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學,給孩子買了一個書包。
賣家發了郵政EMS,10號發貨,到了16號,快遞還顯示在中轉站待著。
實在是著急用,所以打了客服電話詢問情況,得到的回覆一直在重複:我們會盡快催促的。連個大概的送達時間都給不了。真的是崩潰。
都說接下來經濟發展會是服務行業的黃金時代。服務行業拼的是什麼?一是效率,比如順豐京東這種,他可以直接實現次日達,二是終端體驗感,比如快遞是不是送上門?如果實在沒有條件送上門,有沒有電話通知徵得同意?還是直接發個簡訊不管不顧?
這樣看下來,就知道為什麼有些公司即使收費貴,但也能快速獲得使用者並且使用者對其品牌很忠誠的原因了。
從快遞說回到房產,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鬱亮說,接下來,房地產將會進入黑鐵時代,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再到黑鐵時代,變的不僅僅是房地產的利潤,更是對於企業的一種自我提升。
有危機感的企業,一方面選擇新的賽道,比如碧桂園佈局物業賽道;另一方面,則是在現有賽道上,提升服務體驗。
別以為賣房子就沒有服務體驗,售樓處一杯水,工作人員對客戶的尊重,甚至像售樓處廁所,都可能影響企業品牌度的積累。
再說到物業行業,這個情況,可能就更值得關注了。
物業服務,是地產業務銷售週期的後端支援,也是交付後,企業服務的再延續。物業賺的錢,是一種細水長流的錢,但對於物業的評價,我們除了關注它的物業費這些營收之外,更應該關注的是其在品牌美譽度上的積累。
做的好的物業,三八會送玫瑰花,元宵節會送湯圓,特殊疫情時期,會給業主送菜上門,甚至有些還能幫忙照看小孩。最重要的,有些物業,用心維護業主購買的社群,讓小區越住越有氛圍和幸福感……
這些積累下來的,就是一個企業的品牌美譽度,有了這些做支撐和打底,企業接下來有新的樓盤,業主會口口相傳,還愁房子賣不掉?
所以,歸根到底,房地產,不是沒有市場了,相反的,滲透進生活中去看,它的市場,其實還有很大很大。黑鐵時代,一定程度上,看似利潤縮水,實則是行業規範化,用短期劇痛,換長期安寧。
願我們都能度過劇痛期,迎來長久發展,真正實現百年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