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原本計劃透過購入11架蘇-35戰機替換掉老舊的美式F-5E/F戰機,達成的購機合同價值11.4億美元,對於經濟困頓的俄羅斯而言,這不是小數目。可誰曾想這筆天價訂單俄羅斯還沒捂熱乎,就被美國人給攪黃了。
這筆訂單最早能追溯到2015年,當時印尼國防部長曾在媒體面前表達了購買俄式戰機的想法,兩國隨後經過了漫長的談判商議,最終於2018年簽署了購買11架戰機的合同。整整3年,可見印尼軍方對蘇-35戰機是多麼的青睞,不過掣肘於經濟實力,只能先買下11架。
印尼軍隊中裝備有大量的美式裝備,空軍更是清一色的美式戰機,長期以來美國同印尼之間一直存在著軍事援助方面的合作,有著不錯的合作基礎。放著美式裝備不買,拿出10多億去買俄羅斯的戰鬥機,這筆錢差不多佔到當年印尼軍費的7%。
美國人怎麼可能允許這筆訂單順利達成,寧可讓印尼買英法的戰機,也不能便宜俄羅斯。在美國政府的威逼利誘之下,這筆從18年持續到22年的訂單,最終以印尼放棄購買蘇-35戰機,轉而花費81億美元,先後從法國購入42架陣風戰鬥機落幕。
擺脫刻板印象,陣風戰鬥機可不差
二戰期間法國只堅持了4個星期就快速投降了,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很不好的印象,以至於經常能在網上看見“日常乳法”的梗。現在我們很多人在看待法國的時候同樣也都帶著一定的質疑,覺得似乎法國也就那樣。
畢竟我們也能獨立建造航空母艦,大規模列裝各型戰機,而且殲-20的隱身效能目前也僅次於美國。但不可否認的是,法國的陣風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戰機,甚至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於我國對外出口J-10C戰機。
陣風戰鬥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功能全面,爭奪制空權、對地實施打擊、反艦作戰都不在話下,甚至還能當做艦載機使用,在各方面的表現都還很不錯。
整個機體的50%採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大大降低了機身重量的同時,還降低了可探測性,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擁有14個武器掛點,最大載彈量達到了9.5噸,對空作戰配備的標準“米卡”空對空導彈和“流星”空對空導彈效能都非常優秀。
對地實施打擊時,可攜帶斯卡普EG巡航導彈和AASM制導炸彈。在對地打擊方面,陣風戰鬥機是要強於我國的J-10C的,後者最大載彈量只有7噸。
對海方面配備了飛魚反艦導彈,導彈在飛行時採用慣性導航,等到接近目標後才啟動主動雷達搜尋裝置,因此在接近目標前很難被對方提早察覺。這種導彈本身就攜帶有獨立的發動機,可以接近音速在離水面5m不到的高度飛行,對距離70公里內的敵人戰艦進行精度打擊。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一枚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一時間讓飛魚反艦導彈名聲大噪,綜合性能評價不錯。
陣風在發動機方面採用的是雙引擎,而J-10C則是單引擎。強勁的動力使得其擁有1800km的作戰半徑,哪怕是低空突防也能達到1100km。火控雷達具備多目標的鎖定能力,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據說超過了230km,具備良好的“下視下射”能力和最小目標的捕捉能力。
陣風戰機掛載的武器種類可謂是複雜多樣,這使得它具備了對地、對空和對海作戰的能力。雖然外形短小,卻絲毫不影響它強大的武器作戰能力,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法國軍工的巔峰之作。
但缺點也很明顯,陣風戰鬥機本身設計得很緊湊,缺少大幅度改進升級的空間。這點讓我想到了二戰期間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由於機體設計的缺陷,效能無法得到大的提升。
在國際三代機市場上,陣風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法國戰機實在是不便宜,賣給印尼的陣風單價約1.93億美元,而在國際三代機市場上,我國J-10C的售價也才4000萬美元,比我們貴1億多。對於小國而言,明明同為多用途戰機的J-10C是很好的選擇,可為什麼就外銷不暢呢?
當年陣風戰鬥機剛剛推出的時候,也同樣面臨著外銷困難的尷尬,法國到處兜售,可沒有幾個國家願意買賬。不得以法國對陣風進行了大量改進,使其能適應多用途作戰。隨後法國又藉著戰爭的機遇,派遣陣風參與了利比亞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憑藉著在實戰中表現出來的優異效能,這才打進了國際市場。
相較之下,在2012年才剛剛結束試驗的蘇-35和我國近幾年才漸露頭角的J-10C,進入國際軍火市場的時間太晚了。截止目前,陣風戰鬥機已經出口了全球7個國家,算上印尼的訂單總計278架,總銷售額高達543.1億美元,在軍火市場上成了香餑餑。
其實回顧起陣風戰鬥機的外銷之路,我國的J-10C同其有很多想通之處,同樣都是多用途戰機,開局也都不是很順利。效能方面,諸多地方我國的戰機絲毫不遜色於陣風,價格優勢更是明顯。
等待著J-10C的是時間的考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J-10C戰機將會在國際三代半機市場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