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正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日”,這個節日現代人知之甚少,但在古代,這還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人日”也叫“人日節”或者“人勝節”,起源於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相傳女媧娘娘創造生靈萬物,從正月初一開始,依次創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到了第七日創造出了人,所以這天在中國的傳統中,正月初七是所有人類的生日。
漢代開始就有“人日”節俗的記載,魏晉之後開始被世人重視,當成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節日來過。唐代詩人高適曾經在《人日寄杜二拾遺》中提到: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用來表達對老友杜甫的思念之情。古人們在這天要戴“人勝”,這一種用金箔或彩色布片、紙張剪出來的人形裝飾,戴在頭髮上或者貼在屏風上,另外這天也有登高賦詩、送“花勝”的習俗,人與人之間相互慶祝,相互祝福,相互思念。
PS:“花勝”是一種裝飾品,古代婦女把彩色紙或絹剪成花朵形狀,繫於花枝上,類似於現代的假花,插在髮髻上裝飾。
正月初七也是新年開工的頭一天,正逢“人勝節”,按照老傳統,老習俗,這天要吃2樣食物,都是很有講究的,圖個順利吉慶,開工大吉。
七寶羹
七寶羹是過人勝節的傳統食物,南北朝梁宗懍編撰的古籍《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有“人日,以七種菜為羮”,七菜羹又被稱為“七寶羹”、“七菜粥”,需要七種不同種類的菜混合在一起,熬製出來的粥或者菜湯,喝了七寶羹有吉兆納福之意。
七寶羹在日本也有傳承,他們在正月初七會喝一碗“七草粥”,認為喝了“七草粥”新年能身體健康,這和我們的“七寶羹”有異曲同工之妙。
七寶羹用的蔬菜種類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所不同,像廣東潮汕人喜歡用春菜、芥菜、大蒜、韭菜、芥蘭、芹菜、厚瓣菜,浙江人喜歡用藠頭、大蒜、芹菜、韭菜、甘筍、生菜、大蔥。“七菜羹”並沒有什麼固定的配方,但只要是煮了七寶羹的食材,都是有美好寓意的。
吃麵條
什麼節日吃什麼食物在中國是很有講究的,端午節吃粽子,北方春節吃餃子,南方吃湯圓,正月十五吃元宵,每一樣節食都是有歷史傳承和講究的,而中國人在生日這天,民俗是要吃麵條的,麵條細細長長,寓意細水長流,長長久久,祈福人們長壽安康,在正月初七這天,是全人類的生日,自然麵條也是這天的主食。
古時候的人吃麵條更有講究,要把麵條擀的特別“瘦”,也就是特別的薄,切的特別長,“瘦”與“壽”同音,希望在人勝節這天能祝福人們長壽,再用細長的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讓時光走的慢一些,長一些,讓一家人盡享天倫之樂。
——老井說——
正月初七“人日”,喝了七寶羹,吃了長壽麵,對未來美好的生活更增添了一抹嚮往,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流傳千百年不曾消散,值得一代代傳承下去。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