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漫長的十四年抗戰歷史中,既有挺身而出的愛國志士,也有叛變投敵的無恥小人,愛國志士可以得到鮮花和讚譽,特務走狗面臨的將會是全國人民的指責和唾罵。但有時候事情的真相和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並不一樣,1943年4月,日偽軍拿下位於雲南的通海五縣,對和這裡相距不遠的蘇中軍區展開圍剿,攪得地方上風聲鶴唳。就在這個危急時刻,一名新四軍團長竟然“率部降日”,帶領麾下六百多名將士投身敵方陣營,還在叛逃當日和我軍展開激烈交戰,留下三具士兵屍體,一路逃竄到日偽軍駐地。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就在其他計程車兵和百姓咬牙切齒地痛罵該團長之時,得知訊息的蘇中軍區最高負責人粟裕卻神色平靜,他看著日偽軍在報紙上以該團長為例勸降人們放棄鬥爭,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拍著桌子連聲叫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率部投敵的團長是誰?粟裕為什麼會做出這番表現,還表示要在戰役結束之後給這名團長升官?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影片,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抗戰時期,我方一團長率部投日,指揮官粟裕為何大力支援?
中日相持,偽軍出動
要了解清楚這件事情的原委,我們就要先講講當時戰場上的具體情況了。1943年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者之間的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日軍雖然只是個疆域面積不大的彈丸島國,卻“既想上天攬月,又想下海捉鱉”,在中華大地上燃起戰火還不夠,又心急地開闢其他戰場,在遠東地區投入兵力沒佔到什麼便宜,就積極實施“南進”計劃,一邊搶奪東南亞地區的資源,一邊去挑戰那個龐然大物——美國的權威,結果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靠著戰爭賺了個盆滿缽滿,經濟基礎和軍事實力都得到長足發展,一躍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哥大,哪裡是日本開罪得起的,得知自家的海軍基地被偷襲,當即就向其宣戰,這也使得太平洋戰爭逐漸揭開帷幕。
美國不僅在太平洋的正面戰場上和日軍交火,還利用自己的經濟霸主地位對日方實施封鎖,不讓其他石油公司和日本人做生意,封鎖日軍的海上運輸通道。美國方面這麼一搞,可是真真切切遏住了日本侵略者的咽喉,日本國內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可利用的資源,這一回積極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舉全國之力,本想三個月就拿下地大物博的中國,利用這裡豐富的資源進行補充,沒想要卻被中華兒女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拖住腳步,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只能靠著工業改革之後攢下來的老本硬撐著。被切斷資源運輸線路的日本處境更加雪上加霜,國內的物資都快要被消耗乾淨,底層百姓怨聲載道,更不用說補貼在外征戰的軍隊了。
侵華日軍沒了充足的後勤補給,前進的計劃被迫停止,但部隊士兵總是要吃飯的,因此日軍的前線指揮長官開始調整作戰方針,讓部隊將接下來的作戰重心轉移到加強佔領區建設上,透過增強對我國農村以及城鎮的掃蕩力度來補充隊伍所需要的物資。當時新四軍剛剛進行過重組擴張,在南方八省建立起蘇中軍區,立刻就成為了日本侵略者的作戰目標。為了能取得更好的作戰效果,日軍從其他戰區抽調了四個大隊的增援兵力,還組建起大批次的偽軍部隊,林林總總增加的兵力加起來足足有1.5萬人。不過行動開展了一段時間之後,日軍發現光靠正面戰場上的戰鬥和浩浩蕩蕩的掃蕩行動,很難將蘇中軍區的新四軍部隊徹底殲滅。
