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斯拉爆出碳積分收益之後,近幾年在國內興起了一波新能源汽車熱潮,各種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順勢推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短影片領域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各大網紅主播推薦,車評人的效能講解,一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遍佈大街小巷。
2020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承諾2030年實現碳達峰,60年努力爭取碳中和以來,無論是國家也好,還是地方政府,都在高頻次的推動“雙碳”目標的落地,從金磚開始到近期的冬奧會,各種國際大型活動都以多種形式實現了碳中和,去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更加體現了我國對“雙碳”的決心。
那麼,為什麼突然出現這麼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些廠商的盈利點真的只是造車賣車嗎?當然不是,自從2020年特斯拉年報公佈,首次實現盈利,決定性的一步就是賣碳積分,“賣碳翁”的名頭,也隨之永遠的掛在了這個全球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的頭上,特斯拉為什麼會有碳積分?碳積分真的比賣車賺錢嗎?
在美國,從2010年開始實行了一項零排放汽車的積分管理體系,要求車企每年必須達到規定的積分標準,未達標企業將面臨法律訴訟以及罰款,車企每年透過製造和銷售的電動汽車可獲得相應積分,未達標者,可透過富餘積分企業購買積分完成達標,按照當時新能源積分市場價1積分為3000美元。
這些積分如何獲得?2017年9月我國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這是一種雙積分制,一種是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是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依據車型、單車燃料消耗量、年度生產量、進口量以及車型對應的倍數計算得出,而新能源汽車積分根據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電動車,按照車型積分X續航里程X能力密度X電耗係數獲得,其中規定,純電動車積分上線為3.4分,混合式電動車在2023年1月1日前可獲得1.6分。
新能源積分賣給誰?國內1分值多少錢?
按照規定,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為該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實際值與達標值之間的差額,實際值高於達標值產生正積分,低於達標值產生負積分,平均燃料消耗量為負積分的需向多餘積分的企業購買積分作為年度抵償,根據新能源積分市場情況,特斯拉中國向一汽大眾積分報價為3000元。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
雙積分政策從2018年開始實施,這幾年下來,讓不少傳統車企的錢流向了新能源車企的口袋中。然而對於傳統車企的這份壓力還在不斷加碼,積分的價值也在每年以數倍速度上漲,實實在在體現在了傳統燃油車企和新能源車企的年度報表上。
根據2021年公佈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表來看,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的多為合資企業,北京賓士、北京現代、東風本田、廣汽本田等,新能源汽車負積分也幾乎被這些企業包攬,比亞迪作為國產新能源巨頭,坐擁467315新能源積分以及656552平均燃料消耗積分,特斯拉(上海)擁有801522平均燃料消耗積分和860310新能源積分,根據市場均價2300元1積分計算,特斯拉在中國的碳積分,超40億元。
蔚來在之前公佈將碳積分歸為車主所有,這個承諾不知道是否能兌現,就目前看來,車企做出這種附加值的承諾,確是能吸引部分消費者,按照規定,純電車積分上線3.4分,按市場價值2300元計算,每輛車7820元的碳積分補償,其實對於一輛售價3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這個優惠幅度好像並沒有很大,只不過大家不清楚這個價值,也算是一種營銷噱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