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大熱,民樂出圈,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持續升溫。
2月15日晚,在央視元宵晚會上,由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家們共同演繹的《齊天樂》讓民樂又火了一把。節目中,諸葛亮、阮咸竹、伎樂天、韓湘子、梁紅玉等民樂人物跨時空而來,民樂藝術家們以最傳統又最現代的方式帶來縱貫千年的中國聲音,引發了觀眾的交口稱讚和熱烈反響。
諸葛亮空城撫琴、阮咸竹林撥阮、伎樂天反彈琵琶、韓湘子醉酒吹簫、梁紅玉擂鼓戰金山、李憑中國彈箜篌、徐衍一弦稽琴格、李龜年羯鼓會玄宗、戚家軍嗩吶作軍樂、墨子錦衣吹笙……《齊天樂》將這些人物一一復刻,並與器樂演奏結合。據《齊天樂》節目導演於蕾介紹,《齊天樂》故事情節的推進正是一部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濃縮史,從相互不瞭解到相互碰撞,再走向融合,最終形成了如今我國民族音樂百花齊放的態勢。
據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介紹說,這次的節目呈現的創意和形式是全新的,但主創團隊卻是“老搭檔”,比如執導樂團7次登上《國家寶藏》的於蕾和畢波導演、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馬久越、服裝設計師張婷、形體指導殷碩以及上海敦煌民族樂器一廠的技師們,“他們共同的努力才讓節目得以完美呈現。”
節目中,當趙聰反彈著琵琶緩緩轉身之時,臺下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觀眾親眼目睹了真實的“反彈琵琶”。
一直以來,敦煌壁畫中伎樂天反彈琵琶都被人們視為是一種舞姿造型,就連趙聰,此前也並不相信琵琶真的可以反彈。《齊天樂》原本設定趙聰飾演王昭君這個角色,但在她的堅持下,最終更換為伎樂天。談及為何要堅持飾演伎樂天這個角色,趙聰表示,首先伎樂天是飛天仙子,更能夠與晚會開始的航天員王亞平用音樂對話,更重要的是趙聰自己想要解開琵琶反彈的謎題。“很多人認為,反彈琵琶這一美妙形象僅是舞蹈造型,‘真槍實彈的彈奏’未必是歷史的真實,這一論斷恰恰促使我有了‘以身試法’的想法。”
為了嘗試反彈琵琶,趙聰堅持練習瑜伽數月,透過不斷練習開肩的動作,她的手臂越來越柔韌,為反彈琵琶打下了身體基礎。“最難的是把手反過去,反手的滑弦、輪指對於正常人來說都是很難的事。為此我練了幾個月的瑜伽,站姿也需要練習很久。”
趙聰又聯絡了上海敦煌民族樂器一廠,根據敦煌壁畫先後復原製作了4把琵琶,從音色、形制、外觀、大小、重量一遍遍試驗,並在服裝設計師賈雷的巧妙設計中尋找到反彈的支點,居然把“不可能”一步步變成可能。
節目播出後,贏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一曲《齊天樂》也只是為觀眾打開了民族音樂歷史故事的序篇,接下來,中央民族樂團出品的《寶藏國樂》系列將會以《齊天樂》為藍本,繼續續寫民族音樂故事,將好聽、好看、好玩的民族音樂作品奉獻給更多觀眾。趙聰表示:“我思考的是如何讓傳統國樂折射出時代的光芒,《齊天樂》不負眾望。年輕一代觀眾的反饋,也給所有主創人員和藝術家極大的鼓勵,鞭策著我們繼續把中國故事講好。”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