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共產黨人迎來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圍剿”,最終不得不走上長征道路。而在長征路上,不少紅軍戰士也曾因為不幸掉隊而失去了大部隊的行蹤,只能在被當地老百姓收留之後,苦苦等待迴歸部隊的機會。
而這些人裡,曾是西路軍悍將的廖永和就是典型的一個。廖永和脫離大部隊,是在爬雪山過草地的途中。腿部意外負傷的他,為了不耽擱大部隊的行進,只能主動提出讓大部隊先行,自己在後方追趕。
而就是在這樣一邊追趕大部隊一邊躲避敵人圍追的情況下,他不幸地跟丟了大部隊,最終被一名蒙古婦女所收留。
可惜的是,儘管這位蒙古婦女是出於好心才幫助廖永和,但她的丈夫卻已經將廖永和當作奴隸來驅使。廖永和也因此淪為一名蒙古奴隸,在長久的日子裡,逐漸遺忘了大部分漢語的發音,成為了一位“失語”的紅軍。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直在苦苦打聽部隊去向的廖永和,才終於能夠來到縣委書記的面前,透過一名翻譯,告知了他自己的身份。
    廖永和成為了西路軍悍將
1916年,廖永和出生在了安徽省金寨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儘管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廖永和受到了父母最大的疼愛,但在備受地主剝削的情況下,就算大多數資源向他傾斜,也沒能讓他有多少吃飽穿暖的時候,更遑論其他處境比他差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人家的孩子。
這也使得小小的廖永和在心裡立下了總有一天要改變這種現狀的志向。
然而,他並不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才能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直到1929年,大別山地區的革命火焰越燒越旺,廖永和所在的金寨的確也爆發了夏節起義,他也意識到,唯有革命,才能改變命運。
就這樣,1931年,15歲的廖永和選擇在家鄉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告別了擔憂重重的父母,隨著軍隊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儘管當時年歲尚小,廖永和還是已經做好了吃盡一切苦頭的心理準備。在跟著紅軍一路轉戰,從大別山打到四川的過程裡,他也迎來了極速的成長與蛻變,逐漸成為了一名紅軍幹部,後來更是踏上長征之路,帶領部隊來到了陝北。
而就是在之後的時間裡,廖永和迎來了一個巨大的轉變節點。
1936年,為了打通國際通道、接受蘇聯的物資援助,中央軍委決定要派遣一支主力部隊西征。而廖永和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第30軍,就是被選中的部隊之一。
當時廖永和正在紅四方面軍第30軍89師269團2營任副營長,當他和大部隊渡過黃河,組成西路軍並聽從中央命令轉戰河西走廊之後,他就經歷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戰鬥時光。
廖永和儘管性情有些魯莽,但他英勇無畏的作風,總是讓他在戰場上有著突出的表現。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廖永和稱得上是西路軍的一位悍將。
    廖永和掉隊
然而,悍將也有失手的時候,廖永和就是在1937年迎來了自己後來最為痛苦的經歷的。
那個時候已經是1937年的3月,廖永和帶領二營戰士,在倪家營子突圍戰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然而在衝出重圍的過程中,二營中的大多數戰士不幸被打散,最終還留在廖永和身邊的只剩下27位戰士。
這也使得他們失去了再度與敵軍正面作戰的能力,不得不退到祁連山裡,藉助地形優勢展開遊擊鬥爭。
但更糟糕的是,在打聽到大部隊的訊息後,帶領戰士們一起踏上尋找大部隊之路的廖永和,又在梨園遇上馬家騎兵。沒有太多反抗之力的他們再一次受到了重創,廖永和也在這一場廝殺中受到了嚴重的腿傷。
等到終於突圍出來之後,大部隊也已經轉移到了更遠的地方,為了不再遇到實力強大的敵人,廖永和和其他受傷的戰士們一邊躲到山洞裡躲避巡邏的敵軍,一邊籌謀著返回部隊。
可惜的是,因為腿部受傷嚴重,廖永和很難如常進行轉移。因此,自認是一個拖累的他開始請求其他戰士不要再管自己而是迅速去追大部隊。
而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同鄉在回去之後,能夠幫他帶話給父母,告訴他的父母他今生不能為他們盡孝了。
廖永和的同鄉答應了他,一行人趁著夜色開始隨大部隊行進的方向追去。但考慮到廖永和的傷勢,年僅十四歲的火娃子最終被留下來負責照顧廖永和。
因此,廖永和也和火娃子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在火娃子採草藥、抓野雞的日子裡,廖永和的身體有了很大的好轉。
    廖永和成為蒙古奴隸,後輾轉尋回大部隊
在脫離大部隊的日子裡,正在養傷的廖永和與照顧他的火娃子為了不引起敵人注意,一直躲在了山洞裡。
但他們清楚,躲在山洞不是長久之計,因此當一個名叫“江西力”的蒙古婦女發現了他們、勸他們跟著自己回家的時候,他們也在一陣猶豫之後,跟著她走了。
為了減少被注意到的可能,江西力把廖永和留在了自己家裡,又把火娃子安置到了自己兄弟的家裡。這位蒙古婦女一切的安排都是出於好心,然而她的丈夫,卻使廖永和帶來了不幸的遭遇。
江西力的丈夫是一個殘暴的奴隸管家,在廖永和還在養病的日子裡,他就一再要求廖永和上山放養,把他當成奴隸一樣肆意驅使。
後來,在廖永和的反抗下,他還萌生了把廖永和送給馬家軍處理的想法,只是在前往馬家軍駐紮地的過程裡,他們遇上了土匪,為了趕緊逃跑,廖永和就被他丟下了。
但這也是廖永和逃跑的一個大好機會。他躲進了一個空廢的窯洞裡面,避開了土匪的圍追,後來等土匪都走了之後,他才到了附近的鎮子裡生活了下來,在那裡以修鞋為生。
在修鞋維持生計的同時,廖永和也一直在打聽西路軍的下落,想要回歸到大部隊中,繼續他的革命生涯。然而,因為很多訊息被封鎖,廖永和完全失去了部隊的行蹤,無奈之下只能先在當地定居了下來。
就在廖永和已經完全適應了蒙古的語言和生活習俗,並在那裡娶妻生子之後,廖永和才從一位獵人朋友口中得知了全國解放的訊息。
興奮不已的他很快就跑到了縣城,在輾轉打聽到縣委書記辦公室的位置之後,來到了縣委書記面前,告知了他自己的身份。這才引起了縣委書記的重視。
而當如今的蒙古奴隸是曾經西路軍悍將廖永和的訊息傳出之後,也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大的震動。在上級的介入下,廖永和得到了迴歸部隊的機會。回到部隊之後,廖永和接下了組建一支強有力的民兵部隊的任務,並順利完成了這個使命。
後來,他還憑藉自己在蒙古生活多年的經驗,廣泛利用一切合適的渠道和方式宣傳了共產黨的各類政策,扭轉了當地居民對共產黨的錯誤認知,使得當地老百姓對共產黨的態度有所轉變。這也是他的突出貢獻之一。
    小結:
廖永和自15歲參軍之後,就陸續在紅軍隊伍中做出不少突出的成績,這也使得他後來成為了西路軍的悍將之一。
然而,在與大部隊走散的日子裡,他一度成為了蒙古奴隸,過著艱難的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才重新取得了與部隊的聯絡,繼續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