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涼,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周步
西域就是今天的新疆。那片土地至今仍舊是空曠高遠,神秘遼闊。河西走廊是去往西域的必經之路。歷史上的河西走廊,基本就是一個長風與皓月相伴、塞寨與牧馬並存的世界。西域的神奇和神秘,大漠的浩淼與遼闊,使得南國的書生、中原的豪傑,或不遠萬里縱馬邊地,或長歌浩然孤旅蒼茫。於是,這片土地上就有了太多的長弓與利箭、冷月和彎刀,就有了紛爭和仇殺、攻伐與扼守。羌笛、胡歌、兵車、駝隊、刀客、馬幫等等,紛沓而至,呼嘯而過,成了河西走廊的另一道風景。那些充滿雄性和血腥的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大漢和大唐,最具地域特色的,應該是北涼和回鶻。
北涼的第一任君主是沮渠蒙遜。當然也可以說是段業。因為段業在這片土地上畢竟有過四年“北涼王”的經歷。段業是沮渠蒙遜的上級領導。那時候,沮渠蒙遜還是後涼隊裡面的一箇中級軍官。然世事難料,幾番風雲變幻,段業在沮渠男成等人的簇擁下,成了北涼的第一任國主。段業祖籍京兆(今西安),隨軍征戰,後官至建康太守。建康就是現在高臺縣城西南二十公里處的駱駝城。段業的“北涼王”幾乎是個撿來的便宜。這個北涼王的位子做到第四年的時候,北涼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段業謀殺了北涼重臣沮渠男成,成了北涼的頭號罪人。於是,沮渠蒙遜一呼百應,段業“北涼王”的日子到頭了。
段業被沮渠蒙遜的叛軍所殺。斷送段業生命的禍端並非從天而降。在這件事情發生的五六年之前——那時,段業還不是建康太守,後涼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沮渠蒙遜的伯父沮渠羅仇和沮渠麴粥跟隨後涼王呂光進攻河南,呂光的前軍吃了敗仗。沮渠麴粥看到看到呂光年老愚昧,驕橫放縱,諸子黨朋相結,就有意反叛,與兄長沮渠羅仇商議。沮渠羅仇不許。說我沮渠家族世代忠孝,方得一方信服,絕不做有負他人的事情。結果是,不久之後,呂光因其子兵敗被殺,便以護衛不力的敗軍之罪殺害了沮渠羅仇和沮渠麴粥。沮渠是河西大族,在地方上很有威望,來參加葬禮的有一萬多人。追悼會上,沮渠蒙遜哭著對大家說,當年大漢中道衰敗,我沮渠先祖輔佐竇融,才使得河西大地興旺安寧。現在呂王無道,我等何不繼承先祖安定時局之志,以報二父黃泉之恨呢!於是,在十天時間裡,就聚集了一萬多人。在堂兄沮渠男成等人的建議下,推舉建康太守段業做了涼州牧、建康公。這也是段業建立北涼的大致過程。後來,沮渠蒙遜因功勳卓著,被任命為尚書右丞。再後來,段業因沮渠蒙遜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超人的攻伐謀略而有意將其壓制。公元401年,北涼發生了沮渠蒙遜逼殺段業的事情。
段業斬殺沮渠男成這個事件的謀劃者是沮渠蒙遜,這是後世的基本定論。沮渠蒙遜可謂一箭雙鵰,既除掉了對手,也殺死了敵人,他順理成章的成了北涼的新主人。北涼真正的歷史,也就由此開始。那一年,是公元401年,沮渠蒙遜35歲。
沮渠蒙遜是盧水胡族,盧水胡族是匈奴的後裔。在中國歷史上,匈奴一直是大漢的勁敵,所以中原王朝對匈奴基本沒有好感。但匈奴是一個非常驍勇剽悍、富有進取精神的民族,匈奴沒有自己的文字,生活習慣和價值取向與漢族大相徑庭,但並不是有些書籍所言“不懂禮儀、沒有廉恥”等等。匈奴的一些優秀人才如金日磾、幫助張騫回到長安的堂邑父等,永遠是華夏民族優秀的榜樣之一。匈奴退出中國後,另一部分匈奴漸次融入大漢民族。匈奴開拓進取的精神,同樣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晉書》記載沮渠蒙遜“博涉群史,頗曉天文,雄傑有英略,滑稽善權變……。”也就是說,沮渠蒙遜文武全才,深通謀略,善於用一種遊手好閒近乎滑稽的形象迷惑對方。著名高僧法顯西行途經北涼的時候,曾受到沮渠蒙遜熱情接待。我們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石雕、武威天梯山石窟、雲岡時刻和龍門石窟,有很多是北涼時期所建。據說,北涼時期,沮渠蒙遜的一位將領叛離,眾人建議殺死叛將的家眷,但沮渠蒙遜並沒有那麼做,而是命令將其家眷護送出境。由此可見沮渠蒙遜之謀略胸懷。沮渠蒙遜流傳於世的《求言令》、《勸農令》、《上晉主表》等,其求賢若渴之情、心繫稼穡之意,以及為君分憂能,任何時候都來,都不減現實意義。
沮渠蒙遜帶兵攻打後涼重鎮西郡(今永昌一帶)是398年的事情。沮渠蒙遜的部隊到了西郡的時候,他並沒有急於出兵交戰,而是對西郡的城池防守、山川地形、水流走向等進行了充分的考察。西郡是後涼的西大門,也是北涼東進的第一道屏障,所以此地對雙方都非常重要。西郡太守是呂純。呂純知道沮渠蒙遜很會用兵打仗,就堅守城池,拒不應戰,雙方僵持不下。沮渠蒙遜的部隊每天都是嘯叫攻打的樣子,但他暗地裡卻派遣軍士引水灌城。數天後,河水淹沒了西郡城,守軍投降,呂純被俘。