新四軍擅長遊擊作戰,總是一小隊一小隊地分散出動,相互之間互相通知,移動速度快,很難精準打擊,再加上還有當地的老百姓給他們通風報信,蹤跡相當難以捉摸。日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白費力氣不說還對戰事無益,於是眼珠子一轉想出一個壞主意,開始在我軍所在的蘇中根據地進行黑色宣傳,投放糖衣炮彈。這是個什麼招?其實這也是我們在影視劇作品中經常見到的,所謂“以華制華”的勸降行動,也有人稱之為“清鄉運動”,日軍會在根據地說新四軍的壞話,抹黑我軍的形象,打著“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四處招降納叛,收攏一大批抗戰意志不堅定的特務走狗,許給這些人高官厚祿,讓他們為自己做事,監視地方百姓的一舉一動,追查新四軍的蹤跡。
這裡邊有些人是當地的老百姓或者富豪鄉紳,有些甚至原來就是部隊戰士。他們被日本侵略者的糖衣炮彈擊倒,做出一系列不利於國民的事情,有兩名新四軍戰士在這個過程中投入到敵軍的陣營中,一個成了偽軍主任,一個做了日軍在蘇北地區地下情報組織的負責人,他們就是張北生和姜頌平。這兩個人不僅沒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還臉皮相當厚地跑回到新四軍駐地周圍,聯絡自己以前認識的朋友,招呼他們和自己一起投敵叛國。張北生和姜頌平也不是誰都要,他們找上的這一批人,都是和自己一樣的貪生怕死之輩,參軍不是為報國,只是為混口飯吃。這裡邊有這麼一個名叫湯景延的部隊軍官,他外號名叫“五毒將軍”,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是張姜二人的重點關注物件,也是我們上文中提到的那個“率部降日”的新四軍團長。
湯景延雖然名聲不太好聽,卻是實實在在有兵權掌握在手中的,他是通海自衛團的團長,麾下管轄著六百多名新四軍戰士。張北生和姜頌平那時候剛剛投靠日本人沒多久,著急想在對方面前露一回臉,因此在招攬湯景延的時候花費了不少心思,投其所好送各種禮品。他們二人以商人名義約湯景延見面,因為以前有交情,說話也不繞彎子,敘敘舊就直接開門見山,勸說湯景延改換門庭,好升官發財。湯景延也沒辜負他們二人的“期望”,考慮沒幾天就傳回訊息,說願意帶著部隊一起前去,也因此發生了開頭那一系列事件。
但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湯景延真的在這個國家危急存亡的時候帶著六百多名新四軍戰士投向敵軍的懷抱,身為軍區最高指揮長官的粟裕怎麼還有心思拍手大笑,還說要給這個自甘墮落的叛徒升官?實際上湯景延的投敵叛變屬於詐降,他“五毒將軍”的做派也是為了迷惑敵人而刻意營造出來的,整個事件就是粟裕和湯景延聯合起來實施的一場計謀。
當時日偽軍行事猖獗,在蘇中根據地集合數萬兵力,兵分好幾路對新四軍實施圍剿。有些特務埋藏得很深,敵在暗我在明,再加上不少人還是昔日的戰友,所以新四軍將士們動起手來難免有些受到限制,以至於不少重鎮要地和交通要道都被日偽軍部隊佔去。見這種手段成效顯著,日偽軍洋洋得意,大言不慚地表示用不了半年,他們就可以將蘇中地區的新四軍部隊徹底殲滅。日軍的糖衣炮彈攻勢越發猛烈,蘇中軍區受到很大影響,身為部隊最高指揮長官的粟裕心急如焚,但他明白麵對日本侵略者這樣的下作手段,正面打擊是沒有效果的,必須實施靈活的反抗策略,湯景延在這個時候向他獻上一計,正是利用詐降獲取日軍情報,裡應外合贏得戰役的勝利。
湯景延“開始表演”
在張北生和姜頌平眼中,湯景延是個和他們一樣的不學無術之人,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抗爭意志相當強烈的愛國軍人。湯景延出生於江蘇如皋,從小就見識到了戰爭給國家和百姓帶來的苦難,還曾經在十五歲的時候參與到五四運動中去。五四運動讓他了解到了先進的救國思想,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反對封建軍閥和外來侵略者的紅色種子。因為迫切想要為國家和民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湯景延從專科學校畢業之後就加入了國民黨,因為學習過體育專業,被分配到地方上擔任童子軍的指導教練,也開展一些宣傳工作。
不過湯景延沒有在國民黨軍隊中待多久,他看不慣部隊中的奢靡風氣,多次和自己的上級領導發生衝突,也因為和我黨走得太近遭受到排擠,終於忍無可忍主動退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湯景延在自己的家鄉組織成立了人民抗日遊擊隊,帶著麾下的愛國志士輾轉在魯蘇皖一帶,和日本侵略者進行對抗。在四處征戰的過程中,湯景延遇上了新四軍的部隊,和這支抗日武裝相識之後,湯景延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人民之師”,他先是和我軍建立起深厚情誼,經常無償提供物資和彈藥支援我軍開展工作,進行戰鬥,後來在1941年帶著手下的得力干將正式加入新四軍一師三旅。這時候蘇中軍區的規模正在一步步發展壯大,部隊領導對於湯景延的到來十分欣喜,在他原來隊伍的基礎上成立了通海人民抗日自衛團,依舊讓湯景延做團隊的指揮長官,自衛團也被人親切地稱呼為“湯糰”。
