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在位3年(557-559),賢明珠君。受梁禪稱帝,建都建康,志度弘遠、恭檢勤勞、任賢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勢趨穩定。享年57歲,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2.蒨,又名曇蒨、荃菺,字子華,武帝侄,在位8年(559-566),為宣皇后與蔡景歷等擁立。有為之君,平內亂,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江南經濟恢復。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強盛,史稱“天嘉之治”。享年45歲,諡號文皇帝,廟號世祖。
3.伯宗,字奉業,小字藥王,文帝嫡長子,在位2年(566-568),年幼即位,仁厚懦弱,陳頊專權,後為陳頊廢為臨海王,569年死,享19歲。
4.頊,又名曇頊,字紹世,小字師利,武帝侄,在位14年(568-582),自立為帝,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國家安定,政治清明,社會經濟恢復與發展。573年北伐,攻佔呂梁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享年53歲,諡號孝宣皇帝,廟號高宗。
5.叔寶,字元秀,小名黃奴,宣帝嫡長子,在位8年(582-589),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後隋軍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建康,被俘,陳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