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談論智慧一詞,只要你具足智慧便可無中生有,心想事成。而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如此。我們普通人之所以普通,說白了,還是智慧欠缺或者是沒有智慧。普通人要想開悟,比登天還難,如果你一直在黑夜中摸索,猶如在茫茫大海中四處遊蕩的無帆之船,可能到最後會覺悟人生,覺悟之後也只是後知後覺,發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慨,生命已經沒有意義了,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有人會說:有些人就是自悟成才,也沒有讀過什麼書,學歷很低不也很成功,現實生活中的確如此,我身邊就有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千萬富翁朋友,雖然他沒有上過什麼學,也不讀書,但是他的學習力,對財富和投資的學習力,對於財商的認知和實踐是相當專業和棒的,否則怎麼會那麼有錢?一個專業的大學生也不如他,為什麼?這裡我談到了學習一詞,學習一詞誰都懂,然後精益求精的學和習的精神,才是真學習,習是做的意思,乾的意思,那麼這樣看來,真正的學習才具有學習力,這種學習力是一種稀缺力 ,普通人可能什麼苦都能吃,就是吃不了學習的苦,吃了學得苦,比如求學求知之路,但是就是吃不了習的苦;而成功人士剛好相反,為什麼成功路上越走越不擁擠,學是寬門,習是窄門,寬門佔99.5%,而窄門只佔0.5%,有一條資本兵法是這麼說的:資本只存在於窄門處。舉個例子:愛迪生做了萬次實驗才發明了電燈;
再說說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什麼說讀書也是開悟成長的最佳方式,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一不是如此,多是飽學之士。我國的聖人老子,雖然他提出:少思寡慾,絕學無憂的道家思想,但是他卻做過大周朝的圖書館館長,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如果沒有這高的學問,你覺得老子會融會貫通,一氣呵成驚天之作:道德經嗎?可見老子不但好學,還好習,方成為千古一聖,穀神不死。讀書和學是現在所有人的寬門,所以並不意外著你就會成功,我們每一個人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原型和答案,因為我們都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和通神之路,寫書的人是過來人 ,你經歷的和沒有經歷的他都經歷,從而給我們未來指引方向,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求學讀書,可能更多結果並未心想事成 ,我談過,做是答案,始終如一的習才是窄門,成功亦在窄門處,普通人就輸在窄門外。
再舉個例子:體會:西遊記: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修行,如西遊記一樣,唐僧師徒取得真經並未在西天取得,而是經歷了81難的路上頓悟和取得的。真實的三藏去取經並未有三個徒弟。悟空代表了人的能力、爭鬥、叛逆、放縱、慾望;八戒代表了人的貪財好色,好吃懶做,懶惰;沙僧代表了愚痴、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勤勞苦幹;唐僧代表了信念、立場、目標、執著、規則、道理、慈悲。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駐著這四個人。你究竟被誰引領,決定了你會成為誰,人生亦是一場修行,你是誰,你屬於哪隻團隊?你怎麼看?
我們從中又能悟到什麼哪?
對於我們人生的道路又有何借鑑意義哪?
普通人如何看待讀書和學習獲得的智慧?
獲得智慧的顯現形式:只說兩種,顯性和隱性
獲得成長,減少煩惱,心態平和,坦然的面對人生的一切:生、老、病、死、殘,一切困難挫折,甚至精神愉悅超脫肉體(修行人,極少),通天之人,智慧萌生 心想事成,超脫世俗和物質所累,少私寡慾,金錢無法衡量,這是隱性
顯性:直接獲得物質財富;
所以縱使學富五車,必須學而時習之,方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