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認為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我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擺脫我們貧困的家鄉,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不久前,這段關於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的答案爆紅網路。近年來,劍閣縣積極完善細化返鄉創業政策,不斷加大投入,營造良好環境,支援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為越來越多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供了廣闊舞臺。不少“海歸”放棄國外工作機會和綠卡,選擇回國創業、助力鄉村發展,把火熱的青春夢想放飛在希望的田野上。海歸青年陳智天便是其中一位。
陳智天碩士研究生就讀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2015年畢業後,年僅28歲的他毅然決然放棄拿加拿大綠卡的機會,到下寺鎮二龍村創業,成立了劍閣縣果生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二龍村核桃產業園,助力鄉村發展。
陳智天說道:“我回來創業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一是國內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昌盛,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二是政府在政策、專案、資金給予了大力的扶持;三是家人都在國內,能和家人在一起,照顧家庭。”
為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提高土地的附加值,陳智天帶領合作社嘗試“核桃+中藥材”相結合的套種模式,圍繞“核桃+中藥材、休閒旅遊、森林康養”融合發展模式,推行“園區+企業+小業主+小農戶”經營模式,帶領小業主、小農戶報團發展。
經過五年的苦心經營,合作社已經初見經濟效益。2021年,產出青皮核桃120噸,中藥材前胡60噸、金絲皇菊2噸,收入576萬元,淨利潤106萬元;合作社實現土地流轉戶均增收4000餘元,務工收入戶均增收6000餘元,產業分紅戶均增收9000餘元。同時,該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11個鄉鎮6000多戶農戶,發展核桃產業3.2萬畝,人均增收1000多元。
看到如今的成就,陳智天再次回想起最初創業時的困境,陳智天說道:“當時,我們剛來到二龍村發展時,村裡的年輕人勞動力非常缺乏,全村能組織起來的年輕人不到10人,村裡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人。後來,我們透過專業技術培訓,組織專業化技術隊伍,大量使用自動化農機、農耕裝置,這樣就解決了年輕勞動力匱乏的問題。”
除了年輕勞動力缺乏外,缺乏科學技術也是阻礙合作社發展的一大難題。當時,核桃和中藥材都是採用原始的耕作方式進行栽植,產量低且品質差。為擺脫這種困境,陳智天在自身摸索嘗試的同時,積極與四川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合作,不斷最佳化栽種技術和品種培育,提高核桃和藥材產量,打造現代化產業園區。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終將有回報。2019年12月,該合作社園區被市政府認定為市級現代林業園區。去年底,該園區又被省林草局納入省級現代林業園區培育園區。目前,陳智天所運營的合作社正在加緊推進二龍核桃產業園二期專案建設,屆時將會帶動更多的農戶就業創收,更好助力劍閣鄉村振興。
編輯|張有朋 熊佳琪(實習)
責編|蒲國 稽核|李大波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