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紀,蒙古鐵騎為何能夠橫掃亞歐大陸呢?蒙古帝國可以說是處於多線作戰,但仍然遊刃有餘,將古代軍事戰爭的勝利推向了頂峰。蒙古鐵騎擅長騎馬射箭,多數以輕騎兵為重,配合先進的攻城器械和少量重騎兵,在作戰時能夠充分發揮之前制定的戰略戰術優勢,以最少的兵力損失取得最優的軍事戰果。
先說中國版圖,首先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先後擊敗了克烈部和乃蠻部,然後一鼓作氣滅了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此時的西遼已經日漸沒落),接著蒙古把箭頭瞄準了地大物博的大金帝國,但是無論是軍隊還是人口都處於絕對劣勢,鐵木真採取了慢慢蠶食的策略,經過野狐嶺之戰,大金朝元氣大傷,損失近40萬軍隊,以後雖然有過金哀宗中興,但是滅亡已經不可避免。再說南宋憑藉長江天險,多存在了30多年,湧現出了孟拱等抗蒙名將,但是國策以守為主,且政治腐敗,軍事比北宋強太多,因此被滅亡也是時間問題。至於西夏,人口領土有限,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面對蒙古鐵騎只有被動挨打的份,而且內部極其不團結,一會附蒙攻金,一會聯金抗蒙,左右搖擺,最後被徹底拋棄,滅亡時党項人幾乎絕種。
再看西征戰果,蒙古鐵騎首要對手就是號稱西方世界征服者的花剌子模,佔據著伊朗伊拉克和中亞地區,有著突厥人好戰的血統,當時步兵40萬、騎兵30萬,扎蘭丁建議將軍隊集中在阿姆河一線,與遠道而來份蒙古軍隊決一死戰,但是遭到了國王蘇丹的反對。就這樣分兵據守的花剌子模軍隊被蒙古鐵騎慢慢消滅,先後丟失了撒馬爾罕和玉龍傑赤等重要城市,隨著扎蘭丁遠逃印度,花剌子模也在地圖上徹底消失。最後蒙古鐵騎因過於疲乏被埃及的馬穆魯克騎兵打敗後,西征也結束了,在此基礎上,蒙古帝國建立了伊利汗國。
遠望北伐局勢,哲別和者勒蔑率領軍隊北上先後征服了俄羅斯大帝國以及匈牙利等東歐國家,東歐重騎兵在蒙古輕騎兵的攻勢下完全成了活靶子,蒙古鐵騎用先進的火器、精湛的射技以及靈活多變的戰術將重騎兵圍殲,蒙古帝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金帳汗國。
蒙古帝國是世界史上絕無僅有的橫貫亞歐大陸且統治疆域最為遼闊的帝國,如果沒有內戰的話,可以繼續西征,滅掉埃及,成為橫貫亞歐非的大帝國,把原來文明地區用暴力手段連線了起來,中西方文化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漲,但是在戰爭中,蒙古帝國大部分採取了屠城戰術,造成了全世界人口的急劇減少,整個西方世界陷入了黑暗之中,在這段時間,科技倒退,經濟摧殘,物質破壞。對比,你對蒙古帝國的西征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各位史學愛好者共同討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