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曾經有一位年僅十歲的小孩子名叫姚小民,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被我國一名叫做郝琪的好心人收留。姚小民的母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儘管郝琪極力地向大家隱瞞,但是最終姚小民的身份還是被周圍的人知道。
周圍的人在知道姚小民的身份後,連平時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也逐漸開始疏遠他,大家都罵他是壞人和特務。甚至姚小民身邊的成年人再見到他時也會調侃他一番,有些人見到姚小民還會朝他扔來垃圾,這一切都讓這位十歲的孩子無所適從。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姚小民和郝琪整日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周圍的許多人都說郝琪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剛把日本人趕走你竟然還收留日本人。郝琪當然知道日本人的兇殘,但是眼前的這個孩子卻是無辜的,孩子也是受害者,於是他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姚小民的性格也隨著外人的流言蜚語而變的自閉。
後來郝琪突然接到一個從日本打來的國際長途電話,電話那頭正是姚小民的生母福田貞子,她對郝琪說想要來中國看望姚小民。郝琪在接待這個電話之後頓時感到天旋地轉,其實她是有私心的她害怕眼前的這一幕因為福田貞子的到來而遭到破壞,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決定讓姚小民自己選擇。
在郝琪向姚小民告知了這一情況之後姚小民也想見一見自己的親生母親,畢竟血濃於水,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長什麼樣子。在福田貞子到來的那一天姚小民穿戴的十分整齊,福田貞子在見到姚小民時也表現的十分熱情,就像兩人從未分開過一樣,她細心的替姚小民整理衣服,這一切都被郝琪看在眼裡,郝琪也感到憂愁和開心。
開心是因為姚小民在今天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擔憂是因為郝琪怕姚小民就這樣跟著自己的親生母親離開自己。雖然兩人有著血緣關係,但是福田貞子卻十分懂事的並沒有提出來將姚小民帶走,郝琪心裡明白,她現在並不能給姚小民更好地生活,而且現在自己年齡也越來越大,她也希望姚小民能有一個更好的生活。
後來姚小民果然向郝琪提出想要去日本,郝琪縱然有萬般的不捨,但是他也得放手,畢竟姚小民是要回到自己的親生母親身邊。好在姚小民的親生母親福田貞子在日本為姚小民已經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郝琪與姚小民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姚小民突然要離開自己前往日本,這讓郝琪心裡十分難過,她在擔心姚小民能否適應日本的生活,能否儘快的學會日語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
於是郝琪決定與姚小民一同前往日本,陪伴姚小民的前期生活。姚小民和郝琪一起走在日本的街道,看著車水馬龍的城市,再加上繁華的大都市,這時候姚小民對郝琪說“媽,我想留在這裡“,郝琪雖然難過,但是也答應了下來。
在這之後姚小民一直在日本生活了5年,此時日本政府已經決定恢復姚小民的日本國籍,在恢復國籍之後姚小民甚至能免費分配到一套住房。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姚小民決定重回中國,雖然在日本能得到基本的物質需求,但是他的內心卻越來越空虛,也越來越想念中國的母親。
其實在當時有許多日本人遺留下的孤兒被中國人收養,這些孤兒都被稱為“日本遺孤”。所幸的是善良的中國人在領養這些孩子之後都將他們當時親生孩子撫養,這些人願意放下對日本人的偏見好心地收留這些孩子,充分的彰顯了中國人民善良樸素的精神。
這種情況假如發生在日本,日本人一定會將這些孤兒殘忍的殺害,以絕後患。日本人曾經為了擴充領土,大力推行移民政策,但在戰敗之後日本人卻又大力推行棄民政策,這真是荒唐至極。
結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兩國恢復了外交政策,這時候許多日本人都來中國尋找曾經遺棄在中國的孩子。但是這些孩子許多都已經習慣在中國的生活,他們已經把中國當作了自己的故鄉,甚至有些日本遺孤說過“如果所有人都像中國人一樣愛戴這片土地,那麼這個世界上將不會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