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絕大多數水稻都是種在泥巴田裡,經歷春天播種,夏天生長,秋天收穫這麼一個流程,來年依舊如此迴圈。石板上別說種出大米了,其他植物也很難存活了。但是在東北的一塊地區,遍地都是這種石板地,種出的的大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不僅種水稻種出了名聲,還成立了他們的品牌,就是“響水大米”。
響水大米晶瑩剔透,色澤明亮。用響水大米煮飯,味道飄香四溢,口感軟糯,老少皆宜,而且更為奇特的是,冷飯不回生。大家都知道,煮過的米飯如果放置時間長,等變涼之後就會回生,需要重新炒一下,或者熱一下再吃。但是響水大米完全就不需要呀。
響水大米之所以如此獨特,就是因為它生長在石板上。這個石板並非人為鋪上的石板,而是得益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在遠古時期,火山噴發出的岩漿覆蓋在的附近的土地上,形成了玄武岩,再經過漫長時間的累積,岩石上又沉澱了30釐米左右的泥土。所以石板上的大米,並非是直接種在石板上,其實是種在石板上面的泥土上。然而正是有了這層石板,種出的大米才會如此好吃。這玄武岩上有許多小孔,就像是海綿一樣,白天能吸收太陽光的熱量,到了夜晚散發出來,這樣就有利於水稻根莖的生長,水稻的根莖都很發達。
寧安水稻栽培歷史悠久,耕種精細、技術先進。響水大米種植技藝被評為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寧安水稻旱育超稀植、水稻缽體旱育稀植技術為黑龍江省內首創,被專家組評定為國內先進、黑龍江省內領先,並率先全面推廣應用,水稻旱育超稀植技術列為“九五”期間黑龍江省重點推廣專案,在黑龍江省大面積推廣,並獲得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效益獎。近幾年正在全面推廣水稻大棚旱育、一段超早育苗、智慧浸種催芽、水稻節水灌溉、生育監測、測土配方、綠色防控以及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減量的“兩減”栽培技術。
同時,響水大米產區正在利用物理、生物等有機手段,大力開展稻田種養、生物菌肥應用、培肥地力、有機質提升、有害生物綠色防控等有機水稻生產技術,為現代化綠色有機生態農業、迴圈農業生產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在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的同時,廣泛吸納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簽訂協議,引進大批先進技術、專家和技術人才,並與黑龍江省農技推廣站、黑龍江省農科院、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在重振響水米產業方面達成緊密技術依託合作關係,為重新振興響水米產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及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