再說回1943年4月的這場“投敵”活動,其實湯景延的偽裝工作並不是這個時候才開始的,早在1942年2月,他就成為了蘇中軍區領導重點培養的特別行動人員,麾下的部隊將士一邊進行日常的軍事訓練,一邊學習如何開展情報探查工作,在新四軍駐地和日偽軍大本營之間來回遊走。後來日偽軍發動金錢攻勢,四處招兵買馬,湯景延也將計就計,做出一副天天下館子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樣子,吸引日偽軍的注意。因為新四軍隊伍裡是很少有湯景延這樣做派的人物的,所以急於在日本侵略者面前邀功領賞的張北生和姜頌平很快就自投羅網,給湯景延送上了一條打入敵軍內部的通道。
張北生和姜頌平找到湯景延之後,以他們二人和其他昔日舊友為例,表示只要他跟著一起投靠日本人,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天天都能吃香喝辣。湯景延面上做出一番掙扎神色,內心早就有了打算,他先是和張北生和姜頌平二人說叛變之舉茲事體大,他需要回去好好考慮幾天,在對方點頭同意之後就立馬返回面見軍區的最高指揮長官粟裕,向他言明情況。粟裕等部隊領導對湯景延上報的情報非常重視,很快就召開專項會議進行討論,湯景延在會議上提出,日偽軍陰險狡猾,不肯和我軍正面交火,利用這種背地裡的手段威脅新四軍將士的安危,但兵不厭詐,不如讓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進入敵軍內部做個內應,掌握更多情報,裡應外合給日偽軍好好上一課。粟裕等人覺得湯景延的計謀雖然危險但同時也具有可行性,就予以透過,讓他小心行事。
晾了張北生和姜頌平幾天,湯景延終於聯絡他們,傳去訊息說自己有意向加入對方的陣營,但投敵的事情關乎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同時他也放心不下自己手下的兄弟,想帶著他們一起走,表示如果張姜二人能讓日軍那邊同意他幾個條件,他才能正式動身。湯景延所提出的條件,一個是要求日偽軍保留自己部隊原來的編制,必須好吃好喝地供著自己一行人,另一個就是他們還要在原駐地落戶,不跟著日偽軍四處亂竄。湯景延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增加自己“叛變”行為的真實性,二也是為了給自己和麾下的新四軍將士爭取到更多的安全保障。日偽軍那邊沒有起疑心,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要求,湯景延也和新四軍裝模作樣地打了一架,被日軍冠以“和平軍”稱號收入囊中。至於上文中提到的打死了三名士兵,那都是湯景延和粟裕抓出來的隱藏在暗處的日偽軍特務,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一併剷除。
新四軍裡應外合
其實湯景延的作戰行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的第一個阻力就是來自麾下將士們的不理解。很多湯糰士兵不明白一直以來積極抗日的長官為什麼突然之間就決定投入日本侵略者的懷抱了,氣憤填膺之下破口大罵,有的人甚至當場離開團隊,宣稱不和背叛組織的人同流合汙。湯景延和其他一些知道內情的部隊幹事也是有苦說不出,他們當然知道這個舉動會遭受到戰友和百姓的唾罵,一著不慎甚至可能斷送掉之前所有的奮鬥基業,但想要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必要性的犧牲總是要做的。
湯景延召集一些部隊幹部舉行秘密會議,在會上隱晦地跟他們點明內情,直言“危難之際,小不忍則亂大謀”。將領們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油條了,很快就明白了長官言行背後所蘊含的深意,跟底下的戰士們通了氣。粟裕這邊也知道讓湯景延去做臥底是兵行險招,所以也時刻叮囑他們到了日本侵略者那邊一定要謹言慎行、小心行事,還給部隊里加派了一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以及後勤醫護人員,既保證士兵不會被日偽軍迷惑,也想盡辦法為他們保駕護航。
