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我錯了
我一度教育孩子要懂事,要有禮貌。可後來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兒。
昨晚睡前跟女兒聊天,女兒委屈巴巴的說:媽媽,小米那麼喜歡吃草莓乳酪棒,為什麼不讓她媽媽給她買,一袋裡面才五個,我都送給她兩個了,她還要吃,說好朋友之間好吃的東西要分享,可是我就剩兩個了呀。
我問她:小米是每次跟你在一起玩有好吃的都這樣麼?女兒說:爸爸上次給我買的愛莎公主手工也被小米拿走了 ,她喜歡我的手工,說她借回家玩幾天就還給我。可是這馬上都開學了還不還給我,我都跟她要了幾次了,她就說小朋友之間要分享,否則就不跟我做朋友了。
女兒越說越氣憤,坐起來靠著強握著小拳頭:媽媽,你也說過好朋友之間要分享,對不?可是我的東西,我很喜歡呀為什麼小米那麼自私呢?女兒憤憤不平的看著我。期待著我給她出主意。
一年級的小朋友用自私來形容她的小夥伴,我意識到,其實孩子受到了不公,受到了委屈,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出了很大的問題。
我一直告誡孩子,要禮貌,遇到長輩要打招呼問好;和小朋友之間要好好相處,好玩具要分享一起玩,好吃的要分享一起吃;不要衝著小朋友大喊大叫,學校裡要互相幫助;要讓著比自己小的孩子,不要欺負比自己個頭更小的小朋友等等……因為從小到大我的父母也是這樣教育我,所以耳濡目染現在我也這樣教育孩子。
之前刷到過很多文案,類似於:孩子,你的善良需帶鋒芒等,心裡還不以為然,總覺得不必小題大作,孩子之間吵吵鬧鬧兩分鐘後就沒事了。可後來隨著自己兩個孩子慢慢長大,發現很多時候並不是簡單告訴孩子懂事就可以。
想起了前段時間帶女兒去我閨蜜家吃飯。閨蜜苦惱的說:哎,我這個兒子,拿出去的玩具,繪本全部都給了其他小朋友,還被班級裡一個女孩子塗鴉塗了她新買的羽絨服後背,並且最後那個小女孩還把兒子的畫圖本拿走了。
我問閨蜜的兒子說:你可以大聲警告她不允許她在你背上亂畫呀。閨蜜兒子說:阿姨,我說了可是她不聽,還說我怎麼那麼小氣不友好不過就是畫一下回去讓你媽媽洗。
我瞬間明白了,閨蜜肯定教育她兒子要友好的跟小朋友相處。閨蜜看著我苦笑:別提了,兒子學過跆拳道,她就怕跟其他小朋友產生衝突兒子一激動就揍別人。所以她每每叮囑兒子,要對小朋友友好,要團結要分享。誰成想,兒子現在竟然有了害怕和小朋友相處的念頭,有時候不想去學校,說他後面的小朋友太霸道了一直用他文具,借他的馬克筆用光了他也沒有了。
孔融讓梨沒有錯,司馬光砸缸也值得大力弘揚。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孔融也特別喜歡吃梨,那時候的梨是稀有水果,太缺乏了,必要時候甚至可以救命;
司馬光也不小心把自己手腕和腳背砸傷了,因為他那時候也很小,想要砸破缸必須抱起比他身體還要重的大石頭。
昨日2月16日,大家熟知的江歌案二審擇期宣判。作為局外人,我們始終無法體會江母痛失女兒的悲傷心情,白髮人送黑髮人那是怎樣的一種悲慟絕望,江母也多次發聲:這是人命,我女兒為了救同學而亡。而江歌跟劉鑫相處期間,不止一次幫助過她的“好閨蜜“”。
如此友愛互助見義勇為的江歌,想來從找所受的教育和教養肯定也都是正三觀正能量正。而日本法律之前對兇手判刑20年再一次激起了民憤。
20年,太輕了,根本承載不起一個家庭對於失去骨肉的悲痛。
好姑娘,生命只有一次。
我給女兒大概講述了江歌案的故事,我問她:寶貝,你從這個故事明白了那些道理?女兒瞪大雙眼說:媽媽,為什麼江歌姐姐不能先保護自己呢?
我說:寶貝,你這麼小,就能明白這個道理非常好。團結友愛小朋友是對的,可是前提是,你喜歡的東西先滿足自己的需要。那是你的玩具,你的零食,你有自主使用權利,爸爸媽媽都不會勉強你,別人更不行。
懂事的孩子固然有修養有教養,而當把所有的責任和委屈都背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他們承受的委屈誰來買單?
教育孩子懂事是我最大的失敗,也是對孩子最殘忍的“誇獎”。越懂事,越沒人疼,因為你不重要。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那些從小都特別懂事的孩子,在青春期特別容易崩潰,會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因為人是不能只付出沒有得到的。
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 。
明明想買的東西 ,卻說太貴。
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
孩子 ,媽媽不希望你是這樣的 。你可以不用很懂事 ,你可以說不!你可以撒嬌 可以耍賴 甚至可以胡攪蠻纏。不僅僅是8歲,18歲,28歲,38歲你在媽媽面前,依然是孩子。
親情面前,不需要懂事 。
孩子,媽媽教育你要勤學、慎思 、明德 、篤行。
願你胸中有丘壑 ,眉目做山河,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