沮渠蒙遜坐上北涼的第一把交椅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交邦鄰,和睦關係,並且稱藩於強大的後秦。那時候,南涼的實力遠遠大於北涼,沮渠蒙遜為了求取和平發展,依照邦鄰之間的遊戲規則,質子南涼。南涼的國主是禿髮利鹿孤。禿髮其實就是拓跋的音譯。禿髮利鹿孤以沮渠蒙遜的孩子沮渠奚念年小為藉口,指名要沮渠蒙遜的弟弟、建忠將軍沮渠挐為人質。誰都知道,沮渠挐是沮渠蒙遜最得力的助手,這不是明擺著要卸去沮渠蒙遜的臂膀、要和北涼挑起事端嗎?但沮渠蒙遜答應了。也就是從那時起,南涼和北涼之間埋下了怨恨的種子。沮渠蒙遜韜光養晦之能,可見一斑。
公元410年,沮渠蒙遜親率三萬大軍,攻擊南涼,迫使南涼從姑藏遷都樂都。
公元422年,沮渠蒙遜消滅了西涼,佔領整個河西走廊。
公元433年3月,沮渠蒙遜去世。三子沮渠牧犍即位。
沮渠牧犍是北涼的第二任國主。實事求是的說,沮渠牧犍的才能,遠遠遜色於沮渠蒙遜。那時候,北魏已經統一了大半個中國,結交大國,這是北涼的當務之急。沮渠蒙遜去世不到一月,沮渠牧犍就依照沮渠蒙遜的遺囑,把還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妹妹興平公主送到了平城,做了拓跋燾的昭儀。北魏封授沮渠牧犍都督西域羌戎諸軍事,加號河西王。
沮渠牧犍當然不甘心受制於他人,但又無法與強大的北魏對抗。於是,沮渠牧犍在對北魏受封的同時,也和南方的劉宋建立了外交關係。沮渠牧犍這樣做目的很明確,就是加強合作聯盟,尋求多條出路,如果時機一旦成熟,坐擁西北,或進兵中原,也是未嘗不可的事情。北魏也清楚北涼所佔據的河西走廊的軍事位置,就有意交好北涼,把武威公主嫁給了沮渠牧犍。促成北魏與北涼邦交的是北魏一個叫李順的大臣。李順嫻熟於外交和政治,他精明準確的判斷能力和外交手段,迫使沮渠蒙遜無可奈何的歸順北魏,這也使得北魏經略東部而確保西方無虞。
沮渠牧犍的皇后就是西涼國主李暠的女兒李敬愛。李敬愛,這個在西涼和北涼都留有很多美好故事的奇女子,結局卻非常黯然。公元420年,酒泉城破,西涼國過滅亡,西涼公主被浮,沮渠牧犍將李敬愛納為妃子,並立為皇后。後來,北魏武威公主來到北涼,李敬愛深感前途黯然,便徵得沮渠牧犍的同意,和母親回到了酒泉,後鬱鬱而終。沮渠牧犍也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一帶君主,怎奈面對強大的北魏,根本沒有了還手之機。再後來,沮渠牧犍在和後宮幾個女人以及其嫂李氏私通的事情上,搞得一塌糊塗,陰差陽錯的差點要了武威公主的性命,使得拓跋燾勃然大怒。公元439年,北魏出兵北涼,姑藏城破,北涼滅亡。沮渠牧犍在拓跋燾的安置下,去了平成。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自知不是北魏的對手,便帶兵去了高昌……
北涼最輝煌的歲月結束了。北涼是五涼時期河西政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五涼歲月,正是西晉到北魏的歲月。那時候,中原地區可謂十室九空、血流成河。然而,相對於中原的混亂凋蔽和民不聊生,河西走廊可說是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大批中原世子和學者的西遷,給河西走廊帶來了空前的文化繁榮。那個時期河西走廊湧現出的文化名人有闞駟遜、張湛、劉昞、所敞、陰興、宋繇、宋欽、趙柔、程駿、程弘等。五涼時期,是一個干戈寥落、山河震盪的時期,也是一個英才輩出、星漢燦爛的時期。前涼、北涼、西涼等國的君主,都非常重視文化教育,甚至是親力親為,為河西文化的燦爛和西北地區的教育事業,付諸了空前的熱情,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北涼最早的都城就在高臺駱駝城,後遷都張掖,再後來遷都武威。2002年夏天的一箇中午,我一個人去了北涼故國。正午的陽光炯烈,讓人有一種焦躁或空虛的感覺。坍塌了的城垣宮牆,瓦礫遍地,顯得無比荒涼和蕭索寂寞。置身其中,我想到的,卻是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以及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的那些做工精美的石雕藝術作品。這些石雕作品,很多來自北涼時期,甚至就是北涼工匠或北涼滅亡後徵調到山西平城的工匠們的作品。河西文化最燦爛的時期,是五涼時期。河西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曾是五代時期中國文化的三大體系。而形成這個局面的,五涼功不可沒,北涼功不可沒。
原載《張掖日報》、2016.86
《嘉峪關日報》轉載2017.7.11
周步,甘肅山丹人。作家,詩人。寫作題材以西部歷史散文居多。作品獲沂蒙精神文學獎、張之洞文學獎等國內三十多個獎項。作品入編《2002年中學生最喜愛的文學作品》等多個文學選本。多部作品被拍攝成電視散文等在電視臺、廣播電臺朗誦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