湯景延的部隊被日軍接納後,以為部隊得到助力的日偽軍興高采烈,專門在報紙上刊登文章,稱讚湯景延和麾下的新四軍將士是真正的有識之士,中日之間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日子指日可待,呼籲其他的中國軍民效仿他們的行動。粟裕看到計劃順利實施,面上流露出欣喜的神色。不過很快他就為湯景延一行人的安危擔憂起來,畢竟這麼多士兵一起行動,潛伏的風險性要比以往大很多。湯景延也深知自己初來乍到,還沒有完全取得敵軍的信任,要走的路還很長,於是積極和日偽軍打交道疏通關係。為了不露出任何蛛絲馬跡,湯景延交代手下人在駐紮的南通縣城建立“湯公館”,安排上警衛員和隨行秘書,擺出一副十足的酒囊飯袋形象,整天就是帶著禮物拜訪曾經的老朋友、舉辦聚會,很快就和當地的日偽軍打成一片。
湯景延和部隊士兵的這番偽裝,不僅成功打消了敵軍的警惕心,也在推杯換盞中獲得了很多有效情報。每每得知日軍準備發起掃蕩行動,或者探查到日偽軍部隊的兵力部署情況,湯景延就讓麾下士兵將訊息傳遞迴新四軍這邊,為我軍規避掉了很多風險,也為部隊在正面戰場上的戰鬥把薪助火,極大地促進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程序。
就這樣在日本侵略者的大本營待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到1943年9月,日軍因為戰事不順準備調整作戰方針,進行過最後一次大掃蕩之後就要開始轉移,粟裕等人怎麼會放過近在眼前的敵軍,當即聯絡湯景延,讓他和麾下的戰士們採取行動。商議之後,新四軍準備在9月23日晚上實施最後的大總攻,交代湯景延的部隊做好準備,和大部隊裡應外合。為了能取得更好的作戰效果,湯景延又想出一條妙計,他通知周圍的日偽軍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將準備要在這天結婚,邀請他們都來觀禮,一起沾沾喜氣。日偽軍這邊沒有任何防備,都在當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見大部分敵軍都失去作戰能力了,湯景延馬上向埋伏在周邊的新四軍主力部隊發出訊號,將周圍的日偽軍部隊盡數拿下。兩方人正式碰頭之後,藉著夜色肅清周邊地帶的敵對勢力,搗毀多處日偽軍據點。
戰役結束後,湯景延和麾下的將士們迅速返回新四軍駐地,臨走時還打劫了日軍的後勤基地,可謂滿載而歸。日本人得知湯景延以及麾下士兵的行動之後,當場驚掉了下巴,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還有這種大膽妄為的新四軍將領,帶著一整個團潛伏到敵軍的勢力範圍之內,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給新四軍傳遞情報。
湯糰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班師回朝,因為他們對整個抗戰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粟裕等部隊的高階將領為他們召開慶功會,對他們的英勇表現大力贊善,作為此次潛伏行動的最高負責人,湯景延官升三級,成為軍區的二把手。對面的日本侵略者可就慘了,招攬湯景延投奔自己旗下的張北生和姜頌平被撤職,潦倒收場,管轄當地的日軍大隊長也被上級領導處分,日軍的整個清鄉運動都宣告破產。湯景延的部隊在這次事件之後被授予“獨立團”番號,第二年他被調派到其他戰區,繼續開展反掃蕩工作,和日偽軍持續戰鬥。
湯景延兢兢業業地履行著自己的工作職責,一心驅逐日偽軍,終於等到了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這一天。不過國家的形勢並沒有就此取得好轉,湯景延也繼續開展工作,和阻礙國家獨立統一的封建軍閥以及國民黨軍隊進行戰鬥。但令人扼腕的是,他的軍功越攢越多,受到的敵視也越來越多,敵軍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在1948年除夕前對其實施圍堵,將其抓獲。因為湯景延堅決不肯合作,敵軍一咬牙,在1948年5月14日將其殺害,大智大勇的英雄前輩就此犧牲。但敵軍不會明白,湯景延的犧牲固然讓人悲痛萬分,但中華民族有千千萬萬像湯景延這樣的愛國人士,他們前赴後繼地為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戰鬥,生死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