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3年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出生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文藝復興時期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1594年齊格蒙特三世成為瑞典國王
齊格蒙特三世·瓦薩(1566年6月20日-1632年4月30日),在瑞典稱西吉斯蒙德,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和瑞典國王。在他45年的統治時期,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名副其實的東歐第二強國,僅次於奧斯曼帝國。1594年2月,於烏普薩拉大教堂繼位為瑞典國王。
1859年瑞典物理學家斯萬特·奧古斯特·阿累尼烏斯出生
斯萬特·奧古斯特·阿累尼烏斯(1859年2月19日-1927年10月2日),瑞典物理化學家,生於瑞典烏普薩拉附近的維克城堡。他是電離理論的創立者,解釋溶液中的元素是如何被電解分離的現象;研究過溫度對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得出著名的阿累尼烏斯公式。1903年因建立電離學說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865年樓蘭古城發現者斯文·赫定 出生
斯文·赫定(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瑞典人,世界著名探險家,他從16歲開始,一生從事探險,因為探險,他終身未婚,與姐姐相依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國,不但路人皆知,而且為人們所熱愛崇敬,與諾貝爾有齊名之譽。
1899年義大利畫家盧齊歐·封塔納出生
盧齊歐·封塔納(1899年2月19日-1968年9月7日)阿根廷/義大利藝術家。生於阿根廷聖塔非省的羅薩里奧,其父為義大利人,其母為阿根廷人。封塔納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幻想家之一,從伊夫·克萊因到現在,他的作品深深影響了幾代藝術家。
1901年植物病理學家俞大紱出生
俞大紱(1901年2月19日-1993年5月15日),字叔佳,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植物病理學家、農業微生物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名譽校長。
1901年開平礦務局易主
1901年2月19日,開平礦務局督辦張翼被洋人以極低價錢騙去開平礦務局所有資產。詐騙主謀是英國墨林公司代理人胡佛(後任美國第31任總統)。
1942年日本飛機首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
達爾文港,又譯達爾溫,是位於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主要城市,北領地的首府,屬於熱帶氣候,經常受到雷暴和龍捲風的侵襲。達爾文也是唯一經歷過戰爭的澳大利亞城市,1942年2月19日日本飛機對達爾文進行了兩次轟炸,此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達爾文一共經受了63次轟炸。
1945年太平洋硫磺島戰役開始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間爆發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激烈的戰鬥之一,日本軍堅守該島,並利用其鬆軟的土質與天然的洞穴修築工事,還駐守一支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美軍歷時一個月、付出相當重的傷亡才佔領日軍防守的硫磺島,最終美軍傷亡共計28686,日軍只有1083人生還。
195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紀德逝世
安德烈·紀德(1869年11月22日-1951年2月19日),法國作家。紀德一生著有小說、劇本、論文、散文、日記、書信多種,主要作品有小說《背德者》、《田園交響曲》、《偽幣制造者》等,戲劇《康多爾王》、《俄狄浦斯》,散文詩集《人間食糧》,自傳《如果種子不死》,遊記《剛果之行》、《查德歸來》等。
1997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2008年沈殿霞在香港去世
沈殿霞(1947年7月21日-2008年2月19日),暱稱“肥肥”、因地位崇高而被號“肥姐”、“開心果”,香港著名演員、主持人,香港無線電視的第一代藝人,尤擅於擔任現場直播節目司儀。沈殿霞生於上海,出生名門,後到香港發展,曾參與多部國語及粵語電影的演出,拍攝過的電影逾百部。前夫為鄭少秋,二人有一女兒鄭欣宜。2008年2月19日沈殿霞因肝癌在香港瑪麗醫院病逝,享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