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才,傲霜枝。高手,能成為高手,他犯過的錯誤,一定比咱多。這世界很有趣,錯過,才體會到什麼是對。即使當年,師父教了尖貨,也未必拿得住。這就好比,一個人,突然有錢了,德行沒跟上,可能失去更多。練拳如是,有了沉澱,才能理解更高層的拳。
一物一形態,一人一習性。古時,有一種刀,叫片刀,通長七尺,身形後仰,刀形囂張。片刀,不是扁片。刀背厚,刀刃薄,刀尖銳。拳術也是,一個流派,會有一個主形。會學拳的,眼亮,他先看怎麼個形,研究形內結構,由此入手,是個方便法門。
風起深淵,日落大江。什麼叫墜骨盆?連鎖反應。領頭,脊柱下順,尾骨像鉛墜,精準收斂,垂著地面,前頭丹田凝聚。臀肌隨時鬆緊,腹股溝一騰一騰。隨著呼吸,側肋張弛,後背暗暗起伏,開肩沉肘,雙臂抱閤中線。肌肉放鬆,竅內洞開,輕輕拽著筋,一開一合的。
移山填海,斗轉星移。頸椎七,胸椎十二,腰椎五,還有一塊骶骨,透過骶髂關節,連線髂骨。開胯精深的人,能給骶髂一個挒勁,骨縫有張力,核心與重心更融合,功力翻倍。譬如跑車,突的加速,底盤並不發飄,而是微微一沉,趴地力加大。開骶髂,需日積月累,不能一蹴而就。
一曲秋水,繞樑三日。纏絲是什麼,螺旋細勁。年頭一長,你會發現,勁不是越練越粗,而是越擰越細。纏絲高手,手指輕輕一繞,尾椎也有微調。手圈即是胯圈。胯有四法,掖,沉,抻,蹬,四法揉成一法,就是圈胯。如同車腳蹬子,可前輪,也可後輪。
日落西山,明日東昇。有句話叫,偏沉則隨。重心落到一胯,別停留太久,味道變了,隨落隨換,重心如滾珠,襠口隨機平衡。沉是落胯,隨是滾動。重心沉下去了,不是不動,類似一個滑梯勁。打拳時,重心形成連綿沉弧,叫騰挪。太極並非死沉,而是換胯活沉。懂了活沉,沾粘勁與牽動力,就入門了。
上輕下沉,水負舟行。丹勁與重心,越接近,功夫越高。好比船上,遇風浪,開始顛簸。此時重心下沉,腿不較勁,順風浪頻率,活胯調整,隨波盪漾,腳底暗圈,借勢平衡,這也是偏沉則隨。兩腿一緊,胯位一僵,馬上被逮住,立足不穩,幾個踉蹌出去。
不僅要沉,更要連綿沉著。一個人很沉,但不靈活,還會被高手牽動。我師伯有個徒弟,我叫他師兄,功夫大,他那種沉,不是死沉,而是綿沉。你越動,他隨你越沉,跑不開,一跑他更覆蓋,進不去,一進他更縝密,直到我堅持不住。
太極力源,逢沉必轉。沉與轉,不要分割,就能得勁。沉就是轉,轉含著沉,精髓在於沉胯活胯。有人問,太極拳沒勁嗎,並不是。太極勁,不是區域性緊繃,而在轉換之間,獲得活勁勢能。偏沉則隨,忽左忽右,兩胯沉活相隨,多體悟這個東西,拳又會精深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