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光景是貿易戰+去槓桿+匯率貶+質押危機,2020年的光景是數十年一遇的疫情衝擊,而目前看來,沒有什麼顯著的負面因素衝擊。
請問一下,目前的市場有什麼顯著的負面衝擊嗎?堪比2018年和2020年級別的?
appleround
經濟的繁榮度看幾個指標:開放程度、契約精神、勞動時間、債務水平、固定開支、創新精神、財富花在哪裡。
aliang
現在的經濟真不知道怎麼玩了,本人在內地三四線城市,政府的地真的賣得困難,各個區成立了城投公司,專案造價老高,肥水不流外人田,民營建築企業沒有了市場。政府招商引資來的,很多都是來騙地皮或者政府投資資金的,牛皮吹得大,都是幾十億的專案,落到實處的資金非常少,或者打起圍牆就不動。政府的債務一直在滾雪球,公務員工資發放困難,事業單位社保居然有拖欠10多年的,員工退休社保沒交齊退不了,企業擔保銀行去貸款交。政府面向市場的專案,付款方式苛刻,週期長,還兌不了現。各個行業產能過剩,個體經濟困難,能維持生活就是萬幸,一座城市有點繁榮景象的地方真不多。
relax1230
預測未來是一件特別不討好的事,因為在事情未發生前一切都是機率,在事情發生之後就變成了100%或者0,而常人不會看邏輯只會以結果作定論。所以我只是中性地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並不提供有傾向性的個人判斷。
最大危機是全球流動性收緊引爆國內債務危機和資產泡沫,最後可能被迫通縮性去槓桿。這一點不難判斷,難的是判斷它發生的機率有多大。
這個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了,但這個危機確實一直都在。每次經濟不好的時候都會被人(尤其是外媒)拿出來說事,但每次都靠著放水安然地度過了,那這次會不會不一樣呢?
現在我們又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多行業都在裁員降薪,全國多地公務員停發績效獎。如果不再像過去那樣大放水的話,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土地財政模式很難維持下去,投資與消費會進入螺旋式下降通道。
因此問題變成:如果全球進入加息週期,中國放水的空間有多大?如果中國頂著加息壓力放水的話,人民幣貶值壓力有多大?外匯儲備能維持嗎?輸入性通脹如何應對?滯漲怎麼辦(水放下去經濟沒好轉物價先上去了)?作為一個投資者,並不需要把這些問題徹底弄明白,只需要結合市場走勢去評估發生的機率並據此調整持倉比例就夠了。
就宏觀分析四個因素來說:目前A股估值歷史百分位略偏高、經濟下行壓力大、市場風險偏好有所降低但還未變壞,因此當下決策主要取決於對國內未來流動性的判斷。
如果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是自由的,那現在就是買入良機;如果認為是中性的,那就應該適當調整倉位與之相匹配;如果認為是完全被動的,那就應該空倉或作空。
wanglian001
人口紅利,土地紅利,改革紅利都在消失,經濟增長失去火車頭。
債券小白
剛浪費了一個半小時接待了某央企的二級投資子公司的大小領導一行。會談按照規定格式依次進行了我們背景很牛逼,但是我們沒有錢,你們認識金主嗎?某某地區風險太高不能投,有靠譜專案可以繼續聊的無效對話。
可能這種對話也比較司空見慣了。但問題是我們只是一個律所,是技術型中介機構,不是拼縫的,都找到我們這兒來了說明市場是真的缺錢&缺專案。這可能就是大A始終ED的一個原因。
符工
房地產岌岌可危,貿易戰和疫情,畢竟都是外部的,房地產上連財政,下連民生,影響挺大的。雖然說恆大融創這些隨時等著雷,但我認為畢竟是頭部,瘦死的駱駝比瘦死的馬大,他們還不是最嚴重的,真正嚴重的是新聞上從來沒聽過的地方的小開發商,比如我們縣城,危機已現,拿爛尾樓來說,16年以來的房地產大躍進,我們一個城區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縣城,開了數不清的樓盤,這兩年越來越多的爛尾了,百姓交了錢,連地基都見不到,還好農村人"樸實",目前情緒基本穩定。再拿二手房來說,真正的有價無市,市價8000的房子,7000多掛出去,半年多了連問的都沒有。人均收入2500的地方房子能賣到8000,可以說整個縣城已經被房地產套牢了,未來的經濟增量太難了。
wxy466
可以說的:短期國內是疫情和民營地產公司危機,這兩點索羅斯最近提到了。國際就是美元加息及美股可能走勢不佳。長期: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已近尾聲,長期經濟增速下滑;人口和勞動力人口長期下滑;美股經過了多年上漲後,長期走勢可能不佳。
魔鐵潛水艇
現在最大危機就是需求不足。國內已經明確不刺激地產(起碼過去兩年掐的很死),讓很多在地產上下游備滿盆準備接水的人快要給渴死了。但這也導致國內需求萎靡不振。國外瘋狂印錢刺激需求,是目前需求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第一,如果這樣印錢下去把貨幣信用印崩了,需求要完蛋。第二如果不這樣印錢了,需求一樣要完蛋。
現在的問題就是需求需求需求。需求端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的答案價值一萬億。
kinkouorder
談一下樓主的看法:
1、地產風險在2021年上半年更大,現在已經完全被市場消化了。原因一是招保萬金為首的地產龍頭開始上行,二是地產產業鏈的公司普遍已經大額計提完減值準備,後續對A股的衝擊很小了。
2、美聯儲加息。其實2017年美聯儲全年都在慢慢加息。2016年12月15日凌晨3:00,美聯儲公佈利率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25個基點,美聯儲利率決定上限為0.75%,下限為0.5%。2016-2018期間美聯儲逐步把利率從0.25%加到了2.5%。加息次數最多的2017市場是顯著上行的。
3、經濟預期變差。百度指數看裁員、通脹、失業等,2015、2018都比現在要高很多,並不否認經濟變差,但這個差並不是2022年當下時點所特有的。何況2018年經濟差的時候頂層設計還是去槓桿,現在頂層設計已經是穩中有進了。
4、國內寬信用貸不動。這個是事實,不過至少現在只是寬信用貸不出去,而2012、2015、2018裡,銀行可都是緊信用的。所以也很難說現在比當時差了多少。
從上面的一些討論中看,現在並沒有比2018年那時看起來更差的事情發生,也就意味著市場極難跌到2018年的程度。目前的整個估值水平大概比2018年底部高15%左右,樓主認為滬深300向下的極限就是4250-4500區間,即便是現在4600++,也談不上貴。