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東歐上空戰爭陰雲密佈,雙方調兵遣將,大有一言不合就兵戎相見的態勢。
表面上似乎是烏克蘭、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爭端,實際上還是美國從中作梗。
其實不只俄羅斯,俄羅斯的前身蘇聯之所以解體,也是美國一系列操作的結果,在二戰結束之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美蘇兩國針鋒相對,幾乎開戰。
為了壓制對方,兩國都想了不少辦法,其中在1958年,美國陸軍部為了能夠第一時間對蘇聯本土進行打擊,制定了一個名為“Project Iceworm”的作戰計劃,譯為“冰蟲計劃”。
這個計劃試圖在歐洲西方的格陵蘭島的厚厚冰層裡,秘密部署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以便能出其不意地一舉拿下蘇聯。
但是,彼時美蘇兩國對彼此的各項動作都極為關注,高空偵查,間諜安插導致彼此的軍事行動很難保密,更何況這麼大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給計劃制定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為了能夠完成施工,美國與丹麥政府秘密磋商並對外發布了假訊息:將在格陵蘭島開發建造一處探索高緯度地區的科研基地,基地選址地點在美國圖勒空軍基地東240km處,這一營地被命地名為“世紀營”(Camp Century)。
在美國陸軍部的設想中,這一導彈基地將部署數600枚以上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一旦開戰可以直擊蘇聯本土,甚至要能夠威脅蘇聯首府莫斯科。
這樣的工程量可不小,600枚彈道導彈不可能像600顆普通炮彈一樣放在一起,它們每枚都要有單獨的發射井和配套的各類設施。
除此之外,還需要給人員配備生命維持系統,要有必要的生存設施,活動區域以及必要的娛樂場所和醫療、動力等等各類輔助設施,甚至還建設了教堂。
在設計方案裡,“冰蟲計劃”需要建造2500到3000英里的隧道系統,總佔地面積52000平方英里。
為了能夠發起進攻和抵禦攻擊,還需要建設2100個大小掩體。
這些導彈發射井彼此之間間隔4英里以上,以保證不會被蘇聯一次性摧毀。
值得一提的是營地的動力系統,建設前期為整個營地提供動力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移動式核反應堆,型號為PM-2A,由美國鋁業公司設計。
這座反應堆被安置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裡,1962年的時候,因為冰層的移動,房間的天花板塌陷,反應堆在執行一段時間後,於1963年7月關閉,考慮到安全問題,營地負責人拒絕再次啟用。
營地的淡水供應是就近取材,透過融化冰層並消毒後供給人員飲用。
截止到1964年,營地建築人員和軍部設計人員透過對冰層移動速度的評估,確定了冰蟲計劃的最後命運——因為冰層的持續移動,在冰蓋下設定導彈反射井不可能完成,即便完成,也會在短短一到兩年內毀於冰層移動時帶來的巨大壓力。
1965年,美國首先將移動式核反應堆拆除後運回本土。
之後的1966年,所有人員撤離營地,“冰蟲計劃”正式停止。
“冰蟲計劃”是典型的冷戰思維的產物,兩大軍事集團彼此敵視,相互提防,都想要一舉壓倒對方,從而一統世界。
冷戰期間,還有更多的隱秘計劃沒有解開,但是遲早有一天,都會展現於人前,就如“冰蟲計劃”,它在1997年被發現,甚至引起了丹麥議會和人民的憤怒。
時至今日,格陵蘭島的冰蓋下,依然封存著大量的核廢料和工業廢料,如同每一個美國駐紮過的地方一樣,撤離之後,只餘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