零年火燒圓明園時由圓明園流出,網路上流傳的也多為此版本。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金聖嘆批註版的《推背圖》看一下這本書的預言到底有多準。
第一象,甲子。
讖曰: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迴圈,週而復始。
頌曰:自從盤古迄希夷,虎鬥龍爭事正奇,悟得迴圈真諦在,試於唐後論元機。
配圖是兩個圓圈,一紅一白。
此項為宇宙天地起源變化之說,雙圈一紅一白,當為日月執行之陰陽變化,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自從盤古迄希夷中的“希夷”二字,老子曾解釋過:自盤古開天地到茫茫無所見的將來,是一個迴圈往復的世界。
而這也和中國太古時代“無生有,有生無”的高深思想一致,試於唐後論元機,指的就是《推背圖》預言都是自唐朝開始及以後的事情。
第一項是最簡單理解的,也是最難的一項。世間萬物,冥冥之中已有定數,迴圈往復,以至無窮。這也是讓人最細思極恐的地方。
如果按照《推背圖》的說法,未來是一本早已經寫好的劇本,那我們至今也仍然活在其中,並且能做的只有順勢而為。
即使能參透天機,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切,也是無能為力的。
第二象,乙丑。
自第二象預言正式開始,而這一象可謂字字珠璣,準到可怕。
讖曰:累累碩果,莫明其數,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頌曰:萬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實,一統定中原,陰盛陽先竭。
配圖是一個盤子裡裝滿了果子,這裡我們暫且認為是李子。
前面我們說過,從第二象開始才是預言正式開始的部分。
我們知道《推背圖》是為了李氏王朝而寫的,所以第一條預言當然是關於大唐國運的。先看圖疊在一起的李子共二十一個,而唐朝的皇帝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一個,一個李子代表一位皇帝。
但圖中第四個李子與其他李子卻有不同,第四個李子沒有把,也就是沒有蒂。那麼第四位皇帝為何與眾不同呢?
其實說到這,很多人已經想到了唐朝第四位皇帝,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所以這李子沒有把也正好能對應上了,此細微之處考慮可謂周全,其精準程度讓人驚歎。
再看讖語,一果一人指的就是一個果子,代表一個人,也是對圖畫的補充解釋。即新即故指的是,唐朝多位皇帝,並不是前任去世後而繼位,而是奪權。
如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所以這裡指的是舊的未去,新的又來。
而後面的武則天、李隆基等等都是被後來者取代。如果覺得這些就已經準到可怕了,那麼頌語就更加不可思議。
萬物土中生。六一八年,戊寅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國號唐,戊寅年是土虎之年,唐朝在土年建立,所以才有了這句萬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實。
唐朝自公元六一八年開國,一直到天佑四年,也就是公元九零七年滅亡,正好存續二百九十個年頭,可謂絲毫不差。
陰盛陽先竭,陰指的是女人,陽指的是男人。此處既為下一項做了鋪墊,又預言了武則天的登場,是陰盛陽衰的產物。
從武則天稱帝,到韋后干政,再到太平公主主導,聯合李隆基誅殺韋后,還有楊玉環紅顏禍水,擾亂朝綱,所以整個唐朝都是陰盛陽衰的走勢,導致最終走向滅亡。
關於第二項是對整個唐朝的國運做了一個總結性的預言,其準確程度讓人驚歎。
而接下來第三項的預言是,整個《推背圖》中內容最多的一項,其精準程度同樣令人嘖舌。
第三項,丙寅
這項主要是針對第二象的補充和細節解釋
預言內容與歷史達到了驚人的一致。
讖曰: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我們將日、月、空三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漢字,而這個字就是曌,而武則天的名字就叫武曌。
而至於武則天這個名字來源於她的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是後人對她的尊稱。
李唐王朝屬土,照臨下土的意思就是說曌控制了李唐王朝。也就是說武則天控制了李唐,撲朔迷離,不文亦武,這裡隱含雌性和武姓。
第四項,而當時的李世民看到了第二項與第三項的描述後,得知大唐日後會被一名武姓女子主宰,心生殺機,決定暗中殺掉所有姓武的女子。他不想讓自己的江山由一名女子掌管。
李淳風聽聞此事後。立即勸諫李世民,茫茫天數已定,切不可逆天而行,若吾皇執意而為,定會影響大唐國運,甚至會有滅頂之災。
李世民聽後便問,那我大唐河山就拱手相讓?李淳風說道,陛下無需擔心,微臣窺得天意,此武姓女子只是代為掌管大唐江山三十年而已,而後江山會迴歸還李氏子孫。
李世民再問,到時誰人可保我江山?李淳風答曰,火犬二人之傑。李世民想破腦袋也沒有破解出此人是誰?
李淳風自己也不知道這到底指的是什麼,只能勉強算到這六個字。那你是否猜到這個人是誰了呢?
當我們將這六個字組合就會發現原來是狄仁傑,而當時的李世民和李淳風自然不會認識一個還在屁顛屁顛進京趕考的窮酸秀才,直到第二年的科考結束,狄仁傑考取金科榜首狀元,李世民和李淳風才半信半疑的理解了火犬二人之傑指的是誰
而狄仁傑也的確沒有讓李世民失望,竭盡全力幫助李世保住了江山,使得大唐社稷得以延續。
再來看頌詩,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這句詩的意思是,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此為色相空。
但她與新繼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一次,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週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自此武則天重回王宮。
此為一朝重入帝王宮,遺枝撥盡根猶在的意思是說,回宮後的武則天得寵得勢,並被立為武后緊接著唐高宗重病,武則天垂簾聽政,大肆殺戮李氏子孫以及與之為敵的滿朝文武,李唐宗室幾乎被屠殺戮殆盡,甚至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放過。
好在武氏的小兒子唐睿宗李旦和哥哥唐中宗李顯為自己的母后當了多年的傀儡皇帝,才倖免於難。
710年,平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最終李旦再次登基。
所以遺枝撥盡就是指原本打算殺掉所有李氏子孫,但好在根猶在,也就是唐睿宗李旦和唐中宗李顯這兩條漏網之魚。
喔喔晨雞孰是雄,喔喔晨雞指的就是黎明時分的雞叫。孰是雄是反問哪一聲是雄雞的叫聲,這分明是在說母雞也在高聲鳴叫,指的就是武氏當權,並且立李旦為帝,垂簾聽政。
恰巧就是六八五年已酉年,也就是雞年,此處也是完全吻合。此象圖畫是一女子持刀,到這裡也無需過多解釋了,此象預言的精準程度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
(未經證實,請當故事觀看,有時間會在更剩下的55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